机智善辩的晏婴 晏子---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 自古至今,男人都以高大为美,但矮小的晏子,却能留名青史,可见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高矮美丑,是在于他所做的一些利民利国的事。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国贤相,他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可谓是三朝元老,孔子说晏子「一心可以事...
孟尝君-- 冯谖买义与鸡鸣狗盗 战国第一公子---孟赏君: 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的贵族,被称为战国第一公子。姓田名文,他的父亲是齐国宰相田婴,他袭父爵封于薛国,号孟尝君。他父亲迷信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会克父母,而生母又非正室,所以从小就被逐出家门,辛得殷实商人「白圭」对他悉心爱护,孟尝君才能健全地发...
门客说了三个字的典故使得田婴转念 “海大鱼”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宗室大臣名叫田婴,是孟尝君田文的父亲。田婴封地在薛城,因其治理有方,累积了很多财富。齐王初封田婴于薛城,田婴迫不及待扩建城池,一个门客以「海大鱼」的故事阻止了他。 受封薛地 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田婴和田忌、孙膑一起攻打魏国,在马陵...
楚文王从纨绔子弟到一代雄主是谁的功劳? 春秋时期的楚国,留下不少典故,最著名的是卞和进献宝玉的故事。历经楚国三代君王,至楚文王(?─前675年)时,这块美玉终被王宫接纳,雕琢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除此之外,还有一段和楚文王有关的故事,他从纨绔子弟转变为明君之前,也是曾受到过严厉的教训的。 有一年,楚文王熊...
连横家--破六国合纵的张仪 战国中后期,秦、齐为当时两大强国,都极力向中原地区扩张。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为有雄心者必然之举。张仪与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苏秦最早向秦惠王建「吞并诸侯,称帝再治」之计,未被秦惠王接受,几经挫折,苏秦说服了弱小的韩、赵、魏、楚、燕及齐,联合以抗强秦,这种「...
合纵家--佩六国相卬的苏秦 苏秦生在孟子同一时代的东周,是洛阳人。在战国的后期,是一片纷纷扰扰的局面,都畏惧崛起西边的强秦,没有一国真敢和秦国抗手争衡的。 苏秦游说秦惠王失败: 苏秦见秦惠王,就向他提出了「吞并诸侯,称帝再治」的蓝图,也就是后世秦始皇所走的路线。他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及注释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及注释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鬼谷子,春秋战国时卫国人,姓王名诩,为纵横家之鼻祖,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他有四个得意学生,就是孙膑与庞涓、张仪与苏秦,现在我们来听听孙膑庞涓的故事。 孙膑、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孙兄庞弟。某年,魏国国君广求天下奇才,庞涓决定下山寻仕途,并说若有成...
晋文公的故事---秦晋之好、退避三舍、寒食节与清明节 秦晋之好: 春秋时,晋献公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杀死太子申生,其余众公子纷纷逃亡国外,其中以公子重耳最贤,先后流亡至齐,曹,宋,郑,楚等国,最后至秦,为秦穆公所看重,并把亲生女儿怀嬴许配给他,随被后世称为「秦晋之好」,成为祝贺新人结婚的贺辞。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护...
战国七雄 韩、赵、魏、齐、楚、燕、秦。自公元476 BC至221 B.C. 。指的是同时并存的七个国家,结束自秦始皇统一六国。 战国初期,七雄皆各有所长,鹿死谁手难见分晓。当时最强的国家并非秦,而是三家分晋后的魏国。魏用了庞涓为大将军,而庞涓不能容纳师弟孙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