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被禁曹操:天子还是政治工具 对于一个沦落惨败的统治者来说,又成为统治的工具,应该是不幸中的大幸,起码物质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尊重,是天子、还是政治工具,已经不重要了。许昌是曹操的地盘,从此,曹操牢牢控制了东汉...,开始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活动。献帝迁都许昌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曹操具有了杀违犯军令者的权力,有了总统内外诸军的权力,总之是总揽朝政,大权在握。
3.军阀之争:身似浮沉雨打萍 献帝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挣脱董卓的魔掌,并希望借助诸侯军阀的势力将其消灭。他没有及时分化董卓的残部,瓦解官军从而稳定民心,却不断扩大打击面,株连很广。献帝落入李、郭汜之手,晋升李为车骑校尉,郭汜为后将军,两人共掌朝政。李派人胁迫汉献帝出宫,暂时取得了主动权。献帝无奈派大臣到郭汜营中调和,郭汜嚣张地扣留了几位大臣。>>献帝在李、郭之争中,处境最是悲惨。
1.幼立长废:权臣的翻云覆雨手 刘协历经千险,在没有任何的庇护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却是在权臣之间随波逐流,苟且偷生,扮演着一个玩偶角色。眼看性命岌岌可危,一场变故却挽救了多灾多难的刘协,并使他历经重重大难后戏剧性地登上了皇位。董卓以此认为刘协贤能,并且刘协是董太后养大,董卓认为自己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了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的念头。无奈的献帝只能辗转于各个权臣之间,苟且偷生,天子的尊严所剩无几。
4.灵帝憾事:后宫三丽人 灵帝非常愤怒,联想到刘悝谋反一事即下诏废黜宋皇后,并诛杀了宋皇后的父亲及兄弟,把她的其他亲属流放。灵帝因刘辩的出生而欣喜若狂,何氏因此被封为贵人。灵帝的又一爱妃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刘协之后,何氏的这种心理达到顶峰——她派人毒死了王美人。王美人的出现给灵帝奢靡的后宫生活带来了一阵清爽。事情很快被灵帝查明了,但何皇后这个杀人凶手没被废除,王美人却永居九泉之下。
3.西苑卖官:君主爱财,取之无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灵帝作为刘氏统治天下的一位统治者,却是一位取之无道、贪婪奢靡的君主,致使刘家江山危在旦夕。在后宫的市肆中,灵帝令采女们贩卖、行窃,双方争斗,灵帝以此饮宴观赏来取乐,直把皇宫内闹得乌烟瘴气。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也是欲壑无限,肆意敛财,这与灵帝的私欲难满不谋而合。>>灵帝设立西园卖官制度后,改变了汉代以征辟的方式提拔官吏的制度。
6.桓帝三后:梁氏灭窦氏兴 >>汉桓帝因娶了梁太后的亲妹梁莹,才得以被立为帝。他登上帝位之后,梁氏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桓帝亲政后把数以千计的美女收到后宫,邓皇后处处干预桓帝宠幸后宫妃嫔。延熹八年,因邓皇后与郭贵人争风吃醋,桓帝将邓皇后废掉,令她忧愤而终。>>汉桓帝的第三个皇后是窦妙,她的先祖就是汉和帝时期飞扬跋扈的外戚窦宪,窦妙的父亲窦武为官比较清廉。窦贵人虽然在很多人眼中是合适的皇后人选,但汉桓帝并不以为然。
5.党锢之祸:忠贞之士毁于昏聩之主 “党”是结党营私的意思,自从东汉发生“党锢之祸”后,“党人”一词广泛地流传开了。李膺当时为河南尹,接案后即派人捉拿凶手,不料其子得到宽恕而被免责,李膺了解到真相后非常气愤,查实后立即处置了张成之子。桓帝看到牢的上书后很气愤,糊里糊涂地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逮捕党人,将李膺等人关进黄门北寺狱。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党锢之祸”。
4.五侯得势:天子宦官沆瀣一气 单超得食邑两万户后又被封为车骑将军,其他四人各得食邑一万户,世称“五候”。桓帝在得到了一些财物的贿赂后又将其他不大不小的宦官相继封为乡侯。当时,弘农府属官杜众认为李云因为对皇帝尽忠而获罪,便上书“愿与云同日死”,昏庸的桓帝更加气愤,将杜众也关进大牢。桓帝的依赖思想最终导致了他只能选择倚重宦官的打理朝政之路。宦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长期控制桓帝,他们投其所好,从各地挑选来大量的美女供桓帝享乐。
3.天子之威:铲除梁氏,又倚重宦官 桓帝作为统治者,想要管理好这个国家,却缺乏足够的智慧,这就使得他去依靠自己所亲近的宦官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从而又上演了重用宦官的一幕。桓帝无奈之中走进厕所,随口将宦官唐衡叫进去。桓帝当即召五人入内室,共谋诛除梁冀之事,桓帝在单超的胳膊上咬出血来相互发誓。桓帝又下令收捕梁氏、孙氏所有宗亲,无论老少全部处死。把持朝政,统治长达20余年之久的梁氏集团,从此土崩瓦解。
2.恩宠梁氏:惊恐之余,助纣为虐 在“小家”与“国家”这个大家之间,外戚专权,倚势作恶,最终,助纣为虐的奸党佞臣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恶报。这样一来,更加助长了梁冀的作恶之风。但贪得无厌的梁冀却仍认为所奏礼仪太薄,为此闷闷不乐。梁冀对妻子孙寿又宠又怕,在孙寿的威劝下,梁冀把高官美爵加给孙氏家族,对外则声称自己不徇私,举贤避亲。太尉李固在立君问题上曾多次与梁冀立幼掌政的思想发生冲突,梁冀对此心怀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