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兴之主:革新朝政,整顿朝纲 熟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有勇有谋,使他成为一代中兴之王。登基之后,设立“中朝官”以削弱丞相的权力。实际上正常的中央机构已经瘫痪,完全由专权势力来执掌朝政,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汉宣帝即位后,霍光又赐予他大量食邑,位居九卿之列。这是自武帝以来,抚恤流民条件最优惠、措施最具体的一项诏令。
2.夺回皇权:铲除霍氏家族 一个有勇有谋的皇帝,怎能容忍自己家族的权利落到其他家族的手中,任其独揽朝纲,一旦时机成熟他必然会夺回皇权,铲除奸邪。但此时霍氏家族仍然紧紧地控制着中朝的军政大权。汉宣帝接着采取行动,削夺霍家把持的权力。面对汉宣帝全面夺权的行动,霍家集团内部无人不惊恐,一时慌张无措,惶惑不安,他们决定铤而走险,举行叛乱,推翻汉宣帝,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此外,与霍氏相连的数千家也遭到了灭门之灾,宣帝还下诏废去霍皇后。
1.皇后争夺:暗杀许皇后, 霍成君如愿当上皇后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后宫之争是避免不了的,为了争宠,为了自己的地位,妃嫔们明争暗斗,费尽了心机。后来,又因犯错,被判处充当苦工。也许是刘询头脑太清醒,反而使他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麻烦,显儿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皇后,竟然毒死许皇后,以图达到自己不可高人的目的。后宫之争就是权利之争、家族之争,在刘询后宫这场争夺中,许皇后便成了牺牲品。
2.召开盐铁会议:桑弘羊、上官桀与 霍光靠稳重谨慎,金日靠品行高洁,上官桀靠才力及忠心,桑弘羊靠理财功绩和威望,同时成为托孤重臣,共同辅佐少主。为...霍光,桑弘羊与上官桀勾结起来,共同与霍光唱反调。桑弘羊则认为国家好不容易才击败匈奴,给匈奴机会恢复国力,后果不堪设想。>>盐铁会议给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深酷用法者”的官僚集团以沉重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使“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得以实施,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
3.元凤政变:权利之争,霍光得胜 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前朝权臣,自认为在武帝时期制定盐铁专营,有功于国,昭帝即位后,桑弘羊公事私事俱受霍光限制,不甘居霍光之下,为此对霍光甚为怨恨。这样一来,霍光便成为四方实力共同打击的目标。上官桀和桑弘羊则出面劝昭帝罢免霍光。昭帝看过奏折之后,不同意发布罢免霍光的诏书而且态度很坚决。霍光由此得以尽忠。因为这起未遂政变发生在元凤元年,所以史称“元凤政变”。
1.平叛乱:平燕、齐谋逆,挫败伪戾太子 刘旦就此大做文章,怀疑弗陵不是武帝的儿子。青州刺史隽不疑接到告发后,迅速逮捕刘泽,将其诱杀。就这样,一场政治危机算是解除了,政治局势暂归平静。“巫蛊之祸”就发生在8年前,当时戾太子36岁,容貌不可能全被遗忘。其亲族大臣被诛杀殆尽,戾太子虽传言自经,终归下落不明,疑惑始终困扰着朝野。>>京兆尹隽不疑赶到后,不由分说即逮捕这名自称为是卫太子的人。隽不疑凭自己的果断解除了一场政治危机。
10.平巫蛊之乱:铲除卫氏集团 巫蛊之祸是一场政治清洗的开始,这是由外戚的权力斗争,以及武帝自身的迷信鬼神、过度猜忌所造成的,其结果是外戚势力受到了彻底打击。终于让佞臣江充通过巫蛊事件,诬陷刘据阴谋叛乱,使武帝和太子发生了父子相残的悲剧。巫蛊之狱从京师波及到各地,因卷入此案被杀的官绅百姓前后达数万人。七月壬午日,刘据假托诏命,逮捕了江充,韩说不肯就范,被当场杀死。
8.后、妃之争:卫子夫受宠,陈皇后遭废 >>因陈皇后之故,卫子夫入宫一年多都没有得到武帝宠幸。>>汉武帝除打理朝政游猎读书外,几乎都住在卫子夫这里,再不去陈皇后那儿。甚至有时他去游猎,都要带着卫子夫,这事让陈皇后十分恼火。看着卫子夫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陈皇后妒火中烧,她要除掉卫子夫。武帝得知后,怒不可遏,下令查处此事。>>阿娇被废以后,卫子夫日益受宠,一连为武帝生了三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
9.杀淮南王刘安:维系嫡系大宗的皇统 刘安大怒,将伍被的父母囚禁起来,关押了三个月。武帝命廷尉前去淮南国,逮捕太子刘迁。武帝接到奏报后便派宗正手持符节去审判淮南王,宗正还未行至淮南国,淮南王刘安已提前自刎而死。廷尉经审讯情况均属实,公卿大臣便请求逮捕审讯衡山王。武帝便派遣中尉司马安、大行令李息赴衡山国就地查问衡山王刘赐,刘赐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巩固和维系嫡系大宗的皇统和他本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7.经济上:调整政策,重用桑弘羊 至武帝时,最大的铁、盐商贾拥有的财富已达万金之多,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为此,汉武帝下令中央收回盐铁业经营权。为此,汉武帝下令将郡国豪强及资产在300万以上者,通通迁徙到茂陵。汉武帝选任一些酷吏,对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的豪强,予以严厉镇压。由于汉武帝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促进了全国政令统一,因此,在其在位期间,经济繁荣,西汉国力空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