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幾 (刘知几)刘知幾,中国唐代史学家,诗人。中宗时官凤阁舍人,暂停史职。后参与纂修《则天皇后实录》,因与纂修大臣武三思不合,请辞史馆职,但不久又三度入馆。因和监史大臣宗楚客等屡相琲牾,不能自行其道,乃私撰《史通》以见志。他一生著述很多,还有《刘氏家乘》、《刘氏谱考》、《睿宗实录》、《刘子玄集》等。所著《史通》20卷,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极大。《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杜佑 杜佑,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杜佑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历顺宗、宪宗二朝,均以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由于他父亲的战功,杜佑18岁时被补为济南府参军。杨炎为了进一步排斥自己的政敌刘晏,又任命杜佑为江淮水陆转运使。781年,杜佑担任度支郎中、和糴使。为了节省开支,杜佑便向德宗皇帝上《省官议》疏,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官吏的意见。杜佑的意见虽有积极意义,但这时杨炎已被革职。
王溥 王溥,同名人物,分别指:王溥,北宋宰相,藏书家、史学家。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明朝洪武末为广东参政。王溥,清朝画师。字云泉,嘉、道时江苏太仓人。官四川大足典史。王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李英儒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关敬陶”的原型。1908年生于辽宁兴城。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欧阳修 神宗即位后,61岁的欧阳修出知亳州,改青州、蔡州。文学创作欧阳修自书诗文稿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至欧阳修出,继承韩愈以来的古文传统,大力提倡古文,遂使古文蔚然兴盛。欧阳修及其门人之所以能使北宋诗文革新取得完全胜利,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就在于他们创作了大量完美的足以传世的作品。欧阳修擅长作词,其词基本上沿袭《花间集》的风格,内容不外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郑樵 郑樵,南宋史学家,博物学家。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宋兴化军莆田人。⑤重视前人经验,但不盲从。由上可见郑樵研究动植物学的...已接近于现代研究动植物的科学...。郑樵的著述达80余种,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六经奥论》和《通志》等。《通志》为郑樵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
袁枢 袁枢,中国南宋史学家。初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为礼部试官,出为严州教授。喜读《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著《通鉴纪事本末》42卷,因其文总括为239事,郑樵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
胡三省 胡三省,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南宋理宗宝祐间进士。应贾似道召,从军至芜湖,屡有建言,贾似道专横不用。自宝祐四年开始专心著述《资治通鉴广注》,得97卷,论10篇。临安失陷后,手稿在流亡新昌途中散失。宋亡后,袁枢重新撰写。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12卷),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注文中多处联系蒙古灭宋事实,发表感慨,寄托民族感情。
马端临 马端临,,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人,南宋末年丞相马廷鸾之子。马廷鸾曾任南宋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博学多才,藏书甚富。马端临受父亲的影响,并且接触到很多的资料,约从30岁时开始,用20多年的时间,撰成384卷《文献通考》,为记述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所载宋制尤详,多为《宋史》各志所未备。《文献通考》为三通之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孟森 孟森,,中国历史学家。中年时,孟森作幕广西龙江兵备道,又为著名实业家张謇亲近幕友。清末民初,孟森逐渐脱离政治活动,开始专力于治史。1930年,马端临孟森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孟森开创满洲开国史的研究。此间,孟森还讲授明、清断代史,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对史实进行考订叙述,多有发明创见;所作评议,亦具精辟独到之处。1937年冬,孟森病逝于北平(今北京)。
李剑农 李剑农,,中国历史学家。1919年8月起,受聘担任汉口明德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他致力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1930年写成《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均受到中外学者好评。抗战时期,孟森他写成《中国经济史稿》,后经过补充,分成《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宋元明经济史稿》3册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