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

赵充国,字翁孙,西汉上邦人,是一位能骑善射骁勇多谋的...家,在当时屯田政策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赵充国就是这一年全家...令居的。充国带领壮士百余人突围陷阵,李广利和大兵紧紧跟随,全身受伤二十多处,终于解围而出。神爵元年,赵充国年逾七十,仍督兵西陲,挫败羌人进犯。充国死后与霍光等人一同画肖像于未央宫,溢曰壮侯,葬于圭卜山之阳,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赵充国行军是以远出侦察为主,并随时作好战斗准备。

王凤

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兄。京兆尹王章劾奏王凤,并荐冯野王以代之。王凤闻讯,以辞职相要挟,成帝只得命尚书劾奏王章,诬以大逆罪,结果王章死于狱中,赵充国公卿为之侧目。河平二年,王凤诸弟谭、商、立、根、逢同日封侯,世称五侯。王氏子弟也被任为卿大夫、侍中、诸曹,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王氏诸侯争为奢侈,...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王氏“群弟世权,更持国柄”,最后促成王莽代汉,加速了西汉王朝的灭亡。

王莽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王氏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此外,王莽外交政策极为不当。事实上王莽本身是篡汉而取得帝位,而同时也是汉朝宗室所灭,从汉朝政权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是理所当然。傅乐成评价傅乐成在其著作《中国通史》中评论王莽。

刘玄

刘玄,同名人物,分别指:刘玄(更始帝)刘玄(淮阳王),汉宣帝刘询之孙,淮阳宪王刘钦之子刘玄(十六国),王莽刘备之曾孙,避过永嘉之乱,居于成都。

邓禹

这时赤眉军已进入长安,诸将们纷纷劝说邓禹直接攻击长安。光武帝得知关中未定,写信督促邓禹,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派将攻打长安周围各县。汉中王刘嘉领兵马至云阳,归降邓禹。邓禹因受任无功而还,非常羞惭,在回军前,还想有所作为,便命令士兵多次攻击,由于给养不足,士兵饥饿,无力再战,仍无战功。

窦融

邓禹窦融到达河西,交结英豪,团结羌人。他派人劝说窦融,认为刘汉王朝已经再不可能中兴,劝其不要向光武帝刘秀称臣。光武帝刘秀约窦融一起出兵打击隗嚣。窦融率五郡兵马及羌胡、小月氏军队前来会合,受到刘秀的热情接待。光武帝东归后,窦融仍镇守河西。窦融心情更加不安,提出辞职,光武帝不准。光武帝认为三公职务相连,不无干系,遂下令将窦融免职。

马援

隗嚣公开反叛东汉王朝后,马援为光武帝谋划,并往来游说,离间隗嚣部属。马援认为此事与自己不无关系,便主动游说于关陇之间,离间分化隗嚣的部众。光武帝正在犹豫不决时,恰好马援赶到。马援到任后立即派兵三千,在临洮大败羌人,斩首数百,另有八千多羌人投诚。但马援回朝后并不居功自满,表示要继续报效国家,战死疆埸,马革裹尸而后已。马援自己也身患重病,只好停止前进,开凿山洞避暑。

窦宪

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窦宪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其弟笃、景、瓌并居要职。窦宪既破匈奴,威权震朝廷,党羽布于全国,遂阴图篡弑。窦宪恐惧,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死。永元四年(92年),和帝命令逮捕其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后将窦宪赐死。当时正在编撰《汉书》的史家班固亦受窦宪牵连,死于狱中。评价范晔的后汉书对窦宪有较高的评价,认为他的功绩是超过了卫青霍去病。

班超

班超就是在这次战争中初露头角。班超料定必有北匈奴使者来到,从中作梗,这个估计从鄯善的接待人员口中得到证实。班超立即召集随员36人计议,决定夜袭匈奴使者。汉明帝十分赞赏班超的果敢行为,正式任命他为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使命。汉章帝无奈,下令撤销西域都护府,召班超率部回朝。班超十分感动,遂决定继续留在西域。汉章帝先后派徐干、和恭领兵出塞,并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九月,班超因病亡故,终年71岁。

班勇

翌年,朝廷遣敦煌太守张朗率河西四郡兵3000人,命班勇发诸国兵4万余人分道击匈奴,迫使匈奴势力退出天山以南。其间,班勇出南道,张朗出北道,因张朗贪幼冒进,班勇后至,朝廷以班勇延误战机,下狱,后免。朝廷仅接受了班勇的第一条建议,没有派兵进驻楼兰。汉军捉住了北匈奴单于的堂兄,班勇让车师后王加特奴亲手斩之,致使后王不可能再投靠北匈奴。北匈奴单于大怒,亲率骑兵一万多人进攻车师后部报仇;班勇遣部下曹俊支援加特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