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 李固主张立年长的清河王刘蒜为帝,梁冀坚持立年仅8岁的乐安王子刘缵为质帝。梁冀发紧急公文解救高赐等人,而李固却置之不理,愈查愈严。汉冲帝即位五个月夭亡,李固为了限制外戚弄权,请立年龄较大的清河王刘蒜为帝。李固目睹了这一惨剧,伏尸痛哭。梁冀趁机诬陷李固与刘文、刘鲔同谋,致使他锒铛入狱。他的学生王调等人身戴刑具到宫门上书呼冤,梁太后迫于众怒,下诏释放李固。
梁冀 六年,梁商病死,冀继任大将军。东汉自和帝、安帝两代,外戚开始干政,至梁冀专权而达于极点。冲帝夭死后,皇太后与梁冀定策禁中,迎立质帝。质帝不满梁冀骄横,称之为“跋扈将军”。李固梁冀夫妻生性贪恣,依仗权势多方搜括财物,当时,四方贡物必须先将上等的献送梁冀,皇帝御府仅得其次。梁冀还诬陷富人,乘机勒索财物,以至略取良人为奴,达数千人之多,称为“自卖人”。
李膺 李膺,,中国东汉大臣。桓帝并下令郡国大捕“党人”,共达200多名,被赦归田里后,皆禁锢终身,这就是党锢事件。灵帝继位后,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谋诛除宦官,引用天下名士,起用李膺参与政事。失败后,窦武、陈蕃皆死,李膺再次被免官禁锢,后终于被曹节奏捕考...。李膺人品高洁,太学生推崇他为“天下模楷李元礼(膺)”,凡能受到他赏识、接见的太学生都自认为如“登龙门”,身价十倍,对东汉末期的清议风气影响很大。
陈蕃 对人民起义,陈蕃主张从统治阶级内部寻找原因,施以德政感化,而不能采取残忍的镇压手段。陈蕃为人方正严厉,早年任州别驾从事时就因谏争不合而离职。大将军梁冀掌权时写信对陈蕃有所请托,陈蕃却拒绝收下,其使者於是诈称大将军前来,最终令陈蕃大怒,将使者鞭笞至死。最终陈蕃亦因图谋为国诛除宦官而死。李膺子女陈逸,陈蕃死时,其友人朱震弃官为陈蕃收葬,亦将陈逸匿藏於甘陵边界。
窦武 灵帝即位时年仅12岁,窦武执掌朝政,他常有翦除宦官的打算,太傅陈蕃也有此意。九月七日,窦武休假回府,宦官朱孺公布了窦武要尽...宦官的奏疏,曹节、王甫等人趁机发动政变,劫持窦太后,夺得玉玺。他们调动军队把守宫门;释放郑飒并让他持节逮捕窦武。窦武逃至步兵营,与其侄窦绍率军与宦官对抗。王甫发兵围攻窦武,并且打着皇帝的招牌,指控窦武谋反。
董卓 董卓先后以东中郎将、中郎将、破虏将军、前将军的身份奉命镇压、屡屡败北。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诸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董卓入京。董卓闻讯,引兵驰抵京城,并领何氏所属部曲。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财物,淫掠妇女,称之为“搜牢”。次年,董卓又授意朝廷封他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车服仪饰拟于天子。后司徒王允与董卓义子吕布及仆射士孙瑞合谋诛卓。
袁绍 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青州、并州。至此,袁绍已跨据黄河下游的四州之地,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割据势力。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另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不出三年即可击败曹操。袁绍采纳后者意见。
袁术 袁术一生,被后代史家评为“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袁绍倡议立刘虞做皇帝,袁术表示不同意。袁术受荆州刺史刘表军队的逼迫,率军移驻封丘,曹操击败袁术军队,包围了封丘。袁术逃到九江,扬州刺史陈禹率军抵御,不许袁术入境。袁术退守阴陵,在淮河以北集结部队,又向寿春进军。袁绍袁术征聘隐士张范,张范不愿意前往,派自己弟弟张承去向袁术表示歉意。
刘表 刘表,中国东汉末军阀。当时群雄并起,割据南阳的袁术使孙坚进袭刘表,被其击败,孙坚中矢而死,袁术袭夺刘表地盘的企图未能实现。初平三年,授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因实力雄厚,据地数千里。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后投奔刘表,依托他在荆州数年。荆州20多年中政局稳定,战争破坏较少,生产得以正常进行,关中、兖、豫学士归者以千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表病死。曹军到襄阳,刘表子刘琮举州降,割据结束。
公孙瓒 后以孝廉为郎,任辽东属国长史。汉灵帝中平间,中山国相张纯勾结乌桓大人丘力居发动叛乱,抄略边境,所至残破。公孙瓒时为涿县令,奉命率军追讨,有功。后升降虏校尉,兼属国长史。他防御边塞,勇敢善战,使乌桓畏惧。青、徐黄巾军起,公孙瓒残酷镇压,屠...数万人。又与冀州牧袁绍争夺地盘,连年攻战,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后地域与人口日益缩减,只得死守易京。建安四年,袁绍大军围城,城破,公孙瓒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