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实亡于万历”? 编后语明清史学者孟森在《明史讲义》中说:“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到了晚明,张居正改革虽有成效,但难挽狂澜,至万历晚年,纲纪败坏,国事遂不可为。反是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建州女真,入住中原后,以“质”去“文”。参考资料>《明神宗实录》、(清)张廷玉《明史》、(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孟森《明史讲义》、樊树志《万历传》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始于1924年1月...一大的召开,截止于1927年7月汪精卫的七一五政变,历经3年半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就是1924年1月20至30日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第一次国共合作,即中国...和中国...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虽然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台湾省也有抗日神剧吗?地球知识局 >而对于这一段历史,台湾省也有在影视文艺作品中表现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台湾省的抗日剧。噍吧哖事件是...武装抗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台湾省从武装抗日改为文化抗日的转折点。之后更与《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并称台湾省四大抗战片。虽然笕桥首战告捷,但大队飞行员仍损失不少英勇的战将,最后日军再度发动攻击,高志航率领战斗机击毙日本空军将领,却也壮烈牺牲。月亭当场被捕,湘灵含泪继续宣读遗书。
张爱萍硬拉哪位无暇顾身功勋的科学家做体检查出癌症 >张爱萍认真地问:“你最近身体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张爱萍立即说:“那就到301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我给你联系。”说着就打...给301医院院长,要求给邓稼先做一个全面检查。张爱萍对他们郑重地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功勋科学家!”这次张爱萍站在旁边,作为特殊情况处理,20分钟就出了结果。
宁汉合流是指什么 宁汉合流的影响 宁汉合流对中国的影响不小,主要体现在国家统一这一问题上。“宁汉合流”的实质是中国...各个派系的暂时联合,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宁汉合流的影响之一。因为南京的简称是宁,武汉的简称为汉,所以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基础是他们的阶级利益较为一致,宁汉合流之后的...,仍然称为南京国民...。宁汉合流的影响在于从理论上完成国家的统一,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他是乾隆最宠幸的大臣,清正廉洁,为什么却被赐死了? >在《还珠格格》里,>他是站在大臣堆里毫无存在感的大臣甲乙丙丁>《天下粮田》里,>他是迂腐无能的老臣子,>被乾隆赐死以立军威。>讷亲在朝中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却清正廉洁,>奉公无私。>不过,>这事儿在乾隆眼里,>自然是讷亲刚正不阿棒棒哒,>回京之后,>又给他加官进爵重金赏赐,>在军机处的名字排到了张廷玉前面。>乾隆十四年,>讷亲被赐自尽,>成了乾隆满腔怨气的替罪羊。
宁汉合流发生于哪一年 宁汉合流的具体过程 宁汉合流发生于1927年,其背景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那么,宁汉合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宁汉合流过程中蒋介石身上又发生过什么事情呢?1927年9月11日开始,宁汉双方代表在上海再次会谈,商讨合并等事宜,出席会议宁汉双方代表有的有汪精卫、谭延闿、孙科、李宗仁、张静江、蔡元培和许崇智等二十一人,会议决定起草统一宣言,南京国民...和武汉国民...宣布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这是蒋介石在日本的师傅 顶级天才行事惊世骇俗 >当年蒋介石在日本求学从军时,他的上级正是长冈外史,对这个清国来的小伙子也是非常照顾,认为他必将成就一番大业,成就远在自己之上。>当时,日本几乎没有人相信明石元二郎,只有长冈外史凭着自己刁钻锐利的眼光相中了他,这才成就了那位“堪比10个陆军师团”的天才特工。>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也发现了,不管是重用明石元二郎,还是拆掉重炮这样的事,长冈外史的眼光和思路都是非常大胆的,甚至是惊世骇俗的。
与 ... 决裂之后蒋介石靠何办法集中99万军队北伐 11日,阎锡山、冯玉祥联合致电南京国民...和国民...,推崇蒋介石“效忠党国,智勇兼优”,要求恢复他的总司令职务,以便统一指挥,完成北伐。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宣布恢复行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16日,蒋、阎、冯的代表在河南开封举行会议,决定将冯、阎的队伍分别改编为第二和第三集团军,同时初步分配了北伐任务。接着,蒋介石又以桂系和两湖部队为主成立第四集团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命其待机北伐。
前程远大的希冀:宋朝上演榜下捉婿的闹剧 王安石这句诗,描写的正是宋朝“榜下择婿”的婚嫁之风。王安石>科举取士,是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宋朝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的占了压倒性优势。北宋的正副宰相,九成来自于科举,南宋的比例更高,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真宗>宋朝的士大夫官僚,本身就是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首先,他们的女儿可以因此过上富贵的日子,天下父母皆有这样的心愿。>在种种合力下,进士成为宋朝最吃香的择偶对象也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