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兵

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八年,在淝水之战中,谢玄、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兵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此后,北府兵乘胜北伐,先后收复今河南、山东境内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还一度打到黄河以北的邺城。谢玄从此失去对北府兵的领导权。此后,谯王司马恬、外戚王恭相继任青、兖二州刺史,统领北府兵。刘裕等人虽都是北府兵将领出身,但此后他们的军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北府兵了。

南衙北司

南衙北司,中国唐代以宰相为首的...机构称为南衙,由宦官掌握的各种机构称为北司。南、北本是由于这些机构在宫城和皇城中的位置而得名。宦官的机构内侍省本在宫城的西南角,但宦官出入宫掖,常在宫城北部。斗争的结果是朱温引兵入关,打败李茂贞,尽诛宦官,结束了南衙北司之争。可是胜利者并不是崔胤等人,他们后来也被朱温诛...,可说是南衙与北司势力同归于尽。

十六卫

唐初沿袭开皇旧制,仍称十六府。龙朔二年唐高宗改百官名时,始正式定称为十六卫,但各卫之名常有变更。隋初十二府中,仅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六个府统领府兵宿卫。炀帝十六卫府中,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下属略同隋初,仅无司马;左右备身府各设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左右监门府则各设二郎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逐渐被新的军制所取代,但是十六卫和折冲府的军官编制依然存在,往往成为新兵制中军官的阶官。

折冲府

贞观十年军府统称为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其副为果毅都尉。折冲府和地方长官没有统属关系。折冲府储备战马、帐幕和鍪、甲、弩、矟等武器,征行时配给兵士。唐初,折冲府曾经在...组织、教练、指挥各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到了唐玄宗统治期间,折冲府逐渐成为空壳,番上宿卫由于兵员寡弱而无兵可交。天宝八载,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标志着府兵制的彻底破坏。以后,折冲府只有兵额,却没有军士、武器、马匹。

六军

六军,中国古代泛指皇帝的禁卫军。北衙禁军最初由随李渊起兵太原的元从军人及其子孙充任,称为“元从禁军”,负责守卫宫城的北门及随同皇帝在苑中游猎,是皇帝最亲近的侍卫军人。至开元二十六年,把万骑从左右羽林军中分出,置为左右龙武军,兵号万骑。于是北衙有了四军。北衙禁军这时才有六军。自此以后,唐代所谓六军即指左右羽林、龙武、神武军。安史之乱后,另有由一支边防军演变而成的禁军——神策军取代了它们的地位。

飞骑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其兵称"飞骑"。

神策军

伯玉入朝,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ㄨ;英ㄨ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从此,神策军虽为大将军、统军等官所统,但实为中尉掌握。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从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它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至昭宗天复三年,朱温诛...宦官,神策军同时被解散。

牙军

《旧唐书·裴度传》:“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卒,其子怀諫幼年不任军政,牙军立小将田兴为留后。”

待诏

待诏,①等待诏命。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③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唐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牙军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宋元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④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诏”。

节度使

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节度使的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所统州县长吏虽由中央任命,而实际则听命于节镇。内地节度使辖区虽是藩卫朝廷的军镇,但实际上往往对朝廷保持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赵匡胤、宋太宗采取各种政策,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辽、金分别于大州或节镇诸州置节度使,掌管军民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