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简介 北宋词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贺铸生平 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贺族,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重和元年以太祖贺后族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
太平天国女将苏三娘是怎么死的?苏三娘生平简介 但也有另外两种说法:一是苏三娘坚守镇江两年多,直至天京陷落,在镇江保卫战中,为太平天国英勇捐躯;二是她在太平军定都南京后随即展开的北伐战争中,因孤军深入全军覆没,战沙场。>在电视剧《天平天国》中,苏三娘和罗大纲是水寇首领,且为夫妇,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前将其劝入义军。1855年8月被湘军伏击,罗大纲死,苏三娘被包围后亦自杀。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简介 在位5年爆发多次饥荒 1323年即位,在位5年,名,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父甘麻拉。死于1328年,时年53岁。1302年甘麻剌死后也孙铁木儿袭晋王位。同年八月二日,也孙铁木儿获得英宗将被刺杀,他将被迎立为皇帝的消息。>致和元年七月初四庚午日,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病逝于上都,终年36岁。>受灾列表>泰定帝在位期间中国很多地方多次受灾,几乎每年每月都有水灾的纪录,许多地方爆发饥荒。>1325年十二月,同州地震。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汉国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执政时期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覆灭西晋政权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时大行杀戮,又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于朝政,只顾...享乐。其执政末期甚至出现「三后并立」的情况。在位时间:310-318年;谥号:昭武;庙号:烈宗;安葬地:宣光陵。十六国时汉国国君。
郭璞简介 东晋著名学者中国风水学鼻祖郭璞生平 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324年,敦欲谋反,命他占卜,璞言必败,被杀,时年49岁。郭璞是风水界的泰山北斗,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主人丁,水主财。>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为著作佐郎。西晋末,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晋明帝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郭璞之子郭骜被封为临贺太守。
王审知简介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生平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人,时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王审知的父亲王恁,终身务农。王绪被废后,前锋诸将说就拥戴王潮为首领。王潮派王审知进攻范晖,久攻不克,士卒伤亡很大,王审知请求退兵,王潮不同意。朝廷任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潮任王审知为副使。
历史上的包拯有几个儿子 包拯的儿子介绍 包公家事上的错误,就更是随处可见了:几乎所有可见到的包氏家谱上,之妻均写作「李氏」。这时包公已是五十九岁,先前由董氏生养的儿子包繶,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和名门之后崔氏结成夫妻,想不到婚后两年便染病身亡。包公当即认下了孩子,还将孩儿取名为包綖。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梁妠是谁?临朝执政的东汉著名皇太后梁妠简介 永喜元年,汉冲帝去世,梁妠与哥哥梁冀商议拥立汉质帝刘缵,仍由梁妠秉持朝政。和平元年,梁妠还政于汉桓帝。同年梁妠去世,时年四十五,谥号顺烈皇后,与汉顺帝合葬于宪陵。汉顺帝当时继位时年仅两岁,所以由梁妠临朝听政。但是皇太后梁妠的哥哥大将军梁冀专擅朝权滥施暴力,忌妒陷害忠良,多次用邪说歪理使梁妠疑惑甚至失误。同年闰六月,大将军梁冀毒死汉质帝,梁妠与梁冀决策宫中,立刘志为皇帝,梁妠继续临朝听政。
刘彻是谁的儿子 汉武帝刘彻是谁的儿子资料介绍 是谁的儿子:,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那么刘彻的父亲又是谁呢?>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王娡,在刘彻被册立太子后成为皇后。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同年,景帝的长子、他的异母长兄刘荣获封为太子。刘彻后娶陈氏为妃,两人成婚的时间无考。
纵横家苏秦简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的故事介绍 苏秦约出生于332年,死于公元前284年。>苏秦学有所成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苏秦力主合纵,即联合几个弱国共同对付强国,为此,他首先来到比较弱小的燕国。>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齐湣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