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传:四朝元老 辅国重臣

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是明朝前期的台阁重臣,曾辅弼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故有“四朝元老”之称。成祖即位后,入文渊阁参与国家军机要务,更名为“荣”。后来杨荣出生了,他积极进取,入朝为官,果然作到了太傅。杨荣在礼部会试中,中第三名。从此,杨荣就踏上了他的辅政报国之路。在谈话中,成祖发现杨荣对于国家大事,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尤其对于军事

严嵩传:才高德薄 奸佞帝师

然而,作恶多端的严嵩最终没有逃脱悲惨的结局。父亲严淮为了追求功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仅仅中了个秀才。小严嵩出来以后,彬彬有礼,一一见过师傅、父亲、叔父,然后垂手站立在一旁,等待问话。小严嵩上前一步,一抱拳:“请师傅出题。”师傅略一沉吟,缓缓念道:“手抱屋柱团团转”,小严嵩毫不犹豫地对道:“脚踏云梯步步高。”有了县太爷的鼓励和帮助,严嵩学习更加刻苦。说明了严嵩在当时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方孝孺传:读书种子 以身殉道

孝孺少年好学,人称“小韩子”,十五岁随父居济宁。第二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惠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捕。后来,朱棣命他进宫起草登基的诏书,方孝孺大骂朱棣是逆贼,拒绝起草诏书。朱棣大怒,命令把方孝孺乱刃分尸,灭其十族共873人。在这样的世风的熏陶下,出现了忠孝两全、廉洁正直的方克勤,也造就了读书种子、以身殉道的方孝孺。方孝孺十六七岁的时候,读书已经达到如痴如狂的地步。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三丰,朱元璋也曾很感兴趣?

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不过历史上的张三丰的身材相貌,和李连杰恐怕不尽相同。张三丰不大注重仪表,也不很讲卫生,经常穿得邋里邋遢。张三丰在宝鸡时,据说曾“死”过一回。曾对张三丰很感兴趣,下诏让他入朝。但是张三丰依然没有奉诏前来,只是赋诗一首,让他的弟子孙碧云转交朱棣。

柳如是的故事:相府小妾入风尘,柳如是与钱谦益又有什么故事?

徐佛认为柳如是最为合适,便将她转卖给周府做丫环。久而久之,柳如是对风流倜傥的宋征舆产生了爱慕之情,二人交往甚是密切。柳如是一向鄙视权贵,只仰慕那些有才钱谦益像。柳如是性格开朗,虽与钱谦益并不熟悉,却毫无拘束之态,谈诗论景,随心所欲。柳如是为时局深感担忧,多次与钱谦益商议匡扶时局。但朝野上下对其嗤之以鼻,而柳如是身处僻壤,对此一无所知,偕同钱谦益往南京赴任。

吴三桂的故事:明朝总兵,献关降清;诛杀故主,叛清自立

>第一节明朝总兵>在清朝建立对全中国统治的过程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就是先以献关降清而声名狼籍,后又以叛清自立而兵败身亡的吴三桂。有一次,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奉命出营侦察清军,不料被清军发现,清军万余名士兵把吴襄及他带来的五百骑兵团团包围。吴三桂情急之下,只好自带家丁二十余骑,出城救援。吴三桂一马当先,左突右杀,英勇异常。吴三桂下令士兵放箭,射死了看押吴襄的士兵。

魏忠贤的故事:独揽朝政,残杀忠臣,兴建生祠,败亡身死

客氏见魏忠贤身体健壮,仪表堂堂,便不再与魏朝相好,转而移情于魏忠贤。后来,魏忠贤便独占客氏,认为魏朝终是祸患,便假传圣旨,派人在其发放凤阳皇陵的路上勒死了。但却成了魏忠贤独揽大权最大的障碍。但客氏比魏忠贤心毒,百般教唆,认为不能留下后患。魏忠贤闻知大怒,遂放恶狗活活将王安咬死。当时开列黑名单已成为一大风气,东厂西厂魏忠贤都照单抓人,并将他们处死。

严嵩的故事:“大器晚成”争首辅,权倾天下盛而衰

世宗让严嵩揭发夏言的全部罪行,严嵩乘机诬告夏言轻慢犯上之罪。此时的严嵩已经六十一岁了,人们笑他“大器晚成”。夏言复出之后,对严嵩不但十分轻慢,而且处处打击。严嵩决定的事,他全部予以推翻;而对严嵩所安插的人,他一予以斥退;所有的批答均不让严嵩过问。严嵩诬告曾铣克扣军饷,贿赂朝臣,将曾铣判为死罪,斩首于西市。

冯梦龙简介: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醒世恒言》>>冯梦龙是通俗文学家,戏曲家。他搜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由口头艺术转折为案头文学的重要标志。>>冯梦龙为人旷达,治学不拘一格。他一生虽在仕途不得志,但在通俗文学领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影响最大,对话本小说的传播和创作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言”中有部分作品是由冯梦龙根据民间传说进行创作、修改或润饰的。

明熹宗朱由校“天才木匠”之谜

>熹宗“天才木匠”之谜>中国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既然是天子,必然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们不能无拘无束地享受平民的生活,如果明熹宗不做皇帝,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木匠。>>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