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摧毁大清的致命谣言 揭秘摧毁大清的致命谣言 谣言的另一版本叫“清 *** 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人”,大约是被处决的彭、刘、杨三位革命党人都剪掉辫子的缘故。尤其是10月10日早上被捕的三十标排长张廷辅也是剪了辫子的人,这更让人相信当局确实是在“捉拿没...
日本人为何逼溥杰娶日本女? 日本人为何逼溥杰娶日本女? 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北京人,满族,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胞弟。1929年到日本东京学习院、日本陆军士官司校园学习,1935年回东北下一任“满洲国”&ld...
九门提督与清廷政争 九门提督与清廷政争 清代,九门提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位,其掌管的步军统领衙门所承当的使命关系着皇帝的安全和政局的安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乃至能够影响到皇帝的废立。唯其如此,九门提督在清代每次宫殿争权奋斗中均扮演着无足轻重的人物,非满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担任此职。 清...
康熙帝为何对科学新知出尔反尔? 康熙帝为何对科学新知出尔反尔? 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逝世于1723年。牛顿生于1642年,逝世于1727年。牛顿比康熙皇帝大12岁,他们是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二人还有相似之处,即是对新常识的兴趣。不过,两人有着根本的不一样。牛顿对待新常识是一种信仰、一种人生、一种对...
揭秘皇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哪了? 揭秘皇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哪了? 皇太极宠妃海兰珠终究葬哪了? 都说清代的皇帝很痴情,其中尤以皇太极和顺治为最。传说董鄂妃身后,顺治皇帝爽性看破红尘出了家,而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之后,魂不守舍差点立刻跟了去。这个宸妃在许多清宫剧中都是缠绵悱恻的女主角,按说葬在哪...
清光绪三年天津粥厂大火纪实 清光绪三年天津粥厂大火纪实 光绪三年十二月初四日(1878年1月6日),天津发作一场特大火灾,形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无穷轰动,也为大家供给了深入的前史教训。 近两千哀鸿葬身火海 这天清晨,天津东门外一处当地,俄然浓烟滚滚,火光烛天。这时正...
李愬雪夜袭蔡州出其不意 李愬雪夜袭蔡州出其不意 自从曾国藩把《资治通鉴》记载的唐朝“裴度李愬平蔡之役”选入《经史百家杂钞》后,“李愬雪夜入蔡州”的故事便广为流传。 蔡州地处淮西,自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变朝廷构成割据后,...
天理教徒攻袭紫禁城 天理教徒攻袭紫禁城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录入了清廷剿平天理教起义的通过及有关文件,其间也供认形成起义的底子原因是贫穷。 紫禁城在明清两代控制者的眼里历来都是铜墙铁壁的,但是,清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徒以占领紫禁城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义,却令皇宫内的控制...
曾国藩遭正统理学家“讥议” 曾国藩遭正统理学家“讥议” 曾国藩治学尽管受唐鉴影响很大,但并不像唐鉴那样独宗程朱,而是学习周敦颐、张载、欧阳修,韩愈甚至司马迁,并尊奉孔、孟、周、张为儒学正统,将程朱理学和许郑汉学一概归之于不无偏颇的支流旁系。 汉学致使太平天国迸发? 到...
和珅当政气焰干云 翰林官员多相戒不履和门 和珅当政气焰干云 翰林官员多相戒不履和门 民国刘成禹先生的《世载堂杂忆》载有一则翰林趣闻,说乾隆年间和珅当政,气焰干云,拜倒在和珅门下的当朝官员很多,可翰林院里的文官却不为所动,“多相戒不履和门”。有一次,和珅要过生日,派人发动翰林登门拜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