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领导人简介

前苏联领导人简介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  1917年10月6日——1922年4月3日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

苏联核泄漏事件

苏联核泄漏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前苏联基辅市北130公里的地方,是前苏联1973年开始修建,1977年启动的最大的核电站。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动力站开始按计划进行定期维修。然而由于连续的操作失误,4号站反应堆状态十分不稳定。1986年4...

苏联肃反运动

苏联肃反运动  苏联国殇  苏联肃反运动亦称大清洗运动,是指在1934年至1939年间,苏联爆发的一场主要针对原苏共高级领导人的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一般认为其最终目的在于巩固斯大林的权威。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观点和作法对苏联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

苏联核电站爆炸

苏联核电站爆炸  对于核事故,自然格外地富有一种效应。假如飞射出来的核素随着气流升腾,这情景恐怕谁看了谁都会感到搔心,难免有人会想入非非。现今世界核污染的频繁爆发,就更迫使人类对它需重新树立看待性。世界出现过的多次核事故,都是摆脱不了那些独特的尘埃与人发生了交锋。  1...

苏联修正主义

苏联修正主义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真的走向修正主义了吗?长期以来,中国人莫不相信。然而,从今天再看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这完全是历史造成的误会。  1、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是不是离开了社会主义路线  1956年,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赫鲁晓夫公布了斯大林历史上所犯的错误。这...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  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

苏联新经济政策

苏联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标志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其出现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从...

苏联解体内幕

苏联解体内幕  由于缺乏人民对党实施有效监督的体制,自赫鲁晓夫时代开始,苏共从一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共产主义政党一步一步蜕变成了所谓“全民党”,实质就是变成了一个新的 *** ,国家资本主义蜕变成了权贵资本主义,列宁被他们改造为一个形象越来越模糊...

苏联为什么打阿富汗?

苏联为什么打阿富汗?  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 苏联除在东南亚选择侵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口,在南亚则把印度和阿富汗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两根主要支柱。苏联于1971年8月同印度签订了带军事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接着便于11月21日支持印度军队...

苏联克格勃简介

苏联克格勃简介  克格勃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缩写字母КГБ的音译。它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其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全俄肃反委员会即契卡(英语缩写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