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和谢安化身挡箭牌,司马皇族在淝水之战后崛起 淝水之战结束后,东晋帝国的所谓「”北伐”,不出意料地又失败了。但这次失败的原因,和之前几次北伐又不太一样。之前几次北伐失败,无非就是中原实力派有奶就是娘,豪门士族在后方不断掣肘。可这一次北伐失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晋帝国的皇族势力不断增强,大家根本没工夫去管什么北伐,而是绞尽脑汁对付皇族。很多人都说:东晋帝国自谢安之后,豪门士族一代不如一代。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淝水之战结束后,皇族代表人
他是东晋最霸气的人,独闯江湖 ... 出一条血路,最后登基成王 可就是有这样一个人不信命,他以一人之力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这个人就是刘裕。刘裕实在不是一个凡人,像他这样身负奇才之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后的数年里,刘裕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连战连胜,成为北府兵的主要将领,受到多方关注,而这只是他崭露头角的开始。
存在上百年的东晋,为何历史上对其正统性的评价不一 司马懿不知道自己的子孙会是如此的无能,整个晋朝被司马家族弄的支离破碎,西晋建立初期,就开始了大肆分封诸侯王,在历史上这或许也是一个倒退的措施,在「”八王之乱”发生后,这个王朝的也只能是苟延残喘着了,而后的东晋建立,司马睿使其还存续了上百年之久,但是历史上对于其的正统性的争论,历朝历代的差别很大。八王之乱研究过每个朝代对其评价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争论的最大原因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说白了还是「”
南明为何没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坚持百年?因为敌人太狡猾了 东晋、南宋、南明这三者通常被拿到一起讨论,因为三者都是在一个完整...政权遭受少数民族打击、剩下半壁江山之后的政权存在形式。尤其是前两者,通常被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坚持了百年以上,而南明与两者相比,似乎有点另类,因为南明只有短短18年。南明形势图为何南明没有像东晋和南宋那般坚持到百年以上呢?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析过原因,当时笔者主要从皇位继承、经济实力和名将统帅三个方面做了分析。
东山再起的谢安,究竟是能装还是真有雅量? 说起隐士大多会想起陶渊明,但在同时代有着一个更出名的人物,名为谢安。在历史上他被誉为是一个清淡家,这是东晋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如谢安一样,在第一次出仕以后,就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山野之间,终日和名士为伴。但这就意味着谢安不理国事吗?风流宰相谢安《世说新语》中曾有记载这么一件事情,说的是在谢安东山再起之后,成为了当时大将军桓温的大司马。
皇帝简史(48)后秦姚苌——一代枭雄苻坚的终结者 在姚襄继承部落事业后,更进一步表示忠诚,直接带兵投靠了东晋的,而不是名义上的投靠。371年,姚苌42岁,苻坚命令姚苌与苻雅等人,统领7万大军,讨伐氐王杨纂。杨纂战败投降,被送往长安居住。姚苌等人的能力再次得到证明。很快被姚苌派出的将军吴忠抓住,并将苻坚带给了姚苌。姚苌将苻坚关押,后多次要求苻坚禅让前秦皇位,但苻坚宁死不屈。姚苌去世后,传位给长子姚兴。
东晋初年相比南北朝周齐陈,更像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 三百多年后,南北朝后期,又出现了一次三国鼎立时期。但是这次三国鼎立和东汉之后的三国鼎立的格局大不相同。东魏占据燕山山脉以南,黄河以东,徐州以北。南朝陈只剩下江东之地,和三国的东吴疆域几乎一致。实际上,最类似三国魏蜀吴那种割据局面的,真正可以称为后三国的,不是二魏与梁、周齐陈,而是东晋时期。枭雄石勒乘乱崛起,占据山西、河北等地,建立后赵。曹魏的东北部,也就是辽东,名义上属曹魏,但实际上由公孙氏控制。
东晋为何是历史上最弱的时代:权力被门阀把持,无人为国家着想 匈奴人刘渊和刘聪父子执掌的后汉政权直接葬送了西晋王朝,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历史,国家再度由统一走向分裂。刘渊建立的匈奴政权借中原内乱之机兴风作浪,甚至攻打西晋国都洛阳,而西晋的国力被八王之乱大大削弱,整个国家终于断送在匈奴人手里。
潮打空城寂寞回,从颍川陈氏到陈郡谢氏,魏晋士族命运沉浮录 魏晋时期的士族群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各州郡的中正官,由朝廷任命。而能担任中正官的,基本都是士族。魏晋时代的人才选拔,一直都是士族选拔士族。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逐渐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权。司马氏篡魏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不过就在此时爆发了曹髦遇害事件。曹髦遇害,打乱了司马氏当家人司马昭篡魏的步伐。曹髦遇害后,司马昭派人请陈群的儿子-陈泰过来商量对策,陈泰不肯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