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事件是怎么爆发的? >>除此之外,关于胡惟庸案件的爆发,还有另外的说法,这就与死因调查有关。也就是说,汪广洋是在刘基死后两年左右才与秘密杀害刘基的犯罪嫌疑人胡惟庸再次成为中书省同事的。随之,围绕胡惟庸、汪广洋及整个中书省的所有人和所有事的秘密调查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但皇帝朱元璋似乎还没有迅速逮捕胡惟庸,而是经常性地训斥他,就连他的左右甚至下人都惶惶不安。
汪广洋第二次出任右相和朱元璋对淮右集团中坚骨干的最后忍耐 对了,应该将汪广洋调回朝廷,给胡惟庸、李善长多设一道障碍,也给本皇帝多添置一个耳目,免得他们淮右集团骨干分子老串通一起。>>汪广洋第二次出任右相和朱元璋对淮右集团中坚骨干的最后忍耐>>可这回朱皇帝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由此,胡惟庸更加放肆,汪广洋愈发怯弱,皇帝朱元璋的所有算计全都落空。>>由汪广洋的日益畏缩、胡惟庸的愈发放肆,回想起李善长的独断,此时皇帝朱元璋心目中对宰相制存在的合理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朱元璋“先扒皮再抽筋”――真真假假的胡党骨干陈宁 ◎“先扒皮再抽筋”>>对于淮右集团中坚骨干胡惟庸的如此行为,一向不容别人与其争权和猜忌成性的洪武皇帝有何反应?据现有的史料来看,当时可能并不全知情的朱元璋也采取了一些“外围”手段,来限制与削弱淮右集团的“大本营”中书省宰相府的权力。>>◎真真假假的胡党骨干陈宁>>御史大夫陈宁,茶陵人,通经有治才。
600年前的“跑官”高手、淮右集团的中坚骨干――胡惟庸粉墨登场 600年前的“跑官”高手、淮右集团的中坚骨干——胡惟庸粉墨登场>>胡惟庸,安徽定远人。不过,从这个酷似蚂蚁搬运大军“搬运”雕龙金床的过程来看,以李善长为核心的、以胡惟庸为中坚骨干的淮右集团早已形成,一张覆盖面甚广且背景十分复杂的关系网也已铺开了。以历来的规例而言,汪广洋早早就入中书省,资历在前,理应升为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后来者就任右丞相,这样两人一左一右,稍见轩轾,才吻合官场之常理。
夹气板:明初第二任宰相汪广洋 也就是洪武元年十二月汪广洋被召入了宰相府,任中书省参政,这是汪广洋第一次“入政”中书省,但时间很短。洪武二年汪广洋又被“外放”为陕西参政。可能这是汪广洋一生享受到的朱元璋给予的最高评价。洪武四年正月,李善长以病去位,朱元璋就正式拜汪广洋为右丞相。
胡惟庸的故事:还没充分享受权力就被诛九族 让这么懦弱的人当监察部门的最高负责人,对于的胡惟庸来说,正是皇帝对他信重的表现。果然,汪广洋在左御史大夫任上和他以前在中书省毫无区别,一无建树,丝毫没有影响到胡惟庸的相权。>>害死了>>胡惟庸第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已经退休在家的刘基。因此朱元璋看到奏章后并没有如胡惟庸所愿的那样按造反罪逮捕刘基,当然,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完全无视,于是象征性地处以了夺俸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