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600年前的“跑官”高手、淮右集团的中坚骨干——胡惟庸粉墨登场> >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当年军队打到安徽和州时,他前来投奔,被授予元帅府奏差——跑腿的低级官吏。不久,被提拔为江西宁国知县。后来又迁为吉安府通判、湖广按察佥事等官职,可胡惟庸还不满足,他朝思暮想要当大官,要尽快扩大自己的权势。> >   吴元年胡惟庸想到了一个很有权势的老乡——李善长(也是定远人),于是就到处打听这位朱元璋政权第一权臣的个人爱好,用卡耐基的话来说,就是寻找人性的弱点来。胡惟庸费了很大的劲,最终摸清楚了:这个老乡虽然贵为第一权臣,但与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个人爱好就是贪财好色。既然他有所好,就不信“打不倒”!胡惟庸想好了,就从这儿下手,找了个机会,携带了300两黄金,去拜见他的老乡。李善长本是“里中长者”,娴于辞令,明习事故,他当然明白这位小他好多岁的老乡胡惟庸前来拜见的用意,否则他带300两黄金总不会为见一面吧!不过还有一说,胡惟庸跑官跑成后,为感谢李善长的栽培之恩而奉送了300两黄金。> >   不管何种说法,奉献300两黄金在明初那个物价低廉、人们收入普遍不高的年代里绝对算得上是巨额的投入,其所产生的回报也肯定令人羡慕不已。事隔不久,胡惟庸再也不用在地方上“混”了(知县、通判之类),被调入南京朝廷内任职,破格提升为太常寺少卿,后又被擢升为太常寺卿,即相当于中央正部级领导干部。找对了人,胡惟庸连连高升,就连当时的中书省都事李彬(前面提到过的)也对他尊敬有加,为了讨好这颗一夜之间闪亮登场的朝廷政坛新星,李彬将自己弄到的东吴张士诚雕龙金床送给了胡惟庸,胡惟庸又转送给了李善长,李善长又将它献给了皇帝朱元璋。可没想到是,朱元璋见了这种奢侈之物就发怒,顿时把它砸了个稀巴烂。不过,从这个酷似蚂蚁搬运大军“搬运”雕龙金床的过程来看,以李善长为核心的、以胡惟庸为中坚骨干的淮右集团早已形成,一张覆盖面甚广且背景十分复杂的关系网也已铺开了。> >   洪武元年发生的“李彬案”实际主谋很可能就是胡惟庸或李善长,所幸的是当时的主犯李彬一人扛了下来,没有供出更多的大人物,甚至与李彬关系密切的胡惟庸也没有涉及,更没牵到李善长。对此,洪武皇帝是否知道真相,因史料的缺失,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六年胡惟庸官职连连高升的事实来看,似乎是当时的朱元璋还并不太清楚。> >   洪武三年,胡惟庸晋升为中书省参知政事(类似于副宰相或者说是宰相助理);洪武六年七月,也就是汪广洋在中书省第一次为右丞相的最后半年,胡惟庸被任命为中书省的右丞相。自从投靠了李善长以后,胡惟庸真可谓官运亨通。一个后来者居然与一个“老前辈”同为右丞相,这实在是不合乎常规的。以历来的规例而言,汪广洋早早就入中书省,资历在前,理应升为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后来者就任右丞相,这样两人一左一右,稍见轩轾,才吻合官场之常理。但现在的局面很蹊跷,两人同为右宰相,虽说没有职位高下之分,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皇帝朱元璋对汪广洋的恩宠已衰,汪丞相将不能久居其位了。> >   而对早已从宰相位置上退下来的李善长来说,他之所以这么卖力地推荐胡惟庸,是不是因为当初收受了对方300两黄金?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综合起来看,李善长青睐胡惟庸可能有着三个方面的考虑:> >   第一,收人钱财,予人办事——地道的贪官。既然胡惟庸来李府拜见,一出手就是300两黄金的厚礼,这说明此人“有魄力”,见世面,懂规矩。> >   第二,随着胡、李交往的增多,相互之间的“友谊”也日渐深厚,双方家族成员也更加熟识,结为儿女亲家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胡惟庸把自己的侄女儿许配给了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如此下来,胡家在官场上不仅有个“知音”,而且有儿女亲家罩着。你说李善长不帮胡惟庸家还会帮谁?> >   第三,胡惟庸也确实是个精明干练的人物,李善长把他推荐到中书省去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一来自己中书省的那些旧属们都会帮胡惟庸,我李善长可以落个慧眼识才、举贤不避亲的美名;二来可以及时掌握 ... 的动态,有这样精明且对自己恭敬有加的“耳目”在中书省做事那是再有利不过了,同时还可以遥控政柄;三来现在的那个皇帝“老秘”汪广洋——一个小字辈人物居然当了右宰相后对我李善长敬而远之,这实在让我气愤不已。乘着这个时候皇帝朱元璋对他日渐不满之际,我李善长赶紧推荐这个精明干练的胡惟庸,将那该死的“老秘”踢下去,最好能一脚踢出中书省,免得他老窝在我淮右集团“大本营”里头,碍手碍脚的。想到这些,李善长就乘着机会不断地向皇帝推荐胡惟庸。> >   再说胡惟庸确实也有些才干,他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而且工作起来十分干练,属于精明能干型的干部;加上老宰相推荐,他一被皇帝拜为右宰相,中书省内李善长的老部下们立马意识到,这个新任的右宰相背景深厚,前途无量,他不仅是老领导李善长“线”上的人,而且还是儿女亲家呢!所以胡惟庸一当上右宰相,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凡事都搞得头头是道,一下子就把同为右宰相的汪广洋给比了下去。本来半信半疑的朱元璋这下也感到:汪广洋确实不是一块宰相的料。洪武六年正月,“以(汪广洋)怠职左迁广东行省参政”。

600年前的“跑官”高手、淮右集团的中坚骨干――胡惟庸粉墨登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4.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5.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6.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7.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8. 朱元璋临终前玩了一手心机,让我国头疼了600多年,至今仍然无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属后面的一类,其为了不想被后人知道他的安葬之处,便在临终前留下了一个计谋,最终让后人头疼了600多年,至今仍然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不过,这也跟朱元璋个人生性多疑的性格蛮吻合的。毕竟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只是一个没读过书的放牛娃,后来为了生存甚至还当了和尚,这些经历自然地在朱元璋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一路走来也确实受尽了无数的白眼与嘲讽。不过,在这,不得不钦佩朱元璋!

  9.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10. 剥皮抽肠,朱元璋真的如此残暴?

    一直以来,很多传说和故事都把朱元璋描述成一个...人不眨眼的暴君,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其次,朱元璋的刑罚虽然严酷,但主要是针对官员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明朝的刑罚可以说是比较人性化了。而他们既然掌握了话语权,那么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是黑朱元璋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机推荐

  1. 什么是日食?

    日全食平均每18个月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发生一次。“KDSPE”“KDSPs”下一次日食将是2017年8月21日的日全食。在这些情况下,日食期间太阳的一部分始终保持在视野中。日环食日环食与日全食相差甚远。日食是日偏食的一个亚种,不是全食。日食的最大持续时间是12分30秒。因为月球似乎直接在太阳前面经过,全食、环食和混合食也被称为“中央”食,以区别于仅仅是偏食的日食。是安全的亚当斯警告说,在观测日食时,用望远镜观测日食是很危险的。

  2. 阿育王弟毘多輸柯因緣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毘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修行...,於是阿育王用善巧方便教化毘多輸柯,使他明瞭苦行外道無法使心得解脫,佛法才是真正的解脫正道。阿育王便於毘多輸柯座前,恭聆法要。當夜叉聞阿育王敕令後,剎那間即將外道弟子及畫像捉來。阿育王隨即敕令捉拿此人及其親屬,將他們關在一間屋中,以火焚燒。

  3. 梦见度假 梦见度假什么意思

    梦见度假是什么意思?梦见度假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度假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度假,通常表示生活幸福快乐,还预示你会得到提升或是奖励。梦见夫妻一起度假,表示生活愉快,家庭和睦。妻子梦见丈夫在度假,暗示丈夫可能会失去工作或是因为身体不好,卧病在床。梦见度假过程中,总是有很多烦恼,比如订不到房间、碰上坏天气等。

  4. 梦见虾_周公解梦梦到虾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虾好不好

    梦见虾是什么意思?历史新知梦见虾梦见虾,可能代表了儿时对弟弟或妹妹的憎恨,如果同时梦见象征母亲的大海,更表示虾再度唤醒了你心中潜伏的手足之争。梦见蜘蛛网_周公解梦梦到蜘蛛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蜘蛛网好不好原版历史新知梦见虾梦虾,凶。梦虾青者,主系须之人鞠躬尽礼;梦虾赤者,主好酒之徒大醉出行;梦虾白者,主孝服之女。《梦林玄解》心理学解梦梦见虾梦境解说:动物在梦里代表只能靠直觉理解的那部分性格。

  5. 梦见被人骂

    周公解梦梦见被人骂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人骂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意思是什么?【迈克耳逊莫雷实验】是什么意思?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意思是什么?【迈克耳逊莫雷实验】是什么意思?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意思是: 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和莫雷共同所做的企图证明「以太」存在的实验。以前人们认为光是由无质量、绝对静止的「以太」这种媒质传播的。由于地球在运动,所以在地面上做实验,向...

  7. 祝福语_向国旗敬礼优秀寄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向国旗敬礼优秀寄语,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祝福语栏目!向国旗敬礼优秀寄语1.国旗是祖国的骄傲,我们向国旗敬礼。爱护国旗是我们的荣幸,我永远向你敬礼!不图帝国,毋称霸业,只为世界同和平。看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我们对它敬礼。祝福祖国以更加矫健有力的姿态屹立世界舞台!

  8. 刘备为何不称蜀王而称「 ”汉中王”,他真的想做刘邦?

    刘备称王的历史背景:公元217年,刘备派遣吴兰、雷铜、张飞、马超等人进攻武都郡,拉开汉中大战的序幕,然而战争结果却不尽人意。吴兰、雷铜先后战死,张飞、马超败逃。次年,派遣陈式进攻马鸣阁道,亲率大军进占阳平关,陈式又不是徐晃的对手,被徐晃打的丢盔卸甲。刘备与张郃对峙阳平关,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公元219年,刘备接受法正的建议,主动放弃阳平关,渡过沔水,驻扎在定军山,最终,黄忠于定军山之战阵斩

  9. 新鲜牛奶

    店员:“新鲜?!不瞒您说,我这牛奶在一小时之前还是草呢!”

  10. 为什么 ... 需要像美国这样的敌人才能生存

    整个夏天,...都在试验一种又一种武器,最近一种是本周五的弹道导弹。随着每一次新的交战行为,专家和媒体都争先恐后地想弄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打什么?《...》问道,彭博社则直截了当地说“害怕...?“你还不够害怕。”对于那些头脑更冷静的读者(比如阿拉斯加人,那些生活在...导弹射程内,但更关心熊和麋鹿的美国人),真正的问题可能是,为什么...人那么恨我们?毕竟,...战争的破坏性和60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