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属千年的越南,能否完全割裂血缘关系? 明亡上百年,法属时期越南官员服饰就算越南摆脱中原直接统治,向中原朝贡时期也差不多,笔者认为是直到法国人的到来,越南才开始真正的独立历程,先是国家方面彻底跟中原断了朝贡关系,然后是文化方面,建立自己的文字,企图从文化上跟中原完全割裂,在几十年前更是背叛中原,跟中原大打出手。综上,他们能够完全跟中原割裂吗?
虎父无犬子,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确立中原霸权 晋献公雷厉风行,除政敌、掌...、开疆土、促农耕,若以这样的状态终此一生,晋国依然能够位居大国之列,但晋献公竟然欲铲除亲生儿子,因此遭到史书的集体唾弃。晋献公反其道而行,利用战场锻炼的百战之士,迅速占领周边小国,如荀国、魏国等,强势打击内迁的骊戎,迫使其加入晋国防御体系,进而开疆拓土实现以战养战,弥补晋国减少的劳力与财富,社会得到稳定并迅猛发展。
契丹族的前生今世:曾经拯救汉族百姓于水火,俨然相亲相爱一家人 说起契丹族,在明朝之后便完全消失不见了,他曾经轰轰烈烈的在中原大地扎根生存过,也曾治理过不小的中原土地。也由此可见,昔日契丹曾风光无限,昔日中国也曾仰赖契丹的拯救而存活了成百上千万的民众。好吧,这可能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历史的部分,虽然契丹也真的曾经抢占中原,但他们的行为与其他游牧族的野蛮相比,那实在是太客气了。尤其是一个契丹后人的行为,直接让中原百姓受益匪浅。
诸侯升格太难,申侯用爵位瓦解了中原联军,周平王成为唯一的王 周幽王亲率天子六军讨伐申国,申侯联合缯国、西戎的军队共同抗击王室大军。申侯立外孙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申侯无法约束戎人,一时间关中大地尽为戎人之地,周平王成为一个没有土地与军队的王!周平王面对内有戎人猖獗,外有诸侯联军讨伐的不利局面,他跟申侯共谋,决定利用秦人击败戎人,利用爵位瓦解诸侯联军。
小议和亲——何以汉唐时的寻常事,到了宋明就视若蛇蝎? 和亲,也可以称为「”和戎”或是「”和蕃”,是古代不同政权之间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因为和亲大多数发生在...王朝与周边四夷之间,而且基本都是...闺女远嫁异族,再加上宋明理学持之以恒的大力抨击,所以这是个一提起来就让人百感交集,很容易会让人产生诸如屈辱、失败等郁闷情绪的词汇。即便是在文化多元、风气开放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普遍对和亲持否定态度,认为和亲是一种丧权辱国的
汉唐以降,为什么日韩越来越看不起我们? 中国,曾经的汉唐盛世,万国来朝,一派天朝上国的气派,俨然世界的中心。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仿唐式建筑,可以说唐朝的建筑在中国已然存世不多,但是在日本却被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足以见得汉文化的影响力以及日本对唐朝的崇拜。而到了现代,又频频传出韩国将中国的发明、习俗屡次申遗,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拔河比赛被认为是韩国的,已经成功申遗。
被迫还是自愿,魏晋南北朝的胡人政权,怎样走向「 ”华夏化”? 引言:中国古人自称「”华夏”,而将周边的族群称作「”夷狄”。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身为夷狄的胡人在华夏故地建立政权,这时便牵扯到统治合法性的问题。那胡人君主为塑造其合法统治中原的形象,做出了哪些努力呢?一、入华胡族的难题中国历史在西晋时期,走向了低谷。自西汉末,不断有少数民族在中原王朝政策的驱使下迁入汉地,被分散在各地,慢慢形成一股股强大的势力。但长期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甚至受到打压
强大的西夏:背后是漫漫375年的韬光养晦的发展之路 从663年到1038年建立西夏国,党项人依附中原王朝总共历时375年。这个正确的选择就是韬光养晦政策。半年后,党项人首领拓跋思恭带领军队在长安城外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激战,史称东渭桥之战。三百多年的和平发展,让党项人从一个弱小的部落,成长为割据一方的政治势力,韬光养晦政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