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兹全谈历史现在中国只有我见过陈独秀 何家本是大族,到何兹全父亲一辈中落。何兹全出生时,他父亲已经做了小军官,家境也有了起色。15岁的何兹全已是一名注意政治形势的学生。此时,何兹全已考入北平大学。>何兹全加入时,史语所已迁往重庆附近的李庄。何兹全和劳榦、董同龢、芮逸夫、岑仲勉等同住一院。史语所迁台时,尽管何兹全正在美国留学,傅斯年还是把他的书、被子、衣服全都带到了台湾省。只有何兹全的魏晋封建说,与“周秦以来”相距甚远。
唐德刚历史研究不拘一格有生气 当时唐德刚身体已经不是太好,仅隔一年多先生即因病去世。>对口述史研究贡献巨大>著名学者丁冬表示,唐德刚的口述史作品对国内的口述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史研究不拘一格有生气>评论家王晓渔称唐德刚是一个“专业的历史说书人”,“这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评价。”在《晚清七十年》中,唐德刚提出了“历史三峡论”。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唐德刚预计需要历时两百年。
唐德刚口述史为重新认识历史打开一扇窗 虽然唐德刚搞口述史完全出于偶然,最终却成为这方面的开创性人物和大家。>唐德刚口述史著作的另一部代表作是《李宗仁回忆录》。这就是唐德刚先生脍炙人口的“历史三峡”论了。比如,唐德刚替胡适写口述史,胡的口述部分仅占一半左右,另一半内容全靠他自己找材料加以补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氏作品为重新认识历史打开了一扇窗。唐德刚先生那部构想中的中国近代史,真的永远成为一部未定稿了。
为什么慈禧死清朝亡?慈禧在位时的清朝是怎么样的? 慈禧在位时的清朝是怎么样的?在现在看来,这是中国的耻辱,竟然有其它国家为了中国的土地而在中国本土打仗,中国却无动于衷。>>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这次的事件也惊动到深居皇宫的西太后。1905年,朝廷派出五位大臣出去考察关于立宪的事情。1908年,朝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立宪时间。于是,在1911年组成的皇族内阁中,几乎是清一色的
吴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57年3月,吴晗加入中国...。年表吴晗与妻子袁震1929年考入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预科。之后,作为明史专家的吴晗随即发表了《海瑞...皇帝》、《论海瑞》、《海瑞罢官》等作品。当时...对于这些作品大加赞许,并赠送自己亲笔签名的《...选集》给吴晗。吴晗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出名的知识分子之一。吴晗在文化大革命被认为反...路线,遭到批斗。
他曾帮助袁世凯称帝,几次帮助孙中山,晚年又秘密加入 ... 就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前一天(1931年9月17日),一个民国初年的显赫人物去世,这就是「”末代帝师”杨度。杨度,湖南湘潭县人,早年曾留学日本。与梁启超为好友,曾在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之后,作《湖南少年歌》以和,并发表于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其中有「”若道中...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等语,成为一时名言。青年杨度从清末开始,杨度便极力鼓吹君主立...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
袁世凯死前遗憾地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身边人听了默不作声 杨度认为,如果自己成为推动袁世凯称帝的第一人,获得的政治回报绝对不小,这是一笔划算的投机。这林林总总的演出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闹剧,而杨度就是这场闹剧的总导演。眼见形势如此不利,北洋军内部出现严重分裂。袁世凯在惶恐之下,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两个多月后,袁世凯在惊怒交加之下病死。临死前,袁世凯对撺掇他称帝的杨度极为不满,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始的一幕。
怎么评说傅斯年,他在民国时期学术界是什么地位? 「”归骨于田横之岛,天下英雄属一流;浮海说三千弟子,人间再无傅孟真!”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如满天星光一般灿烂,其中,傅斯年无疑是最耀眼的之一,这不仅是因他的学识和才能,在于他的学术贡献,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傅斯年不愧为最具典型性的知识分子杰出代表。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专家。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1913年考入北大
袁世凯临终前说了一句什么话?让世人猜了整整100年 众所周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是历史后人对曹操的客观评价,如今似乎也适合转予袁世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袁世凯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满清...,实现了国家平稳过渡,不朽历史功绩本有机会让他流芳百世。然而,袁世凯后来的称帝让其本性暴露无遗,全然不顾人民的反对,复辟王朝,让其形象简直一落千丈,一下子从大总统变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主。袁世凯的一生可谓「”晚节不保”,叱吒晚清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却因
抗战中的虞洽卿,抗日战争中保持气节,得到蒋介石接见 1905年12月,虞洽卿为了中国人的权益,作为代表与租界当局据理力争,最终迫使租界当局让步。一二八战事期间,上海市民纷纷逃难,虞洽卿牵头成立了旅沪各乡团体联合会,号召各界人士联合对日。虞洽卿筹款25万元,将它们用于伤兵。以中国军队的失利告终。临走前,他特意来到家乡与乡亲们告别,前往香港,又于1941年4月12日经飞抵重庆,受到蒋介石宴请。为躲避日机轰炸,车队昼伏夜行,可谓历尽艰险。死前,他捐赠黄金千两支持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