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好人没好报才是常态?——读《史记·伯夷列传》

我们中国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况反而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这个疑问,古人也有,司马迁在读书的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孔子提到了伯夷叔齐,但也只有在《韩诗外传》及《吕氏春秋》里有他们的传记。他们是商汤时分封的诸侯孤竹君的儿子,孤竹君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孤竹君死后,叔齐就想把位置给伯夷,伯夷说我不能违背父命,于是和叔齐一起逃走了。

孔子为何取名为丘?从先秦到秦汉,古人又是如何起名与字的?

与人交往时我们往往会先来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比如,我说:「”我叫刘阿斗,92年,喜欢读史。”在古人看来,我的自我介绍是不完整的,名字都没说全。在古代,【名字】包含【姓】、【名】以及【字】。古代为什么要称未嫁的女子是「”待字闺中”?就是因为女子在满一定的年龄之后要就要举行笄礼并取「”字”,以示许嫁。《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再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刘禅姓刘,名禅,字公嗣(阿斗是他

韩愈反佛差点被 ... 的原因

最终,皇帝没有...这位上书的刑部侍郎,而是将他贬到遥远之地,无人问津。这是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的一天,皇帝是中兴唐室的一代英主唐宪宗,上书的是当时的刑部侍郎韩愈,而让宪宗愤怒不已直要...掉韩愈的奏表就是著名的《谏迎佛骨表》,为韩愈求情的两位宰相是一直都很赏识他的裴度和崔群。这立刻成为首都的焦点事件,宪宗将佛骨留在宫中三天,然后奉送到各寺。宪宗奉佛其实出于好心。

孔子问礼-弟子曰: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图片来自网络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

儒家与 ... 的关系:儒学一度是 ... 地区的官方正统学说

而在公元1392年,李氏建立...王朝之后,在统治者的推崇之下,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家书籍大量涌入...地区,儒家文化也确实符合统治者的利益,自此儒家文化也成为了官方正统学说。明朝时期的...儒学李氏...非常推崇明朝的文化制度,因此儒家学说也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成为...地区官方指定的正统学说。建立太学、推广儒学李氏王朝建立的成均馆就是...的太学,...王朝在建立初期就大力推动儒学的发展,并建立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皇帝王莽的奇葩改革:一个时代的纠结强加在了一个人身上

皇帝王莽一上台,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于是,皇帝王莽还在中央新增了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同九卿。王莽的奇葩改革,落实到实践上就是折腾,不折腾就不舒服。新莽疆域在皇帝王莽的努力之下,中原帝国八成以上的郡和一半的县都改了名字。所以,王莽在官职和地名上在折腾,老百姓仅是徒增了麻烦,但经济改革就不一样了。

孔子门生在朝邑

文/凌琴在老朝邑城东南角的街上,有一座文庙,文庙西侧,就是有名的「”西河书院”。「”西河书院”历史有多久,只听这一句民谣:「”先有西河院,后有朝邑县。”哈,西河书院的历史比朝邑县还早。是的,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大荔县志》记载,西河书院最早的老师就是孔子的高徒卜商,孔子为他取名叫子夏。「”子”为尊称,「”夏”为大,孔子这样命名他,可见孔子对子夏的看重和推崇。子夏小孔子44岁,

阳明心学的核心:什么是「 ”致良知”?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王阳明刚刚平定宁王的叛乱,又收到罗钦顺的书信,彼此交流了对《大学》古本的看法。彼时,祖母离世,他未能送葬,又听闻父亲患病,顿感焦心如焚。于是阳明连续四次上奏朝廷,乞求还乡省亲,结果朝廷都以叛乱未定为由,拒绝了他。阳明日夜听闻父亲病危,寝食难安,甚至想要弃官逃归。但因武宗尚未归朝,只得继续镇守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