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阳明心学的核心:什么是「 ”致良知”?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王阳明刚刚平定宁王的叛乱,又收到罗钦顺的书信,彼此交流了对《大学》古本的看法。彼时,祖母离世,他未能送葬,又听闻父亲患病,顿感焦心如焚。于是阳明连续四次上奏朝廷,乞求还乡省亲,结果朝廷都以叛乱未定为由,拒绝了他。阳明日夜听闻父亲病危,寝食难安,甚至想要弃官逃归。但因武宗尚未归朝,只得继续镇守南昌。 一天,阳明问朋友们说:「 ”我欲逃回,何无一人赞行?” 门人周仲说:「 ”先生思归一念,亦似着相。” 阳明沉思许久,回答说:「 ”此相安能不着!” 「 ”着相”是佛家的用语,佛教提倡不要执着于「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了逃出轮回,修道以达彼岸,不惜抛却骨肉、离弃父母,进入空门,遁世出家。这点王阳明尤其反对,他说:「 ”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因为佛教徒怕父子君臣夫妇之累,所以才选择逃避;而「 ”吾儒”则选择了面对,还它个忠孝仁义。儒者只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明白「 ”良知”尚在的缘故。 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 阳明始揭「 ”致良知”之教 经过这次出生入死的变故,阳明更加相信凭借良知能够忘患难、出生死。从此确信了良知就是儒门的核心思想,他在给弟子邹守益的信中说: 「 ”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 只要有良知在心里,就如同掌控了船舵,在风平浪静的生活中,过得心安而理得;即便遇见大风大浪,双手不离船舵,也能冲出苦海,免受没溺之患。 阳明认为《大学》说「 ”致知”,《孟子》讲「 ”良知”,宋朝的儒者多是从「 ”知解”的角度来解读,把「 ”知”仅仅视为知识。因此,张载和二程才讲了「 ”闻见之知”与「 ”德性之知”,前者是基于感官的闻见认识,后者是基于天赋的道德认识。他们的问题在于只把「 ”知”视为一种精神,一种智慧,而没有将它认作本体。这不符合《大学》、《孟子》的原旨,就好像一个养子冒充了祖姓,乱了血统。现在,阳明已经把这个真子找到了,有必要否定养子的姓氏,让真子回归家族。那么要如何甄别呢?唯一的办法就是「 ”将子孙滴血”,进行分辨,这样才能「 ”真伪无可逃”。 阳明所找到的这个「 ”真子”就是「 ”良知”,而他「 ”滴血认亲”的 ... 就是编订《大学》古文和写作《大学问》,此外弟子们还讲他的言行集成《传习录》。 《大学问》——王阳明心学的诞生地 《大学》原先是《礼记》中的一篇,北宋诸儒喜欢借引《大学》来谈心性。到了南宋,朱熹把《大学》单独提取出来,列入四书中,编成《大学章句》。 朱子教人读四书次序是先要读《大学》,这样才能进入门户,熟悉道学的骨架;然后读《孟子》,辟除杨、墨等异端的干扰,坚定对道统的信仰;之后再读《论语》,体会圣人的语言与教诲。致此,骨架已经生出了皮肉,所以最后要进入道学的心脏之中——读《中庸》,领会孔门独传的「 ”心法”,实现「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 由此可见,作为把手道学大门的《大学》一书尤为关键,为此朱子不惜笔削数十年才作成《大学或问》。阳明先生是朱子的反对者,他要挑战朱子的主流地位,就得从入门处发难,对《大学》的解释便成了心学与理学交锋的主战场。 阳明率先用《大学》古本和《大学问》来诘难朱熹,他在「 ”亲民”「 ”明德”「 ”至善”「 ”止于”等问题上做出了与朱熹相反的解释。尤其是「 ”格物致知”一说,将争论推至 ... 。在《大学》古本里,阳明删去了朱熹的注释,并且重新统一章节。关于「 ”格物致知”的部分本来是阙文,朱熹自称「 ”取程子之意以补之”,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因而这段文字也被阳明全部删除了。 《大学》成为理学与心学的战场 在给顾东桥的书信中,阳明解释了自己与朱熹的分歧之处,他说朱熹讲格物致知,本质上是「 ”即物而穷其理”,只是扩充知识而已—— 「 ”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为二矣。” 而他的「 ”格物致知”与此相反,是「 ”致良知”,是复归于本心—— 「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阳明通过对朱熹的诘难,把「 ”格物致知”解释成了「 ”致良知”。那么究竟什么是「 ”良知”呢?《大学问》中也给出了答案,他说: 「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阳明认为人具有应对外物的本能,也应有识别是非的本心。本心就像本能一样,是不借助于学问思虑的,它自然就能分别善恶,就如孟子说的「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阳明将这个作为本心、作为心之本体的东西称为「 ”良知”,即: 「 ”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 阳明跟佛教一样,都讲「 ”本来面目”,不过佛教认为「 ”本来面目”是不思善恶,而阳明认为应是自动分别善恶的良知。佛教徒要通过「 ”常惺惺”来恢复「 ”本来面目”,阳明则主张要「 ”致良知”。 什么是「 ”致良知”? 「 ”良知”不是阳明发明的,孟子早就说过了。阳明心学的关键之处也不在于「 ”良知”,而是「 ”致良知”。 早在提出「 ”致良知”时,阳明就担忧后人会专门讲「 ”良知”而忽略「 ”致良知”。「 ”良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就如同冠军的宝座,人人都想当冠军,却少有人去脚踏实地的去努力。这样的「 ”良知”说来说去,反而变成了清谈。所以阳明说: 「 ”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良知是人人所固有、能够分别善恶的本心,但人的秉赋不同、才愚有高下之分。当我们心头产生一个意念时,良知会告诉我们它是善的还是恶的,人们或者因个人好恶,失去判断力,以善为恶,自昧其知善之良知;或者持善不坚,明知道是恶,还是要继续去做,自昧其知恶之良知。因此,需要做「 ”致良知”的功夫,这样才能够「 ”不自欺”。当一个人自欺欺人时,我们就可以说他没有良知。 「 ”致良知”不是在内心里做功夫,而是要接触到事物。《大学问》说一念发动,良知判断是善意,虽然自己内心喜欢它,但如果不把这种善意作为于事物,那么这种善就无意义,此所谓「 ”为善”功夫;同样,良知判断是恶念,虽然自己内心厌恶它,但如果从行动与思想上把它去除,那么这种恶将继续发作,此所谓「 ”去恶”功夫。阳明是用「 ”致良知”来解释「 ”格物致知”的,所以他说: 「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 ”为善”与「 ”去恶”就是「 ”致良知”,把我们的良知推行到事事物物上去,使其皆得「 ”天理”。这样才能使「 ”吾心快然无复余憾而自谦”,从「 ”致良知”的功夫中获得了心身愉悦感,不再自欺欺人,实现了《大学》和《中庸》里说的「 ”诚”,也就能够「 ”极高明而道中庸”了。 「 ”天泉证道”——王阳明心学的分裂 阳明的立言宗旨在于「 ”致良知”而不是「 ”良知”,重点在于功夫而不是目标。他的学术思想一共经历了六次转向: 年轻时阳明泛滥于词章,然后才阅读朱熹的著作,熟悉道统,此为第一变; 经过格竹之事后,阳明对朱子的「 ”格物致知”产生疑惑,于是又出入于佛、老,寻求答案,此为第二变; 中年贬居贵州龙场,才参悟心学,明白「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道理,写出《五经臆说》,此为第三变; 顿悟心学后,他就「 ”以默坐澄心为学的”,主张收敛为主,不得已才发散,实际上就是坚守于知而不妄行,近于禅,此为第四变; 平定宁王后,他开始笃信「 ”良知”,并提出了「 ”致良知”。认为良知自己能够收敛与发散,不用刻意去收敛,也不用固执的拒绝发散。「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此为第五变。 嘉靖元年,回到吴越之后,他的思想日益成熟,并进行了「 ”天泉证道”,提出了修行的两条路线,此为最后一变。 嘉靖六年九月,王阳明即将离开吴越出征思、田。弟子钱德洪跟王畿就「 ”四句教法”展开了争论,阳明之前说过: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根据「 ”四句教法”,「 ”良知”是「 ”知善知恶”,「 ”致良知”是「 ”为善去恶”。王畿抓住「 ”无善无恶”的说法,认为既然本心没有善恶,那么由它发出来的意念也就无善恶可言,更不需要去做为善去恶的功夫。钱德洪则认为「 ”四句教法”是定本,不可移易。 于是他们一起请教王阳明,阳明说:「 ”吾教法原有此两种,四无之说为上根之人立教,四有之说为中根以下人立教。”上根之人能将本体与功夫合一,不需为善去恶,是为「 ”顿悟之学”;中根以下之人,则需要「 ”致良知”、为善去恶来复归本体。这说明阳明其实动摇了「 ”致良知”的核心地位,把「 ”顿悟”给抬升到了相同的高度。 后来的王门弟子多好高远之谈,反而忽略了祖师「 ”致良知”的本旨,不再讲「 ”行”,而是「 ”只在知上讨个分晓”、「 ”只在知识上立家当。”因此,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 「 ”然‘致良知’一语,发自晚年,未及与学者深究其旨,后来门下各以意见掺和,说玄说妙,几同射覆,非复立言之本意。” 王畿的浙中王门把「 ”良知”说得玄妙无比,立个先天后天之学,却无一字及「 ”致良知”。缺少了功夫一段,只谈境界、只说目标,那就难免要流入清谈了。这种歪曲也是阳明心学最终被清初「 ”经世致用”取代的原因。 清初大儒孙夏峰说: 「 ”阳明良知之说,着力在‘致’字......龙溪时,而放下‘致’字,专言‘良知’。” 研究阳明心学者,切勿犯王畿好高骛远之病,以免流入清谈。阳明心学的重点在于「 ”致良知”,而不是「 ”良知”!

阳明心学的核心:什么是「 ”致良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逆袭成省份,还捡了全中国最大一个漏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是哪一座,你可能会想到由小村庄崛起的石家庄,或者沉寂两千年,又重新崛起的郑州。因为合肥不仅仅从一干强有力的城市中突围,后来居上成为了省份,还捡到了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漏。直到太平天国之时,安庆成为交战的中心,省府被迫迁往了合肥。因为日军的侵略,芜湖、蚌埠这两座原本最有希望取代安庆的城市遭到破坏,反而合肥因为不打眼,反而破坏最少。

  3.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4.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5.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6.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7.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8.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9.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10.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随机推荐

  1. 梦见考试作弊老师撕试卷

    周公解梦梦见考试作弊老师撕试卷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考试作弊老师撕试卷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家乡的河水污染

    周公解梦梦见家乡的河水污染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家乡的河水污染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洗礼_周公解梦梦到洗礼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洗礼好不好

    做梦梦见洗礼好不好?梦见洗礼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洗礼的详细解说吧。如果梦见自己浸在水中,或是站在瀑布下面,还可能代表某种意义上的重生,或新的开始。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如果梦到自己接受洗礼,这是你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影响。如果你梦到为别人洗礼,表示你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别人。

  4. 梦见招财童子像

    周公解梦梦见招财童子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招财童子像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曾国藩:人有4种富贵相,便能得贵人相助

    "富与贵,为绝大多数人所追求。>咸丰八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样四句话: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01做人,有2种贵相1.端庄厚重是贵相。>曾国藩认为,就来自这个“重”字。>一个谦卑的人,更容易得到贵人相助,并打通和建立人脉。穆彰阿过生日,曾国藩会精心写作寿联作为祝寿礼物。>这靠的是曾国藩给出的两个字:耐烦。

  6. 五位值得注意的总统候选人时间被遗忘了

    经过几个月(好吧,真的,好几年)的竞选、投票、...和竞选演说,我们终于在美国历史上第57届总统选举的关键时刻。甚至在冲刺白宫之前,两大政党候选人都是非常知名的人物和人物。一位是前...、美国参议员和国务卿;另一位是著名的商人和电视真人秀明星。可以肯定地说,无论结果如何,这两位总统候选人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都将继续被人们所熟知和铭记。并非所有总统候选人都是如此。这里有五位值得注意的前总统候选人,那一次

  7. 怪蟒和舍利弗

    于是,国王又召来众大臣商议如何处理这怪蟒。而怪蟒又被送回了原来居住的地方。由于舍利弗突然来到了它的免,并且训诫它,怪蟒非常愤怒,几乎暴跳如雷。怪蟒想着想着,就对舍利弗喷出了一股毒气。由于舍利弗有慈爱聪慧之心,毒气并没能伤害他。毒气过后,舍利弗依然容光焕发,神情自若,而且连一根毫毛都没有动。正因如此,怪蟒心中也萌发了一丝善意,开始用慈爱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舍利弗。怪蟒死后,摩竭王特意去拜见佛祖释迦摩尼。

  8. 汗牛充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ànniúchōngwū【解释】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出处】清·方东树《〈切问斋文抄〉书后》:“非要非玄,而冗长并录,是《书》不止百篇,《诗》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例子】无【相关】百度“汗牛充屋”

  9. 解衣包火是什么意思?

    【拼音】jiěyībāohuǒ【解释】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出处】《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例子】无【相关】百度“解衣包火”

  10. 我只是要有个人可以一直一直陪我走下去

    我只是要有个人可以一直一直陪我走下去,不需要很慢,只需要很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