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讲故事(1) 道丕法师的德行感动一时,后来应皇帝诏请,讲经说法,赢得世人的尊重。其事迹见于《宋高僧传》。报恩寺僧众全体封锅闭厨,激他进食。之后,玉琳国师辞驾回南方,在常熟虞山藏海寺的后面为母亲大慈老人建塔。>印光大师初出家时,见各地朝山的禅和,交头接耳谈论玉琳国师,说这种僧人,不但不通佛理,甚至还不如世间圣贤人。印光大师查阅玉琳国师年谱,发现那些流言毫无根据;倒是年谱记载的,谣传者一句也没听过。
印光大师讲故事(11) 劝告厌世的人卓智立居士痛失爱子,感到万念俱灰。印光大师表示痛惜之余,提醒他:“假如没有痛苦逼迫,人是很难真实地产生欣仰净土、厌离娑婆的心。人生八苦交煎,决不要对这个世界牵挂爱恋。”卓智立傻了,原来大师看得如此透彻!>清光绪三十四年,永春县洪水泛滥,石桥被完全冲毁。桥头住着一位店主陈某,五十多岁,平时虔诚信佛。由于兵荒马乱,石桥的事一直无人过问。
印光大师轶事一则 ——摘自钱穆先生的《晚学盲言》余在对日抗战时,曾一度返苏州,时印光和尚在灵岩山。寺僧尽散,一伙头工人随侍。除夕,印光赏以数百文。晚餐后,伙头告,当回家。印光言,钱仍当送回。劫者因已晚,不下山,来叩山门求宿。印光劝其归,好自为人。此事传出,来者如市。印光...一室中,壁上一洞,装一小木板。印光或有言,或无言,言亦数语而止,板即复闭。余返苏距此事已半年,幼年曾读印光书,遂欲约友往访。
印光(净土宗师 常惭愧僧) 法师是由儒而入佛的;他别号“常惭愧僧”。法师既自名常惭愧僧,身体力行潜修佛道,直指本心。法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宗,他之于净土宗在全国的勃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法师大量印行《安士全书》、《印光法师文钞》以及净土经论近百种,宣传净土,上海皈依他的人日益增多,净土宗从此在上海兴盛起来。1922年,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成立,提倡净土的念佛法门。
印光大师生西事实 印光大师,佛门尊宿,净宗导师,乘愿再来,现身度世,应迹陕西,俗姓赵氏,少安儒业,身列茂才,至年二十一岁,由儒入释,出家于终南山莲华洞,受具足戒,圣量法讳也。圆瑛与大师之因缘,初钦其名,继读其书,慕其学问,及与道德。孰意大师,竟于本月初四卯时,念佛声中,含笑坐脱生西矣!
印光大师曾对虎说三皈 是日其人与其儿女并一狗同来,狗尚欺虎,其儿女均可抚虎。盖以其口大,恐吃他故。案王薳居士《予与印光大师因缘》篇曰:“亡友张善子,畜一虎,在网师园,予偶言于师,师以野性难驯,终恐...人。予以皈依请,师首肯,乃偕善子曳虎师前,为说三皈,并赐法名格心。自是虎遂柔伏,未几化去,亦一异缘也。”
读太上感应篇身心震撼 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还有很多人轻视太上感应篇,认为仅是人天乘而已,殊不知佛乘虽高,应以人天乘为基础。太上感应篇这本书,在一部分佛教徒看来,或许也只是一座平房而已。所以印光大师提倡太上感应篇,意义十分深远。太上感应篇这本书,语虽浅近,大益身心;对于止恶行善的促进,冀能发生较大的作用。
印光大师《因果》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世间圣人,非不明示因果。无因无果,成断灭见。有谓因果为小乘,而不肯提倡者,是皆专事空谈,不修实德者。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何得独目之为小乘乎。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
印光大师:佛菩萨也不出因果之外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外于因果。现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实际,辄谓因果为小乘法,实为大谬。讵知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小因,是依生灭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大因,是修六度万行;大果,是证究竟佛果。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所以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太上感应篇直讲(1) 印光大师序李炳南居士序唐湘清居士序太上感应篇原文太上感应篇灵验记太上感应篇直讲后记旧序印光法师太上感应篇直讲序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着、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太上感应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太上感应篇者,道家劝善之书。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