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一山 萧一山,中国历史学家。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两年期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两册,后续成中卷。萧一山大学毕业次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并先后应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之聘,讲授清史。30岁时,他获得特款资助,前往欧美各国考察。以新自海外所获之史料,罗尔纲先后编辑出版了《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太平天国诏谕》等书。越一年,著《清史大纲》及《曾国藩传》两书。1948年冬,萧携眷赴台。
周谷城 周谷城,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1996年11月10日卒于上海。由于经常支持学生反迫害、反扶日、反饥饿等活动,被撤去系主任职务,并遭逮捕。在大学任教期间,除开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课程外,并于建国后首先开设《世界文化史》课程。史学方面的论文已汇编出版了《周谷城史学论文选集》。
翦伯赞 翦伯赞,中国历史学家。1926年1月回到北京,从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发表60余篇历史论文,还著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内容翔实的《中国史纲》1、2两卷。简又文从50年代初开始,翦伯赞即致力于史学建设。首先发起编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共11个专题,约2000多万字。1978年9月1日,...北京大学党委为翦伯赞...昭雪。翦伯赞著述宏富,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7、8部,共约有400余万字。
陈寅恪 陈寅恪像陈寅恪,中国历史学家。祖父陈宝箴,清光绪年间曾任湖南巡抚。父陈三立,诗人。父祖因主张变法,遭清廷革职。邓之诚陈寅恪少年时随长兄陈衡恪到日本读书,后因病回国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由于欧战和其他原因未能成行,遂就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陈寅恪的研究范围甚广,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古代宗教史、西域民族史、蒙古史、古代各民族语言、敦煌学、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史学...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邓之诚 邓之诚,中国历史学家。岑仲勉1917年秋,应北京大学之聘,在国史编纂处任民国史纂辑。1921~1930年间,先后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辅仁大学诸校史学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全书逾200万字,始于秦之统一,终于辛亥革命清亡。以读书所得,成《桑园读书记》,评论清代学术,每有独到之见。全书600篇小传,于清初人物与文献的考订帮助极大。
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本《鲁论语》参考《齐论语》编订,称《张侯论》。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著作,又称为论、语、传、记。《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关于《论语》命名的来由,也有不同的说法。
钱穆 钱穆钱穆,中国历史学家。同年冬发表《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对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提出批评,指出刘歆无伪造诸经必要与可能,受到学术界重视。抗战胜利后,初执教于云南大学,后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先后被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文学博士。一九六三年新亚,联合,崇基三书院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钱教授对教育和学术的贡献钜大。一九九零年以九十六岁高龄辞世。
傅斯年 傅斯年,中国中华民国时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总指挥。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表示赞同清党。从1928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立法...。1949年1月,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省大学校长。著作编为《傅孟真先生集》。
王守仁 嘉靖七年王守仁病重,上疏请求回乡养病,翌年初卒于回归途中。王守仁早年笃信朱学,后对朱学发生怀疑并走上与朱学分殊的道路。朱熹重视“格物致知”,把它置于“诚意”之先;王守仁则认为格致本于诚意,以诚意为主。朱熹从格物穷理出发,注重外在事物之事,要求对经典的一字一句细心理会;王守仁则认为朱熹的这种...是务外遗内、博而寡要。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心学发展的顶峰,对于纠正程朱理学烦琐与僵化的流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论语》为孔子弟子编纂的孔子的言行辑录;《孟子》为孟子与其弟子共同编纂的孟子的言论汇编;《中庸》和《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两篇,传为曾子所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始自宋代。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二十四史五经合称始于汉武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