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陈寅恪像陈寅恪,中国历史学家。祖父陈宝箴,清光绪年间曾任湖南巡抚。父陈三立,诗人。父祖因主张变法,遭清廷革职。邓之诚陈寅恪少年时随长兄陈衡恪到日本读书,后因病回国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由于欧战和其他原因未能成行,遂就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陈寅恪的研究范围甚广,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古代宗教史、西域民族史、蒙古史、古代各民族语言、敦煌学、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史学...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寅恪(汉语拼音:Chen Yinke,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国历史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人。生于长沙,卒于广州。祖父陈宝箴,清光绪年间曾任湖南巡抚。父陈三立,诗人。父祖因主张变法,遭清廷革职。
邓之诚陈寅恪少年时随长兄陈衡恪(师曾,画家)到日本读书,后因病回国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1910年起,游学欧美,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美国哈佛大学等学府深造。除社会科学外,专攻比较语言学,梵文造诣尤其精湛。1925年应清 ... 学研究院之聘返国,次年到校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导师。1929年,清 ... 学研究院停办,转为清华大学教授,并兼任北京大学教职。1930年后,又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历史)组主任,故宫博物院理事、清代档案 ... 会 ...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清华大学到湖南长沙复课。不久,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成立,遂于次年到昆明任教。1938年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为中文教授,并于1939、1940年两次准备经香港赴任。由于欧战和其他原因未能成行,遂就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及日军占领香港,乃于1942年返回内地,先后执教桂林广西大学和成都燕京大学。此时他目疾恶化,而牛津大学重申前聘,遂于1945年秋经印度赴英国,并希望借此机会治疗目疾。但手术未能成功,于是辞去牛津大学教席回国,于1946年重返清华大学。北平面临解放,为避战乱南下上海。1949年初受聘于广州岭南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改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届 ... ,第三、四届常务 ... ,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 ... ,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历史研究》编辑 ... 会 ... 。
陈寅恪的研究范围甚广,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古代宗教史、西域民族史、蒙古史、古代各民族语言、敦煌学、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史学 ... 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论文近百篇,后经修订辑入《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寒柳堂集》。专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其《读书札记》(共三集)和《讲义及杂稿》亦经他人整理出版。
“陈寅恪131947” 8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