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明代公安派追寻的是什么?

明朝万历年间,文人结社之风尤盛,公安派结社便兴起于此时,有文字可考的公安派结社初始记载是万历八年。历史的车轮走向近代后,公安派的历史地位才逐渐得到重视,周作人、郁达夫等人在探讨新文学运动的源流时,方知明代“公安三袁”的开创性地位。那么,究竟因何原因,“公安三袁”的历史地位被埋没了这么久呢?

兰台说史•余光中的“历史污点”是真的吗?

然而,在余光中去世后的一片哀悼声中,有一种声音格外刺耳,声称余光中在台湾省“...时代”的“乡土文学”争论中,以...的立场给论战对手扣“左倾文艺观”的帽子,对论辩对手进行政治迫害,充当“文坛打手”,是其“历史污点”。那么这个“历史污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台湾省现代诗创始人纪弦在这旷日持久的唇枪舌战中,以余光中先生和唐文标先生的“交战”最为激烈。

作为“前七子”中的一员,文学家王九思有哪些成就?

>“前七子”是明代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一道光芒。而王九思作为“前七子”的其中之一,自然亦可大书一笔。>王九思>虽然后世对于王九思不仅颂扬,仍有批评其诗文多一味仿古而失去自身之特点,未能实现创造而只是守成、“拾人牙慧”,然而这些都不能掩抑王九思在明代文学史上的成就,作为“前七子”中的一员,以及推广剧曲之大家,名声成绩足以流传后世。

名同实异:明传奇和唐传奇有何不同?

传奇自唐代正式“诞生”以后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堪称奇葩。那么,后来的“明传奇”和“唐传奇”相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唐传奇的代表“南柯太守”>“唐传奇”,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流传于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不过明清的传奇已经不完全和唐传奇相同。明代传奇多指改良后的“南戏”。今天学界认为“明传奇”应该是早期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戏曲发展之成果。

张溥和张采是如何创立经营复社的?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韩尚蒙>张溥和张采是明末的文学家,也是复社的领袖。张溥和张采同是娄东人,被时人称为“娄东二张”,1620年,两人相见,成为好朋友,1623年两人在“七录斋”学习五年,感情深厚。张溥和张采的主要活动之一,即创立复社。>(张溥)>在成立复社之前,张溥和张采已成立燕台社,不仅涉及文学,而且还涉及政治。

“七被追捕,三入牢狱”的国学大师,章炳麟有哪些突出的学术成就?

>章炳麟的一生经历了自清末公车上书以来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的大事件,是晚清民国时期极其有名望的一位社会人士,而实际上他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非出众的人,在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章炳麟对哲学问题也颇有心得,其早期的哲学观念受到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影响,倾向于唯物主义,认为“清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反对天命论的说教。

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 茅盾为何对其表现得颇为不恭

本文摘自:《北京晚报》2017年5月26日第39版,作者:唐山,《孙毓修:他是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这是茅盾对孙毓修的评价。孙毓修在中国童话领域中开创诸多第一,且是目录学家、出版家和古籍收藏家。该国国王大喜,给予重赏。如此“创作”失于简单“童话丛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使用“童话”一词。但在《回忆录》中,茅盾对这位昔日领导却表现得颇为不恭。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明教的来历

以上这些都是史有明文的,自然不错,但小说中将摩尼教和拜火教混为一谈,说明教教徒拜火云云,误导了不少人。小说中还有一些细节,如明教徒着白衣,食菜,入葬时得剥光全身衣物等,倒是合情合理,这都是史书有所记载的。小说中明教总坛位于光明顶,光明顶这名字取得真好,可以和《西游记》中菩提祖师所居的“灵台方寸山”媲美。书中的五散人如周颠等,都曾经见诸史料,但并非明教中人,而是佛教徒或者道教徒。

这位超越国境的天才去世享受国葬 两百万人为之送葬

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去世享受国葬,两百万人为之送葬1802年,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他也是雨果在文学上的引路人,从此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到了1876年,雨果当选法国参议员。>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走完他的一生,当时...为他举行国葬,而且有两百多万人民众自愿为他送行。可见雨果在法国人民心中的重要位置。

父亲冯友兰:活着是为了明白哲学道理

著有多部哲学著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青年冯友兰>他从美国留学回来,担任中州大学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根据父亲的说法,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据河南家乡的亲友说,1945年年初,祖母去世,父亲与叔父一同回老家奔丧,县长来拜望,告辞时父亲不送,而对一些身为老百姓的旧亲友,则一直送到大门口,乡里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