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兰台说史•余光中的“历史污点”是真的吗?

2017年12月14日早上10点04分,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相信不少读者在学生时代曾经阅读过这位先生的文章,尤其是《乡愁》几乎可以当做国家统一的教科书了。 然而,在余光中去世后的一片哀悼声中,有一种声音格外刺耳,声称余光中在台湾省“ ... 时代”的“乡土文学”争论中,以 ... 的立场给论战对手扣“左倾文艺观”的帽子,对论辩对手进行政治迫害,充当“文坛打手”,是其“历史污点”。 那么这个“历史污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真有其事吗? 笔者还是学生的时候也拜读过他的《乡愁》,相信不少热血青年都视其为偶像 作为一个台湾省的“外省人”,又经历了赫赫有名的“ ... 时期”余光中老先生的文字必然带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现在让我们把时间往回调60年,看看那段特殊的岁月给台湾省的文坛带来怎样的影响吧。 台湾省的 ... 时期 1949年(民国38年)5月19日,随着内战的节节败退,台湾省省全境宣布自20日起 ... 。此后一直到1987年蒋经国宣布 ... 解除为止,整个台湾省都属于“战时经济”,后世称这个时代为“ ... 时期”。① 在这段 ... 的岁月里, ... 当局对新闻、书刊等出版品的内容进行严厉检查。同时 ... 还全面查禁30年代左翼作品,对作家的创作进行调查与干涉,同时亦以各种手段动员文人进行 ... 意识形态的宣传与 ... 文学的创作。以左翼文人的代表鲁迅为例,作品被完全禁绝,当局也通过各种手段宣传“负面”的鲁迅形象。 ... 时期对后来的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在长达38年的“ ... ”期中发展出“党属文人”的鲁迅批判、“自由人文主义”者的鲁迅研究和左翼青年的地下阅读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形态,共同组成了“ ... ”期台湾省鲁迅接受的“三色光谱”。② 而余光中的文坛生涯里面,有一大半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中度过的。 现代文与文言文 1950年代后期,由于对八股的 ... 文学感到不满,于是诗歌界开始倾向在政治之外,探索另一条艺术至上的道路。1956年纪弦领导的现代派诗社成立,揭诸“六大信条”,强调“横的移植”。③ 事实上台湾省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对大陆的影响比一些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在以“ ... 、战斗”为主旋律的 ... 时期,现代派算得上一股清流了。因此不仅其主张风行一时,连同与其迭有争论、鼎足而三的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社,其实基本上也属于台湾省“现代派”的范畴。④而余光中先生就是蓝星诗社的主要创始人。 但是既然是以现代为名,就势必得罪一些保守和传统的文人。 首先是在《文学杂志》展开新诗与旧诗关系的论战;其次是纪弦与覃子豪针对新诗发展方向的争论;接着是针对苏雪林、言曦等保守文人对现代诗攻讦引发的抗辩。⑤这种情况在1971年后随着现代派被打上“西化”烙印而剧烈化,包括龙族、大地、主流等以大专青年为主新兴诗社创立,纷纷提出反省,足以显示当时风气的转变。 台湾省现代诗创始人纪弦 在这旷日持久的唇枪舌战中,以余光中先生和唐文标先生的“交战”最为激烈。唐文标的文章由于炮火猛烈,甚至直接宣布了现代诗的“死亡”,导出诗不需要存在的结论。其极端化的言论、偏激的视野与霸道的态度,引来了强烈的反弹。⑥ 余光中先生直接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近两年來。我们的现代诗进入了空前严厉的‘批评時代’”,同时指出海峡对岸是“革古典文化的命”,而唐文标则是“一笔勾销古典文学与现代”。⑦这在那个时代的台湾省,可以说的上是最严重的“帽子”了,也看得出来,此时的余光中先生对社会主义政权有着极其强烈的反感。所有和“对岸”有关的事情都成为了他心中衡量事物的一杆“秤”,凡是他认为不好的,邪恶的都会和“对岸”的事物进行类比。类似于扣唐文标先生的这顶“帽子”,对余光中先生来说可能是最严重的一顶没有之一。由此可见他对自己参与创建,又看着“长大”的台湾省现代诗派是多么的在乎。 年轻时的余光中 当然余光中也不是单纯地“护犊子”,事实上余光中先生是最早批判现代派的人之一。因为他对于中国有着很强烈的热爱(这也解释了他为何如此憎恨文革),这种爱,自然包括了中华文化。在那个现代化等于西化的时代,中国文学想要发展必须做出变革,但是“过度西化”依旧是余光中在内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余光中先生对现代派的维护和批判,充分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精英们对这个国家未来的茫然。 1956年唐文标于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前留影 台湾省的乡土派文学与余光中 现代诗论战中,对于台湾省 ... ... 的中国符号认同,实际上并没有正面的挑战。关、唐的言论没有批评中国符码,甚至还要求中国的阅读美感。但是唐文标的左翼写实主义却激发了“台湾省本土意识”,让台湾省日治时代作家与新生代乡土小说家得到挖掘。到了1970年代,现实主义的文学观逐渐渗入乡土文学作家的作品当中,而成为可以和现代派相对抗的一个文学主张。 2003年陈映真(照片左侧身着褐色夹克者)夫妇在工人立法行动 ... 会发起的反战 ... 队伍中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陈映真先生虽然是乡土文学的泰斗,也是引发“台湾省本土意识”的人之一,但是他本人是个坚定的统派,也是继金庸之后,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位非中国大陆籍的名誉 ... 。所以他和余光中先生的论证并非一些人想象中的那种“统独”之争。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南京出身的余光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很受 ... 器重的。而陈映真这种本省人就不怎么被待见了,更要命的是,台湾省的乡土派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很深。陈映真本人就在1968年被 ... 以“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 ... 宣传等罪名”逮捕。⑧ 陈映真(前右)及其妻子陈丽娜(前左) 时至今日,台湾省的老年本土人回想起 ... 时期,本外省的关系都会不约而同地声称“外省人一直歧视 ... ”,甚至说北方那些住在“眷村”的才是人,本省人在他们眼中连人都不算。 虽然在 ... 时期,本省人不敢像今天这么直白,但就是这种压抑的氛围让双方的矛盾变得像休眠的火山,这座火山在遇到“意识形态”冲突的时候就会瞬间爆发。 中央日报最后的总部华夏大楼 《中央日报》总主笔彭歌在《联合报》发表《不谈人性,何有文学?》一文,点名批判王拓、尉天聪及陈映真三人,指责他们“不辨善恶,只讲阶级”、和 ... 的阶级理论挂上钩。20日,余光中也在《联合报》上发表《狼来了》一文,一口咬定,台湾省的乡土文学就是中国大陆的“工农兵文学”,其中若干观点和 ... 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竟似有暗合之处”。 此言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整个时代都是以“ ... ”作为基调的前提下,余光中的话可谓“血滴子”, ... 人于无形。一场原本是关于文学和社会现实之关系的讨论,终于引起 ... 官方的侧目,而主动开始攻击所谓的乡土文学作家。单单是国府官方以及所谓的《 ... 》和《联合报》两大报,从1977年7月15日到11月24日为止,就有五十八篇文章攻击乡土文学。⑨ 一直到1978年1月,在台北召开的“国军文艺大会”上,楚崧秋期待文学界要平心静气、求真求实,共同发扬中华民族文艺。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王昇上将则强调要团结乡土,乡土之爱扩大了就是国家之爱、民族之爱。这次大会意味着官方对乡土文学之批判的终止。一场本外省人借助意识形态这个议题而展开的斗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结语 随着 ... 的兴起,余光中先生慢慢地放弃了“ ... ”的立场,大陆方面也认为其已经真心悔悟。因为随着 ... 一家独大局面的终结,“ ... ”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正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样,大陆或者说中国就是他的母亲,谁去主导她是次要的,海峡两岸不能分割才是主要的了。这种想法在余光中先生这样的第一代外省人身上是很普遍的,而余光中先生的去世也预示着那个时代已经临近了尾声。 在余光中先生去世的今天,我们回首当年的这段公案,会发现,纠缠在其中的“本省人”、“外省人”、“左翼”、“ ... ”、“爱国”、“台湾省本土意识”等因果相当复杂,并非三言两语就能简单定性。将“历史污点”“文坛打手”之类的标签轻易贴上去的,显然是不合适的。 ① 张之杰,《20世纪台湾省全纪录》,1991 ② 徐纪阳,朱双一,《鲁迅台湾省接受史论纲》,2013 ③ 古远清,《台湾省当代新诗史》,2008 ④ 张双英,《二十世纪台湾省新诗史》,2006 ⑤ 《台湾省当代新诗史》p59-63 ⑥ 蔡欣伦,〈1970年代前期台湾省新世代诗人群研究〉,2006 ⑦ 余光中,〈诗人何罪〉,1973 ⑧ 《当年同受牵连作家季季感伤回忆陈映真》,2016 ⑨ 彭品光,《当前文学问题总批判》,1977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兰台说史•余光中的“历史污点”是真的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4.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5. 《红楼梦》中的灯谜有什么作用呢?

    灯谜,又叫猜灯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传统的综合性语言艺术。从现有的古籍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用比喻、借代、描绘、字形离合等...制成谜语,用来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谜语来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文人之间也会用谜语来相互戏谑等。

  6. 唐德刚访谈李宗仁:口述内容删得太多,李宗仁竟有些不痛快

    《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德刚用力最深的是《李宗仁回忆录》,足足访谈了七年。与胡适的严谨不同,李宗仁的口述可以说是滔滔不绝、鱼龙混杂,如何取舍便成了难题。

  7. 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被嘲笑千年,可有谁知道他也是一代仁君呢?

    说起苻坚,大家一定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吧。淝水之战,就是苻坚被中华历史嘲笑了几千年的败绩。

  8. 俞平伯晚年红学观点不仅振聋发聩,至今也没有望其项背者……

    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出身于世代诗书之家。曾祖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对《红楼梦》也有涉猎。父亲俞陛云,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俞平伯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国学基础雄厚。1919年他毕业于北大并负笈英伦深造,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9. 人生究竟有几个境界?丰子恺说三个,冯友兰说四个

    作者:金满楼(近代名人哲思第五弹,也是最后一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10. 吴东峰: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像《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

    我写开国将军传记的一点思考由都梁先生小说《亮剑》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后,竟然使我以前写的有关将军的纪实文学也走红起来。

随机推荐

  1. 羊年给员工的祝福

    新年快乐,我患难与共的朋友!12、这是快乐分享的时刻,是思念好友的时刻,是美梦成真的时刻。

  2. 谢石的主要成就 谢石的人物作品

    主要成就>军事>在淝水之战时谢安人物的三路部署中,谢石领水军沿淝水顺流到寿阳,兵力约有万人,万人水军应算不弱。谢玄急速进兵,不足二十天,兵临寿阳,决战最终由陆军完成。>以此看来,谢石水师的迎阻还是颇为成功的,但对他在淝水之战中的作用,历来都较为忽视。谢石对此表示支持,"又出家布,薄助兴立"。

  3. 九尾狐的传说故事 九尾狐神话的起源与演化

    九尾狐,中国的神话生物,来自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编纂的山海经。此外,九尾狐的传说也流传到了日本和...半岛。上古神话演义中九尾之狐是太平之瑞,汉代盛行符命思想,于是本为图腾神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了,成为祥瑞的神秘象征符号。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九尾狐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九尾狐扮相妲己成了九尾狐狸精,真可说是超级狐妖的完美结合。

  4. 黄汤辣水是什么意思?

    【拼音】huángtānglàshuǐ【解释】泛指饮食。【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黄汤辣水”

  5. 我要学会坚强

    我要学会坚强参考一:我要学习并领悟坚强咱们在不断成长,咱们的成长需要坚持需要咱们勇往直前,因此,我要学习并领悟坚强,需要永不退缩。我要学习并领悟坚强,我需要在应对挫折,应对困难的时候还能勇往直前,我坚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离成功最近,胜利才会属于我!透过这件事让我知道,坚强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我要学习并领悟坚强。从“呱呱”落地的一刻起,就注定我将要走1条坚强路。

  6. 起名忌稚气未脱_姓名测试

    起名忌稚气未脱孩子出生来到人世,父母自然宠爱无比,往往会为其起一个亲昵的名字,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概莫能外。生肖与五行的关系_姓名测试大概没有哪一个成年人希望自己被人当做孩子看,然而,父母考虑不长远,起一些诸如小宝、小妹、小婷、小圆之类适合儿童阶段使用的名字,等人长大后,这些名字就会随着受名者年龄的增长而显得越来越不妥当。起小名,尽可多爱意;起大名,则务必多雅气。

  7. 北宋军校教育探析

    北宋军校教育探析  北宋王朝实行重文抑武政策,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发展。武学作为官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于庆历、熙宁、崇宁年间三次兴办,直至靖康末年而不废。在这一时期,它逐渐建立了自己比较完善的编制体制,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招生、培养、管理、除官等制度,从而对北宋军...

  8. 祝福语_向国旗敬礼的寄语名言

    教师寄语|班主任寄语|家长寄语|父母寄语|公司寄语|空间寄语|留言板寄语|青春寄语了迎接国庆和十九大的召开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寄语活动,有哪些寄语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向国旗敬礼的寄语名言,欢迎大家参阅,更多资讯尽在祝福语栏目!向国旗敬礼的寄语名言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肖邦19、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类的高度。

  9. 莲德师异香乐声中端坐生西

    师镇海白峰人,母家乐,自幼慕清修。习禅定,自入定至出定,互七日之久,人疑其病。中岁辟谷,间日食果蔬之类,不盈一器。终身未尝募化,施以钱米亦受。某年育王寺天王殿灾,师奔赴,痛哭如丧考妣,悲金身之焚众生蒙难也。今年八十有一,初下痢,即曰:吾往生之期已近,有来视疾者,语以苦海茫茫,须仗佛力。闰四月初四晚八时,急起沐浴,趺坐称佛号。少顷,有异香满室,隐隐闻鼓乐之声,则端坐逝矣。

  10. 渐卦的含义是什么

    渐卦的含义是什么升卦的含义是什么_民俗预测渐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三卦。它是异卦相叠,下卦是艮卦,上卦是巽卦。艮卦代表山,巽卦代表风,山上有风。山上的树木会越长越高大,象征著事物循序渐进。另外,“渐”也有逐渐、缓慢、一步步前进的意思,所以称为渐卦。渐卦暗示著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能够循规蹈矩,循序渐进,而不是贸然前进,就一定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成就。也暗示著做事要脚踏实地,要实在谨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