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

玉石之路(三)

玉石之路(三)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也被称为“昆山玉路”、“和田玉路”,是与“丝绸之路”相对而提出的,这是早期的沟通中西交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当然,玉石除了自身价值外,还具有品质坚韧、历久不变的特性,是此成为历代收藏家青睐之物。玉衣因死者身份、官衔高低有别,又有金、银、铜缕之分。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觹(音同希)等。

[专家点评] 红山文化 玉璧

[专家点评]红山文化玉璧这件红山文化玉璧方形而圆角,器缘略有残缺,长15.9厘米、宽14.4厘米,孔径6.4厘米,厚0.8厚度。器身正而微凸并打磨光滑,背面较为平整,通体素面无纹饰,因此可称素面玉璧。这件玉璧的玉料系岫岩透闪石玉,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同类形状中最大的玉璧。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造型是典型的红山文化玉璧。现藏于黑龙江博物馆。

[专家点评] 红山文化 黄玉人面佩

[专家点评]红山文化黄玉人面佩红山文化玉人面,长4.8厘米,宽3.3厘米。该器物用岫岩黄玉精磨而成。整体呈椭圆形,头顶寄一小孔,长眉,圆眼,大嘴,额头与下颌部有三道平行的凹弦纹。造型生动,为红山玉器中的精品。

[专家点评] 红山文化 玉凤

[专家点评]红山文化玉凤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凤长19.5厘米,高12.5厘米,厚1.2厘米。质为淡青色玉,局部夹杂灰白色沁与瑕,扁薄片状,正面雕琢凤体,羽毛以阴线刻划,整体雕刻非常精细。该器物出土于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当时枕在墓主人的头下。保存如此完整,刻画如此传神的玉凤还是第一次发现。现在收藏在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

中国玉文化及玉学新论简介

中国玉文化及玉学新论简介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组织的玉文化玉学学术研讨会已举办了四届。于锦绣先生认为,玉崇拜文化应是原始宗教文化,玉器与巫的关系是玉器与原始宗教的关系。玉巫人又是通神的法器,对研究巫与礼、中国及东北亚地区“萨满文明”的道路与特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辽河地区红山文化玉器

辽河地区红山文化玉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地带的红山文化,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它的年代一般认为是距今5000至6000年。辽河流域,沈阳地区以及辽东半岛南端原始文化中孕育和初步发展了玉雕业。属于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沈阳地区新乐文化,大连地区长海广鹿岛小珠山(下层)文化,均属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红山文化玉器呈碧绿、淡青、淡黄、深绿或黄褐色,其准确质地尚待进一步检验。

殷商的祖先是红山女神吗?尧帝是操乌拉尔语的红山后人?

在头条的读者里面,有很多是推重红山文化的。小编从古DNA的角度跟他们解释,红山文化主体居民的基因是N系,他们的后裔被驱逐得所剩无几了,整个N系在中国占不到7%的人口。红山文化的居民更不可能是黄帝部落,因为他们是竞争中落败的一方,被驱逐到西伯利亚了。很多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们会问,那么红山文化的居民是什么人?下面是吉林大学的检测数据:要理清红山文化的来龙去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国宝之殇:盘点流失英国的中国国宝级文物

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大多数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几乎都在馆中。大英博物馆这些文物珍品涵盖了近7000年的中国历史,其中许多都是从未面世的孤品。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流入英国的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