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近现代张大千 江风秋叶图 [专家点评]近现代张大千江风秋叶图此为张大千的“江风秋艳图”。此画长148厘米,宽82.5厘米,为纸本设色。该画笔法秀挺,线条细腻,设色艳雅,布局架构疏密得体,红花绿叶相映成辉。可以说,张大千这一为绘画莲花状物寄情所独创的表达技法与意念,既是他一生不断探索、磨练、追求而达到高超绘画艺术的生动体现,更是他风流倜傥,豪迈不羁,潇洒看人生的绝妙写照。
[专家点评] 近现代何海霞 山色空濛雨亦奇 [专家点评]近现代何海霞山色空濛雨亦奇此为何海霞的“山色空演雨亦奇”。“山色空濛雨亦奇”这一画意,细细品味真迹中幽深的山谷,云气在山腰缭绕,斑驳淋漓的水汽弥漫在万仞深涧,一泓清潭映得水边青草若明若暗,画面变化奇谲,大师的手笔与气魄跃然纸上。何海霞字瀛,满族,北京人。特别是随师入川,饱览了蜀中山川名胜,消化于胸,画艺日臻成熟。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一九八八年入英国《世界名人录》。
[专家点评] 清查士标 林亭山色图 [专家点评]清查士标林亭山色图此为清查士标的《林亭山色图》。《林亭山色图》是典型的学习元人的作品。查士标的山水以松秀生辣为自己的风格,是新安画派的大家。他的用笔吸取了倪云林和董其昌的风格,在生峭和如锥画沙中找到了一种平衡。这好像是新安画派画家的共同特点,而他的作品中间反映得更加充分些。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明诸生,明亡之后则弃举业专事书画。家中多藏鼎彝及宋元人的作品,精于鉴别。
[专家点评] 南宋林椿 葡萄草虫图 [专家点评]南宋林椿葡萄草虫图葡萄草虫图(细部)葡萄草虫图(细部)此为南宋林椿的《葡萄草虫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在色彩上,敷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
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之佛 在这之前,学校的工艺课程多聘日本的教员担任,他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工艺美术教育的人。如果说,这时陈之佛走上了工艺美术教育之路是偶然的机遇。那末,一九一八年他东渡日本,下定决心学习工艺,则是他自觉献身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表现。这要从他留学动机谈起,当时工校打算设立图案科,培养工艺设计人才,计划改变靠日本教员的状况,培养一批自己的教师,经校长推荐,陈之佛报考了留日官费生。
静气与虚谷的艺术个性 静气与虚谷的艺术个性虚谷是一位全才型的画家、肖像、山水、花鸟、禽鱼无不精能,均留有撼人心魄的佳作。而这种全才型之形成,是由虚谷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生涯所决定的。虚谷的激流勇退,投映於其艺术上,形成了逐渐凝聚而愈益加浓的透入其画幅深处的静气,我以为这是虚谷艺术之特质及其感人之源泉。所以,形式美,笔墨,诗意,静气,是导往虚谷艺术特质的过程。
潘天寿的书法艺术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随着对潘天寿先生研究的深入,他的书法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确实,骨力是潘天寿先生艺术中最典型的本质与灵魂。潘天寿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对书法作品的视觉及形式的重视自是顺理成章的事。关于形式美,我们不妨结合潘天寿先生的题跋艺术一同来探讨。
新安画派早期画家李流芳考略 新安画派早期画家李流芳考略李流芳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沧庵、檀园、古怀堂、香海、六浮道人、慎娱居士等。由于迄今相隔三百余年,加上侨居嘉定的原因,作为新安画派的画家,人们对他了解甚少。由此足以证明李流芳确是歙县西溪南人。李流芳以“遂使山壑化为酒场”为“秽杂可恨”。清代新安诗人、画家程庭鹭曾评价过李流芳的画,认为所以能“修然尘外”,是与他数年“往来两峰三竺,跌宕湖山”分不开的。
仇英的生平与绘画 仇英的生平与绘画“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个著名画派,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明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徐邦达“仇英的生卒和其它”考定为卒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腊月之前。”。仇英在苏州其间,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如项元汴、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这对他绘画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柳下眠琴图》是仇英的佳作之一。仇英另一幅表现人物的《春夜宴桃李园图》也是精心之作,这一画题历代不乏描绘者。
悲怆人生--林风眠的艺术道路 悲怆人生--林风眠的艺术道路在中西绘画的融合上,林风眠的探索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林风眠的艺术教育观和艺术功能论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1919年12月,林风眠从上海启程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哥德多尔省的蒂戎美术学院学习。林风眠与一些志同道合者商议在南方重新开办一所艺术院校,并得到蔡元培的支持,选址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因林风眠家经常有外国人进出,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