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神秘悠远的艺术复兴 蜡染:神秘悠远的艺术复兴根据资料记载,我国的染织工艺在西周时期,大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就已经得到期较大的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蜡染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灵活机动工艺,而且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蜡染艺术是贵州各民族民间女性艺术家的杰作。
收藏家的室名(上) 收藏家的室名(上)收藏是一项情趣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明代藏书家徐火勃,收藏五万多卷书,他的书斋名叫“红雨楼”。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有战国至魏晋时期古玺一万枚,他的室名就称“万印楼”。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因他用于书写的一方砚台是“铁砚”之故,乃取斋室名“铁砚山房”。
张守义和老油灯 张守义和老油灯在文学书籍的封面上,一件典型的器物往往能揭示特定环境,烘托生活氛围,加强艺术的感染力。设计艺术家张守义先生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曾依据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同经历,画出了多种造型各异情韵悠长的街灯、壁灯、台灯、马灯、吊灯……1992年,张守义迁到北京方庄新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还应邀在“炎黄艺术馆”举办了“张守义藏灯、画灯展”。
收藏家的室名(下) 收藏家的室名(下)书画家钱君匋,因收藏赵之谦无闷、黄牧甫倦叟、吴昌硕苦铁三人数百方佳印,遂将斋名叫“无倦苦斋”。书法家陈叔通的居室叫“百梅书屋”,它的来源十分有趣。旧时藏书家重经义,以为小说、戏曲难登大雅之堂,马廉又将自己居室命名为“不登大雅之堂”。著有《山乡风云录》的作家吴有恒,喜欢收藏茶壶,便将居室命名“百壶斋”。
“阎虎”“陶牛”画风之我见 “阎虎”“陶牛”画风之我见孙汉文老画师门下有两大弟子,一为青阳人陶景华,二是扬州籍画家阎松圃(磊)。在宜城书画及收藏圈中,一般提到扬州阎磊,皆知其善画猛虎,故被画坛尊为“阎虎”。窃以为,阎氏所写之牛,其艺术水准绝不在“虎”之下。“阎牛”之名实不虚也。后闻“陶牛”嗜毒(...)成瘾,于画艺无多深研,以至于影响画格,引之为大憾!
林纾其人 其文其画 林纾其人其文其画在“桐城派”后期作家中,有一不懂外文但会翻译的奇才,他一生先后翻译各国小说171种,计270册,被称之为“今世小说界泰斗”、“我国翻译界先驱”,他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小说翻译家林纾。林纾不仅是作家、翻译家兼善,而且书法绘画俱工。由此可见林纾的书画作品在当时是很有市场的。
黄宾虹作画技巧 黄宾虹一勾一勒,除了画岩石或山岗外,还用以画出山的大势。点墨或点色是黄宾虹画山水的最重要环节。黄宾虹山水画的奇妙,往往出于他的“点”。黄宾虹在山水画上打点,还起“以点作皴”的作用。黄宾虹对此,加以发展提高。泼墨与铺水黄宾虹的泼墨,主要不是用来帮助组织某一山或某些树林的形象,而是使一局画得到统一和谐。黄宾虹泼墨,无非是要将画面的整体感加强。至于铺水,黄宾虹的要求,其作用与泼墨相近。
浅议祝允明中晚期的书法 浅议祝允明中晚期的书法祝允明(枝山)是明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也是引领吴门书派崛起的第一位领袖人物。祝允明在中年时期即以书名冠吴中。当时祝允明年49岁。这种思想不但反映到祝允明的诗文,同时也反映到其书法作品中。祝允明去世前后就出现不少伪造他书法的赝迹,这是书法史上一个突出而典型的实例。⑧可见祝允明赝书之多在晚明已造成很大的问题,给鉴藏者带来极大的困难。
王石谷绘画为何褒贬悬殊 王石谷绘画为何褒贬悬殊山水画大家王石谷是中国绘画史上颇具争议的画家,在清代受到广泛推崇赞赏,人们称其作品“妙绝千古”,“惊爆海内”;但“...”以后却遭到全面否定,被斥为“中国恶画的总结束”、“社会盲目崇拜的对象”。王石谷绘画在清代备受欢迎,还有其绘画本体发展规律等因素。尤其是王时敏,对王石谷绘画达到一种痴迷地步。可见在他心目中,王石谷画艺远在查士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