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茶之具” 马未都说“茶之具”唐人陆羽(字鸿渐)著《茶经》三卷,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凡十章,其中茶之用具今已不用,皆成文物。其中写到司马光与范蜀去嵩山游玩,偶然见到范蜀盛茶的小木盒由衷感叹,可见宋人对茶之具的偏好。茶自唐起,逐渐成为精神需求,茶之具如影随形,“精丽极世间之工巧,而心犹未厌(朱弁语)。”
极致奢华的唐代宫廷茶具 极致奢华的唐代宫廷茶具法门寺地宫所藏一套金银茶具,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工艺先进,系列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从中可见唐代帝王对茶文化的重视和供佛的虔诚。而“五哥”乃是唐僖宗小时皇宫内对他的爱称,表明这些茶具为唐僖宗所供奉。法门寺地宫所藏宫廷茶具与陆羽《茶经》记述的民间茶具互为补充,相映生辉,使人们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清晰的认识。
唐代豹斑玉初探 唐代豹斑玉初探唐代豹斑玉因其稀少而珍贵。豹斑玉筒发现时内装梳篦之类。咸阳秦风文化研究院,经过几年收集整理及众多专家鉴定,初步理顺了豹斑玉称定位。这些皆符合豹斑玉的特点。唐代,豹斑玉已不入药用,惟雕镌器物用之。有的地方将豹斑玉称孔雀石、滑石、细子石,叫法不一,应该确商。豹斑玉器物主要出土于地宫,为佛家祭品。现在也出现了用矿石做的新仿豹斑玉器,但和唐代的豹斑玉器包浆差距较大。
宋代白舍窑影青釉茶盏与面丰的擂茶文化 宋代白舍窑影青釉茶盏与面丰的擂茶文化一、宋代茶文化简述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古老的饮料,我们祖先很早就知道饮茶的好处,初为药用,继为茶饮。宋代盛行于江西省南丰地区的“擂茶”及当地白舍窑影青釉茶盏便是民间茶文化的一个代表。擂茶,不仅是南丰传统饮食中的特产,也是南丰区域文化的特色。南丰擂茶,从古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如今缺少了宋代的影青釉茶盏,无形中缺失了一份古代的雅致。
如何选择茶具 选择茶具,除了注意器具的质地外,还应注意外观的颜色。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其原则是要与茶叶相配。如以主茶具有色泽为基准配以辅助用品,则更是天衣无缝。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色泽大致如下:名优绿茶透明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当然,颜色还不是最主要的,不同的茶选择合适的茶具、适用合适的冲泡...才能最好的冲泡出茶的味道,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创意竹质紫砂茶具 创意竹质紫砂茶具竹子是历代中国人喜爱的美好形象,在我国以“竹”为抒情题材的作品里,人们总将“竹”的习性和一个人的品质和操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紫砂茶具而言,一套好的竹形茶具便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在讲究“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时,显得尤为入世,人人喜爱。因此,普通人如果喜爱竹形茶壶的话,还是买一套瓷胎竹编的茶具来得解瘾。
浅谈中国茶文化对陶瓷饮茶器皿演变与发展 浅谈中国茶文化对陶瓷饮茶器皿演变与发展品茶是一门艺术,除了品尝的美味以外,通过欣赏茶具设计和茶室装饰,可以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增加知识。我国陶瓷饮茶器皿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不少已成为盖世珍品。当时,人们对茶、饮茶器皿的爱好与审美情趣,也随着社会饮茶风俗,烹饮...及陶瓷饮茶器皿不断演变而发展。古往今来,人们对陶瓷饮茶器皿的选择和使用,不仅与时代的饮茶方式,而且同地域饮茶习俗有密切的关系。
清新茶勺 清新茶勺唐代陆羽的《茶经》,对中国茶事活动的源流、饮茶...及茶具的类别组合,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因而被海内外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勺是一种量具,其功能是将适量的茶末或清汤放入茶盏,茶匙的功能除了“点茶”外,还有搅拌、拂沫、滤渣的作用。斗茶活动周旋于汤汤水水、小勺小盏之间,既不劳形又不费心,更无激烈的身体对抗,因而特别受到了文弱风雅的宋代文人的青睐。
唐代茶文化 唐代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陆羽《茶经》的问世,则标志着我国茶道文化的正式诞生。这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缺少的、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茶文化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日本,以后又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茶文化作为大唐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并成为日本的国粹,饮誉世界。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