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清新茶勺唐代陆羽的《茶经》,对中国茶事活动的源流、饮茶...及茶具的类别组合,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因而被海内外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勺是一种量具,其功能是将适量的茶末或清汤放入茶盏,茶匙的功能除了“点茶”外,还有搅拌、拂沫、滤渣的作用。斗茶活动周旋于汤汤水水、小勺小盏之间,既不劳形又不费心,更无激烈的身体对抗,因而特别受到了文弱风雅的宋代文人的青睐。
清新茶勺
唐代陆羽的《茶经》,对中国茶事活动的源流、饮茶 ... 及茶具的类别组合,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因而被海内外奉为茶文化的经典。通过考查作者的身份、经历和论著,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茶事活动有着坚实的民间根基,而且也受到了外来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早期的茶汤,相当于一种“功能”饮料,茶汤中常根据饮用者的需要和嗜好,放入适量的盐及开胃活血的香料,目的是为云游八方的僧侣和四处奔波的商贾,提供醒神解乏、驱病强身的帮助。后来随着士大夫阶层的参与,茶事活动的文化含量不断增加,品赏形式日趋完美,最终发展成为僧侣绝欲清心的功课以及文人雅集的媒介。
茶事活动之所以兴盛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贡茶院的设立。贡茶院是专门管理皇室茶需的国家机构,它的存在不但促进了江南茶叶产量的增加、品质的优化,而且还全面带动提升了民间茶事活动的档次。陆羽乃山林隐士,与佛门僧师及文人雅士交往甚密,月下烹茶吟诗,花前品茗和曲,应是他闲暇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快事。虽然他无缘于宫廷生活,但这却正好能使之集中精力观察和记载民间茶事活动中使用的25类30多种茶具,其中茶匙、茶瓢均是量茶、取盐、滤水、拂沫、拌汤等烹茶饮茶环节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为了长期保证茶叶的品质不变以及满足方便携带、随时烹煮的需要,我国唐宋时期的茶叶均在采摘加工后被压制成千饼,饮用前再被碾成粉末,沸水冲汤。茶勺是一种量具,其功能是将适量的茶末或清汤放入茶盏,茶匙的功能除了“点茶”外,还有搅拌、拂沫、滤渣的作用。为了消减茶勺与茶盏的碰损,唐代民间的茶匙茶勺多用竹木制造,因而传世之物实在难得一见。唐宋饮茶多是将碾好的适量茶末放进盏内再点水成汤,也有用碾好的适量茶末向盛满滚水的茶具内点末成汤的饮法,但无沦哪一种方式,茶匙茶勺的作用都不可缺少。
承前朝茶事劲风,宋代将茶事活动推向了极盛。宋徽宗赵佶醉心茶道,写出了《大观茶论》茶事专著;文豪范仲淹则有《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流传于世:“北苑将斯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先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可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如果作者倾情于此并乐在其中,如何能将事由评说得那样清楚?场面描述得那般生动?而宫廷画师刘松年留下了《茗园赌市图》,更是一幅记录民间茶市原生态景观的精彩画卷。
斗茶之风由贡茶产地的乡场野市中兴起,逐渐风靡于朝野上下。斗茶即烹茶过程中的竞技争优,比水质、比汤色、比香气、比技巧,宋人蔡襄在《茶录》中将其归纳为“鲜白着水无痕为绝佳”。斗茶活动周旋于汤汤水水、小勺小盏之间,既不劳形又不费心,更无激烈的身体对抗,因而特别受到了文弱风雅的宋代文人的青睐。
茶具传承到宋代,形式已相当完备。一套高档茶具的完整组合,大小器具可达数十件之多。金匙银勺则不但是茶事活动中“点睛”之器,同时也被士大夫们看作是显示身份的标志物。此时茶事活动已与世推移,斗茶中的关键时刻,已由“点水”转变为“投末”,所以,勺匙的大小轻重虽无关性命,但也决定着茶局的胜负输赢。
唐宋时期的金匙银勺传世甚少,想亲手把玩实非易事。好在考古发现的下八里村六号辽墓壁画中,绘制有一幅 “制茶作坊图”,画中作坊的案板上醒目摆着数把勺匙,观赏者虽不可占有,但不妨将其存 ... 想的记忆。
茶事活动传承到明代,已变成士大夫们消磨工夫、修炼性情的雅癖。不过有钱有闲的乡绅富商们,也不会放过这份享乐。像《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之流,整日沉湎于吃喝淫乐,喝酒吃茶的排场又哪能不奢侈豪华?明崇祯绣像本《金瓶梅》第二十五回“吴月娘扫雪烹茶 应伯爵替花勾使”中描写西门庆与成群妻妾赏雪烹茶的细节:厅前飞雪乱舞梨花,在琵琶、古筝、三弦、月琴弹拨和优伶的伴唱声中,吴月娘用院中太湖石上的新雪烹“江南风尾雀牙茶”……
那幅构图古雅、细节生动的线描绣像,完全可以看作是明代官商阶层富裕生活的实录,亦可作为研究中国茶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画面中红泥风炉上蹲着的长柄醮斗,正是起源于商周时期勺与鼎的“杂交”产物。且早在明代以前,它就已成为烹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具。明代烹茶用斗、盛汤用壶,正如《金瓶梅》里所描写的那样:“白玉壶中翻碧浪,紫金壶内喷清香”,这种细工慢活、优雅流畅的烹饮方式,也代表了中国第三种饮茶形式的确立。
时代进步如涌起的大潮,卷走了往昔的喧闹,也托起了今朝的辉隍。在城市的新区,霓彩变幻、乐声如水的厅堂内,年轻情侣正用铮亮勺匙搅拌着香浓的咖啡。而在旧城的一隅,一群老者依然迷恋着热茶,没有金匙银勺,更用不着丝竹管弦,只在清静的氛围里品咂、回味着岁月的醇香。
摘编自《中国收藏》2006.01
编辑:聪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