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

真实历史上,到底是谁斩了袁绍大将颜良、文丑?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的介绍颜良、文丑袁绍进军黎阳,派颜良领军进攻驻守白马的刘延,谋士沮授建议袁绍:「”颜良这个人性格比较狭隘,虽然骁勇却不可独任。”但袁绍没能听进去。曹操率军救援刘延,结果是与良战,破斩良。于是,袁绍渡河,在延津南面驻守军队,派刘备和文丑上前挑战,结果是太祖击破之,斩丑。所以,从《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的介绍来看,颜良、文丑似乎都是被曹操率军...掉的,细节方面有些语焉不详。《

三国时期最坑主的谋士,坑完老子坑儿子

三国时期群雄争锋,因此也出了许多非常有谋略的谋士,其中以诸葛亮、司马懿、荀彧等人最为出色。有智慧无双的谋臣也就有愚蠢至极的谋士,今天要说的这位谋士可以说是三国最坑主的谋士,坑主子还不够还要继续坑主子的儿子。

三国此人野心不亚袁绍,曾和董卓势不两立?力挺刘备或藏一个秘密

谁拥有皇权,谁就可对别人进行合法的封官,从而就可吸引吸收更多的人才加入,并为之服务,乃至效命,甚至卖命。官,会意字,以宝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能治众,就有权力,就有人为之服务,从而变成上等人,高高在上。这就是国人自古以来就想当官,要当官,当大官的历史渊源。

官渡之战凶险无比,曹操手下这个谋士居然猜到了结果

此时袁绍雄据河北之地,治下有幽、冀、并、青四州,实力雄厚,兵精粮足,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荀彧在三国演义里,曹操的谋士郭嘉,为了打消曹操的疑虑,让曹操恢复信心,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反倒是曹操手下的另外两个谋士都曾提出四胜四败论。贾诩事实上荀彧除了以四胜四败论坚定曹操的信心之外,还曾精准地预测了官渡之战的结果。

曹操一生最惊险之战,看过真替袁绍叹气

但要论最惨烈的战斗,邺城之战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在这场围城大战中,袁家展示了自己最后的底蕴,残余的河北名士依次亮相,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慷慨悲歌。他死后,三个儿子袁谭、袁茜、袁尚以及一个外甥高干各占一州,互不服气。

曹操一生最惊险之战,看过真替袁绍叹气

要论三国历史最著名的大战,那当然要数官渡之战了,正是这场大战奠定了中国北方的大格局,也为后来的三国一统打下了基础。但要论最惨烈的战斗,邺城之战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在这场围城大战中,袁家展示了自己最后的底蕴,残余的河北名士依次亮相,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慷慨悲歌。他死后,三个儿子袁谭、袁茜、袁尚以及一个外甥高干各占一州,互不服气。

何进和袁绍能带兵消灭宦官,为什么还要引董卓进京?

在这个话题里,很多人喜欢去分析「”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士人集团”的关系,以为能得出真相,实际上,在何进图谋的时间节点上,朝廷高层人物的关系十分复杂,不是简单套用集团利益所能区分开的。例如同为「”外戚集团”的何进与何苗,何进亲近士人,何苗则相对亲近宦官,在政变发生后,何苗也能立刻站队到士人这边,率军讨伐宦官,可见,最终影响他们做出决定的是出自自身利益,而不是什么集团利益。在《后汉书·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