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修《农政全书》的故事 徐光启逝世后,《农政全书》初稿经由江南名士陈子龙会同谢廷桢、张密等人整理,“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于崇祯十二年完工,定名为《农政全书》被刻印出来。所以,陈子龙称徐氏《农政全书》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而时人对徐氏的自著文字则极其推崇,以为“人间或一引先生独特之言,则皆令人拍案叫绝”①。由此可见,《农政全书》是一部融前人经验与个人研究、实践的成果于一体的农业科学巨著。
李二曲有着怎样的学术思想?《二曲集》讲了什么 李颙在学术上的这种看法反映了他治学的开明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今天看来,李颙这样提倡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真理,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重实行不尚空谈的作风,正是李颙实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李颙生于关中,生平提倡讲学,为关中学者推崇,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是明清之际很有影响的大教育家之一。
陈子龙生平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明朝末年大臣陈子龙简介 陈子龙,初名陈介,字人中,改字卧子,南直隶松江华亭,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学者,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五月初一出生,父亲为其取名为介。不久后,其母告诉其父,在生子当晚,梦见房间壁上有龙出现,“蜿蜒有光”,其父因此改其名为“子龙”。五岁时,生母病逝,使其受到很大打击。受此重大打击,陈子龙几乎心灰意冷,回家闭门谢客,“专意于学问”,作古诗乐府百余章。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逝世 徐光启,上海人,是自李时珍后的明代又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从而成了我国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农政全书》大量吸收了我国历代农学著作资料,同时又有徐光启自己的著述。徐光启自己新增加的部分,都是他长期观察研究和亲身试验后撰写的,书中那些专题论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1633年12月8日,徐光启在北京的寓所里病逝,终年71岁。
农学家徐光启出生 1562年4月24日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徐光启出生>徐光启>徐光启简介>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明嘉靖四十一年,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为了维持家计,徐光启和他父亲一样“弱冠补诸生高等,食讫学宫,以家贫,故教授里中子弟。”同年徐光启的父亲在北京去世,他回乡丁忧守制。徐光启上《辩学章疏》为传教士辩护。因钦天监推算日食失准,崇祯皇帝同意由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
徐光启 徐光启徐光启,中国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四十一年,力主以西洋历法修正旧历,遭守旧势力反对,托疾离朝,自购田地,屯垦天津。天启间,遭阉党排陷,告病闲住,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农政全书》的编写。五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六年病卒。赠少保,谥文定。主要著作有《农政全书》60卷,并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多收入《徐光启集》。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专著。它全面系统地总结和记述了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是一部杰出的农艺学和工艺学文献。上编记述了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中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榨油、造纸等;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等。
农政全书 徐光启将平生从事农业研究和长期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写成初稿,逝世后经陈子龙(卧子)修订,“大约删者十之三,增加十之二”,于崇祯十二年刊行,世称平露堂本。本草纲目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书中大量摘录前代农书和有关文献,经作者精心剪裁,取其要旨,并用夹注、旁注或评语等形式加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或对前人的论述加以补充和纠正,使此书成为一部集大成的农业巨著。
科学家徐光启逝世 徐光启的贡献是什么 徐光启是明朝历史上清廉有为的宰相,我们记住的一直是他的官职。上海徐家汇就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家汇本名法华汇,后来为了纪念徐启光才改为徐家汇的。徐光启的生平简介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后来1604年,徐光启正式步入仕途,此时的徐光启已是43岁了。1619,为了抗击清兵,徐光启在通州操练士兵,但徐光启的练兵之道并没有得到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