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

读《因果明镜论》有感(1)

原作:《因果明镜论》第一章第二节业的规律由此下至无间地狱的凡夫、上及圣者诸佛菩萨,宇宙无量时空之中的圣凡境界,有着种种苦乐的差别,每一苦报必有其对应的恶业之因,每一乐受必有其对应的善业之因,每一种业因必定恰如其分地显现它的果报,既不会颠倒也不会紊乱。

佛陀的智慧——印度佛教叙评

佛陀的智慧——印度佛教叙评在佛陀故去许多年以后,直到今天,众多的学者和僧侣,一直在孜孜以求的寻觅佛陀教义的真谛,这当中也包括我吧,当然,我既不是僧侣,也不是学者,但在某一段时间里,我确实痴迷其中。缘起论是佛陀教义的基点,依照佛陀缘起说的观点,就要否定一个恒常实有的神我或者灵魂,但这样一来,承受业力果报的载体就没有了,佛教的“三法印”也难于统一。这显然是神我说,灵魂说的翻版,与佛陀的原教旨相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四品 业因果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全知无垢光尊者着上师索达吉堪布译第四品业因果佛说三有诸苦乐,由昔所积业产生。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四品业因果终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全知无垢光尊者着上师索达吉堪布译梵语:玛哈善德紫大布占达哲德玛哈塔那玛藏语:竹巴钦波思涅昂素追瓦向达钦波汉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四品业因果业因果品分四:一、略说本体;二、广说自性;三、结尾;四、回向本品善根。

什么才是真正的深信因果?

是你自己的如来藏第八识在掌控你的因果,佛陀只是将这因与果的关系如实地揭示出来而已。若是经过思维抉择,认为这些是属于法界中的恶法一类,那么他就会当忏悔的就忏悔,当补救的就补救,当改正的就改正,总之,他会如实地面对如来藏第八识及其义理,因为那才是真实的因果根源!相信如来藏不可欺,这才是真正的深信因果啊!

对佛陀十八不共法的探索(戒斌)

闽南佛学院一、引言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迷时得来全不费功夫。修学者的目标,志在成佛。此二根本,一是生死,二是菩提(即成佛)。众生如何从生死到达成佛,其过程,《胜鬘经》说:“生死者,依如来藏即佛法身,于众生中隐覆不显……有如来藏,说有生死。”②这里,如来藏道出了与生死密不可分的关系。

往生到极乐后还会迷吗

《妙法莲华经》是告诉我们:我们都具有佛性,不是说我们已经是佛,以后又迷了,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无生法忍,永远不会再迷了,但如果我们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仅仅修了一点功德,但是见思惑没有断,继续轮回,那我们就会迷。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成为永远觉悟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