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清

李瑞清逸事三则

李瑞清逸事三则李梅庵拒绝索诈书予喜搜索罗名人尺牍,亲出展玩,以遣清悉。近获李梅庵一遗札盖致哈少甫者,下署清道人,书法劲扔,予视为瑰宝。彼亦有梅庵札即检出以不予。惟李擅诗文,刊有专集,曾则于此道较为逊色耳。李梅庵于鼎革后,改称清道人。李梅庵天阉无子临川李梅庵之书艺,称一代宗匠。其时欧洲首次战争尚未爆发,俄皇室欲倡行孔教,拟于圣彼得堡建一崇巍之孔庙,书十三经于石而雕刻之,为庙壁之点缀。

李瑞清学术体系及影响

李瑞清学术体系及影响光绪丙午李氏以两江师范监督身份赴日本考察学务,在师范特设图画手工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院校美术专业,开全国美术教育先河。胡小石和李瑞清尚有书法论著传世,胡小石尤其在书法教育上成绩显著,其《中国书法学史绪论》为学术先导,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生班书学史就由胡氏担任,“李派”书学在高等学府及至美术界蔚然成风影响广泛。针对海派媚俗之风,李瑞清历史性地提出“学书先贵立品”的美学主张。

李瑞清小传

李瑞清小传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入民国署清道人。光绪乙未进士,入翰林,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监督,兼江宁提学史。少习北碑、大篆,博通兼善。尤以籀篆之意行于北碑,自成面目。行草得力于黄山谷,真书出自晋唐。与农髯曾熙知交最深,世有“北李南曾”之称。以北碑写帖,晚年参以简牍,金石书卷融于一体。入室弟子皆学界名流,影响广泛,因有“李派”之誉。辛亥后改着道服,以遗老自居,寓沪鬻字自给。

名流高官的华丽转身 海派绘画的兴盛与崛起

名流高官的华丽转身海派绘画的兴盛与崛起历史有时就像一个万花筒,有些偶然的、并不经意为之的因素出现,往往导致了一种巨大而富有转机的嬗变。一从封建社会末代官吏到海派书画家的集体转业换岗一个艺术流派的兴盛与崛起,与该流派成员群体的组合有着直接的关系。二为适应市场而变法创新这批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的高官大吏是以遗老遗民的心态移居于上海,当起了寓公隐士的。海派书画家的如此阵容,这在当时乃至今后是独一无二的。

[名家名品] 李瑞清学术体系及影响

[名家名品]李瑞清学术体系及影响清李瑞清书法六屏“其山”(1)清李瑞清五言隶书对联“河长可为带清李瑞清五言书法对联“竹石”清李瑞清五言行书对联“不朽得于岁”清李瑞清六言行书对联“竹雨松风梧月”光绪丙午(1906)李氏以两江师范监督身份赴日本考察学务,在师范特设图画手工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院校美术专业,开全国美术教育先河。门人颇多,影响较大的弟子有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汪采白以及侄儿李健等。有的

[名家名品] 李瑞清书法风格赏析

[名家名品]李瑞清书法风格赏析清李瑞清书法六屏“其山”(1)清李瑞清五言隶书对联“河长可为带清李瑞清五言书法对联“竹石”清李瑞清五言行书对联“不朽得于岁”清李瑞清六言行书对联“竹雨松风梧月”李瑞清平生多临钟鼎汉魏碑贴,后取唐宋各家,行草得黄山谷神髓。以碑入贴,以涩笔作魏体,以顿挫作篆隶,形成李氏变体。方笔真书得《尤门》之刚,《刁遵》之柔,以汉简笔写章草,独树一帜。隶书受何绍基影响,又以实笔作书,倍

[名家名品] 李瑞清的书艺

[名家名品]李瑞清的书艺清李瑞清书法六屏“其山”(1)清李瑞清五言隶书对联“河长可为带清李瑞清五言书法对联“竹石”清李瑞清五言行书对联“不朽得于岁”清李瑞清六言行书对联“竹雨松风梧月”清李瑞清临“南北朝碑字屏”纵180厘米、横46.6厘米。清李瑞清楷书四条屏清李瑞清楷书轴纵131.1cm、横69.3cm。李瑞清是位名噪海上、夺书坛半席的大书家,在老人的嘴里依旧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多方位的才艺不论,

[专家点评] 清 李瑞清 书法六屏“其山”(1)

[专家点评]清李瑞清书法六屏“其山”书法六屏“其山”李瑞清,号梅庵,清道人,1867——1920年,江西临川人,光绪已未进士。辛亥革命后,李瑞清改穿道服,以前清遗老自居,寓沪卖字卖画为生,由于他学养丰厚,且特立独行,故其书多有“书卷气”而少“秀媚”之风,多有“金石”味,而少“霸悍”之姿。

[专家点评] 清李瑞清 梅花图

[专家点评]清李瑞清梅花图此为李瑞清的“梅花图”。李瑞清以书法著名,其画水平亦高,一生临石涛画颇多,后潘天寿在画上曾借鉴过他。其画梅花,自言“于前贤画派了不知,酒后戏以钟鼎笔法写此古梅一株,观者当于武梁祠中求之”。仅此一帧,李瑞清亦足称名家了。光绪二十年,李瑞清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900年,李瑞清改官道员,摄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宁藩司,民国后,易服为道士,在上海卖书画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