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教叛逆李贽 >>用现在的话来说,李贽所犯的是思想罪。因而李贽的学说服膺于“心学”,并把王守仁的“良知说”,发展为“童心说”。但李贽却视名教如无物。最终,李贽的性命就断送在这道奏折上了。李贽在这种境遇下由儒入禅,正是随缘任运,但遁迹入山后的徘徊入世,则是士行操守对他的内在要求。李贽的理想,在愈演愈烈的狂放颓废的表演中,泯然无声。
此人当官后太穷,两个女儿竟被活活饿死,将监狱当成自己最终结局 在明朝中后期的官场之中,李贽可谓是一个异类。但是,饱读诗书的李贽进入官场后,却轻蔑地摆出了一副混饭吃的架势。同其他削尖脑袋往上爬的官吏不同,李贽做官仅仅有两个特点,那就是:甘于清贫和傲气冲天。李贽考中举人后,并没有坚持不懈地向会试发起努力。可能,这是李贽做官以来唯一的一笔计划之外的钱。不料,这时他才突然发现,由于大旱的原因,自己的两个女儿已经饿死了。五十一岁时,李贽被明廷任命为云南姚安的知府。
《万历十五年》:枷锁之中的失败者群像 "两天读完黄仁宇老师的《万历十五年》,恍若隔世,被深深震撼。《万历十五年》的主题,序言就已表明:"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律,至明代至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万历十五年阳历3月2日,有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各项朝廷事务,名义上由小皇帝审阅批示,其实都由张先生给予意见或最终定夺,张居正是万历初年的实际管理者和决策者。万历十五年,他不过24岁,登上天子宝座却已经·15年。
李贽为何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他为什么要反对孔子思想? 李贽,明朝最为异类的思想家,反对程朱理学,对孔子的学说也基本否定。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话当成圣贤之说,把一个普通人孔子当成圣人。更先进的是,李贽竟然主张男女平等。明朝是宋朝的放大版,轻武重文思想严重,儒家思想压制异说。
晚明官场一个异类:400多年前,他就把孔子请下神坛 李贽的答案不是18岁,也不是36岁,而是54岁。▲泉州故居内的李贽铜像11580年,李贽54岁。此时,作为云南姚安知府,他的三年任期届满。没想到,李贽一听到升官的消息,拔腿就跑。李贽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得把科举做官当成谋生的手段,当成社会职业的一种,而从不去夸夸其谈治国平天下、为人民服务的大道理。
李贽 李贽,,中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中举后,改姓李,后为避穆宗讳,易名贽。十二年,李贽孑身移居麻城龙潭湖上芝佛院,研读佛经,编写《初潭集》。李贽受王守仁和泰州学派的影响很深。李贽对传统世俗见解的批判,流露出不少与封建正统思想抵触的进步思想。著有《焚书》、《续焚书》、《李氏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