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晚明官场一个异类:400多年前,他就把孔子请下神坛

一个人到了什么时候,才能够为自己而活着? 李贽的答案不是18岁,也不是36岁,而是54岁。 ▲泉州故居内的李贽铜像 1 1580年,李贽54岁。此时,作为云南姚安知府,他的三年任期届满。 上级领导对他在这个偏远之地的工作和贡献相当认可,要向朝廷举荐他。 没想到,李贽一听到升官的消息,拔腿就跑。他要求他的上级领导一定替他递交辞职信。 与他在学术上针锋相对的骆问礼,得悉李贽辞官的消息,在给友人的信中对李贽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把他当作士人的榜样: 士类中有此,真足为顽儒者一表率。近世儒者高谈仁义,大都堂奥佛老而支离程朱,至于趋炎附热,则无所不至,视此老有余愧矣。 但这个士人的榜样,在辞官之前,内心却是煎熬而痛苦的。 李贽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得把科举做官当成谋生的手段,当成社会职业的一种,而从不去夸夸其谈治国平天下、为人民服务的大道理。 嘴上不说,他却比空喊口号的官员清廉得多,口碑和实绩也都好得多。不愿同流合污,坚守内心孤傲,是他20多年官场生涯痛苦的根源。 1527年,李贽生于福建泉州一个「 ”航海世家”。26岁时,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中举这么大的幸事,他则认为不过是儿戏。他说,中举秘诀无外乎每天背诵几篇范文,等到肚子里有三五百篇范文了,在考场上审对题目,根据题目默写一篇上去,保准高中。 简单得让蒲松龄听了落泪,范进听了要再发疯。 有个举人头衔,足以糊口谋生。李贽对进士没有什么欲求,所以未再参加会试。 四年后,他远离家乡,开始宦海人生:在河南共城任儒学教谕3年,在南京和北京国子监任教官各数月,在礼部任司务5年,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又近5年,最后被任命为云南姚安府知府。 在就任知府以前,他的官俸极为微薄,甚至不足糊口。 这期间,他做官并不顺利,处处与上级领导「 ”触”。这种抵触未必是行动上的抵牾,但其内心有棱有角,与现实格格不入,却是不争的事实。 合群是合群者的通行证,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为了承担家庭与家族责任,20多年里,他不得不收起触角,摸黑前行,孤独痛苦,难以言表。 一个中年人,肩上有太多的重担,内心有巨大的压力,他只有默默忍着,不敢出声,尤其不敢顺从自己的个性,好好任性一把。 再苦再累,再泯灭个性的光辉,也只有咬牙坚持。哪怕牙断了,只能和血吞。 他始终清楚,一个中年人活着的意义——为妻子而活,为子女而活,为父母而活,为家族而活,唯独不曾为自己而活。 这期间,中年李贽经历的苦难一点点磨砺他的本性,也一步步释放他的枷锁。因为清贫,他有过极其深刻的挨饿体验,跟小说家莫言一样深刻。他的至亲,包括他的父亲、祖父、儿子和两个女儿,在几年内陆续去世。 那段时间,他说与妻子黄宜人「 ”秉烛相对,真如梦寐”。 生命中有太多无法承受之重。连李贽都只能把这一连串的重击当作梦一般,以此麻痹自己的内心。 ▲李贽画像 2 54岁那年,李贽辞官,逃离体制。 之所以作出这个任性的决定,是因为此时,他认为加诸其身上的家庭责任已经完成。大半辈子为他人而活,现在是时候为自己活一次。 所以,54岁,在绝大多数人一眼望到死亡的年纪,李贽重新出发了。 去寻找他渴望了大半辈子的独立、自由与个人主义。 从选择落脚的地方,他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一般官员都是告老还乡,还有说发达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成功了也没意思。 而李贽,去了湖北黄安,寄居在耿氏兄弟家里。 他的理由貌似很纯粹,因为这里有朋友,生活不用发愁。「 ”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他说。 事实上,他不愿回老家泉州,也与他的个性有关。他「 ”平生不爱属人管”: 人生出世,此身便属人管了……入官, 即为官管矣。弃官回家,即属本府本县公祖父母管矣。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我是以宁飘流四外,不归家也。 这个理由,与他辞官时所说「 ”怕居官束缚”是同样的道理,都表达了一种对独立、自由与个人主义的渴望。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按照当时的习惯,李贽一旦回到泉州,他所需要照顾的决不能仅止于自己的家庭。他是族中有名望的人物,又做过知府,那就一定会陷入无数的邀劝纠缠之中而不可自拔。 然而当时的李贽,已历经生活的折磨,同时又研究过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他在重新考虑生命的意义,重建人生观之余不能再墨守成规。 也就是说,他不能把读书、做官、买田这条生活道路视为当然,也亟待摆脱由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集体观念。 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标榜个人价值,企图挣脱一切宏大意义,既不能受缚于官僚体制,亦不能被传统的家族观念困住。 他选择了一个远离故乡,远离宗族的地方,作为终老之地。 然而,他的亲族对于他这种背离传统的行为,并不能理解和原谅,也不能善罢甘休。他没有了儿子,于是他的家族强行指定一个侄子作为他的继承人,这引起他的不满。 在事先写好的类遗书中,他提到这个侄子说:「 ”李四官若来,叫他勿假哭作好看,汝等亦决不可遣人报我死。” 他早看透了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族之间的感情虚伪,在世人面前假哭以维系所谓伦理,或争夺财产继承权。总之,假戏做足,没有一个真字。哪怕他死了,他也不愿意让他的族人知道,免得上演如此丑陋的戏码。 他的妻子后来独自从黄安返回泉州老家,并在老家去世。他很思念,也很痛苦,但还是没有还乡处理妻子的后事,只是留下了一些催人泪下的回忆妻子的文字。他说,他没有一夜不梦见她。 62岁那年夏天,他在寄居地湖北麻城维摩庵剃去头发,却留下胡须,成了个亦僧亦俗、不僧不俗的模样。 朋友见了,都很惊讶。他淡定地解释说,天气太热。 不过,他剃发的真实想法,在另外一些场合,坦率地表达了出来。 他在一封信里说,之所以落发,是为了对抗家族俗事,让家族中人彻底死心,不要指望他还能回去。 在给知交焦竑的信里,他说得更决绝: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我谓不如遂为异端,免彼等以虚名加我,何如? 反正世人都说我是「 ”异端”, ... 脆就剃个光头成全他们,怎样?哈哈。 ▲晚明的城市与市民生活 3 在这个万物冥冥之中皆有秩序的世界上,24岁玩摇滚,看世俗不爽,这叫炸裂;54岁玩摇滚,挑社会的刺,这让人想叫精神科医生。 但,李贽就是这样一位生命可以苍老,思想绝不苍老的歌者。 他的狷狂性格,是对世俗人生的反叛,也是对传统礼俗的抗争。为此,他不惮与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为敌。他说,幸好我天生胆大,不然自己都要被自己吓死—— 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所以忻艳以为贤也,余多以为假,多以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弃者、唾而 ... 者,余皆以为可托国托家而托身也。 晚明,一个走向没落衰颓的时代,竟是这名执着的老者,为帝国涂抹了一笔最有力的青春色彩。 他做的第一件石破天惊的事就是,把孔子请下神坛。 他告诉世人,「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他否定孔子、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孔孟非圣人,也和常人一样,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所以人人皆可成圣,没有必要以孔孟的是非观作为自己的标准。 他说,道路不只有一条,心性也不只有一种,怎么可以强求同一? 他的主张,本质上是在崇尚个性。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一点估计没什么感同身受,觉得彰显个性是与生俱来的,还用得着去争取和追求吗?但集体主义年代的过来人,应该都能深深懂得,李贽的勇气与不易。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是非的年代,你去崇尚个性试试? 他批判程朱理学,指出所谓正统人士都是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他极其痛恨那种「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伪道学家们。 他认为「 ”人必有私”,人人都有私心,孔子也不例外。 他其实是一位真正尊崇孔子的儒生,所以要让孔子回归到人本身,拒绝程朱理学对孔子的神化,更反对统治者利用孔子来钳制人性,禁锢思想。 他说得很直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以此,将程朱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束缚性的礼教击打得粉碎。 不仅如此,他还公开挑战男女大防,给男权社会难堪。 他为女性说话,说头发有长短,但男女的见识无长短。他公然招收女弟子,无拘无束地跟女弟子唱和交往。 晚明性灵派作家袁中道说,李贽晚年多病寡欲,但为了反对道学的虚伪面目,不惜在言语中故意表现出很放纵情欲的样子。 每次讲学,有人拿着道学家的书来求问,李贽就很愤愤然,说与其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还不如携歌姬 ... ,浅斟低唱。然后,看到有学生携妓来听课,则破颜微笑说,这也比跟道学先生作伴强。 李贽几乎把人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彻底翻了个个儿。 他干过的事儿,300多年后, ... 时代那些反传统的知识精英照着又干了一遍,然后一个个成为了启蒙大师。 而这些启蒙大师们,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启蒙老师。那就是李贽。 ▲李贽故居 4 启蒙者,被称为盗火的人,时常要冒着「 ”声败名裂”乃至付出生命的危险。 从李贽决定为自己而活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危险的迫近。 他的文字都是那样纯净,让人一眼见底,却有一股穿越时代的力量。他信步走着,同时代人打马都追不上。 他不过是那个永葆童心的孩子,说出了大实话,但所有人都警告他,闭嘴,那是皇帝的新衣,多漂亮。 他晚年的困境始于与耿定向的论战。 由于与耿定向的二弟耿定理是知交,李贽辞官后选择寄居黄安耿家。他的理念虽与耿氏兄弟截然不同,但耿定理的包容心态与柔和个性,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思想对立背后的紧张。 耿定理去世后,彼此失去缓冲的耿定向与李贽反目,双方开始长达十年的激烈论战,且由学术争辩发展到现实敌对。 耿定向认为李贽的思想是在「 ” ... 人子弟”。李贽则认为,以「 ”存天理,灭人欲”相标榜的耿定向跟常人没什么两样: 人尽如此,我亦如此,公亦如此。自朝至暮,自有知识以至今日,均之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 架屋而求安,读书而求科第,属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子孙。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讲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我怜东家之饥矣,又思西家之寒难可忍也…… 跟常人一样有私心,讲学却又这公那公,尽是口是心非,或心非口是。这正是李贽平生最鄙视的伪道学。 李贽还写过一篇文章,说僧徒二人探讨怎样 ... 合适。他们说,世人喜欢 ... 为禽兽,为强盗,这些都不合适。因为禽兽是有情有义的;强盗是被逼的,只要给他效力的机会,也能 ... 身图报。两人继续讨论,世人 ... ,说枉披了一张「 ”人皮”,徒弟建议,可以 ... 「 ”枉披了一张狗皮”。但和尚觉得还不妥,狗尤重义性,守护家主,忠心耿耿,比人强多了,以狗 ... ,反而变成以人 ... 狗了。结果,两人商量到半夜都没有一个结果。 这篇文章对假道学家的讽刺,简直绝妙到无以复加。 然而,卫道士们也开始行动了—— 1590年,耿定向看到公开刊行的《焚书》后极为恼火,认为《焚书》是李贽对自己的攻击和诽谤,于是写了 ... 《求儆书》,指斥李贽的异端思想。而后,又联合官府,驱逐李贽。 1591年,李贽在袁宏道的陪同下游武昌黄鹄矶,被一些人诬为「 ”左道惑众”,又遭驱逐。同年秋,耿定向及其门生蔡毅中再次攻击李贽。 1594年,耿定向卧病著书,对「 ”异学”和李贽再作攻击。同时,麻城一些人扬言要拆毁李贽居住的芝佛院。 1595年,耿定向的学生史旌贤调任湖广佥事,扬言要「 ”以法”惩治李贽,麻城又掀起一场迫害李贽的风波。同时,对于李贽与澹然等女弟子间的通信谈道,诬为「 ”男女混杂”的种种攻击不断,甚至有人扬言「 ”欲 ... ”李贽。 总之,同时代的士大夫,绝大多数被李贽甩开几条大街。他们的思想跟李贽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完全接受不到他的主张。他们只能通过否定的形式来与李贽划清界限,说他「 ”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说他「 ”专以黑为白,以苍为素”。就跟我们现在对市场经济觉得天经地义,但 ... 人觉得太离谱了,于是拼命妖魔化,并批判之。 面对这些挑衅与威胁,李贽明言自己本心贵无事,但也不怕事,表现出了孤胆英雄般的气魄: 平生所贵者无事,而所不避者多事。贵无事,故辞官辞家,避世避地,孤孤独独,穷卧山谷也。不避多事,故宁义而饿,不肯苟饱,宁屈而死,不肯幸生……无事固其本心,多事亦好度日。 ▲云南姚安,李贽铜像 5 1601年春天,李贽居住的芝佛院被一场人为的火灾烧得四大皆空。 尽管案情的真相未能水落石出,但没人怀疑,一张迫害李贽的天罗地网已经张开。 初春寒意侵人。75岁的李贽,衰老贫病,亡命黄柏山中。 此时,万历十七年(1589)的一位进士——马经纶,仰慕李贽的盛名,冒着风雪,跋涉三千里,去救援李贽。 马经纶最终把李贽带到了顺天通州的家中,以避楚难。 不幸的是,仅仅一年后,李贽又大祸临头。 1602年,又是春天。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参劾李贽邪说惑众,罪大恶极。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话莫过于此: 尤可恨者,寄居麻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于庵,挟 ... ,白昼同浴,勾引士 ... 女入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庵观者,一境如狂。 实际上,不同于那些表面守礼而暗中纵欲的假道学,「 ”异端之尤”的李贽在个人生活上是个自觉的禁欲者。他同女弟子的交往,乃基于正常的人性人情,但偏偏就招来了风言风语。 卫道士们的虚伪正在这里:纵情声色也罢,男盗女娼也罢,只要不公开化,就是许可的。相反,李贽公开向这种虚伪性挑战,却变得十恶不赦。 张问达在奏疏最后不忘强调现实的危险性,说李贽现在已经移居通州,通州离帝都仅四十里,「 ”倘一入都门,招致尽惑,又为麻城之续”。 结果,万历皇帝朱翊钧下令,李贽应由锦衣卫捉拿治罪,他的著作应一律销毁。 当逮逋李贽的锦衣卫到来时,正在病中的李贽急问马经纶:「 ”他们是什么人?” 马经纶答道:「 ”是锦衣卫的卫士到了。” 李贽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不想连累好友,强撑着爬起来,走了几步,大声说:「 ”是为我也。为我取门片来!”于是躺在门片上,说:「 ”快走!我是罪人,不宜留。” 被投入诏狱的李贽,没有受到肉体的折磨。根据审讯结果,他应该可以出狱,由地方看管就是了。 然而,这名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斗士,晚年才过起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怎能忍受即将到来的管束? 1602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一名侍者在监狱中为李贽剃头。趁侍者离开的间隙,他拿起剃刀,朝自己的脖子上割下去,顿时鲜血淋漓。 侍者大急,问老犯人:「 ”和尚痛否?” 李贽已不能出声,用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写字作答:「 ”不痛。” 侍者又问:「 ”和尚为何自割?” 李贽写道:「 ”七十老翁何所求!” 根据袁中道的记载,李贽在自刎两天后才死去,永远告别这个「 ”世不我知,时不我容”的世界。 他曾说过,人生在世为客,以死为归。何况活了七八十岁后「 ”归家”,是值得喜而相庆的事。 为了自由,他从弃官、弃家、弃发,到最后一刻的弃命,一切选择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无悔。 诚如他自己所说:「 ”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磨难,一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 也许,在历史上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自身可以省却许多烦恼与苦痛。然而,李贽注定是个失败的孤胆英雄,卖命的自由捍卫者,痛苦的先知先觉者。 尼采说,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 ... 。 今天,我们重温李贽的一生,就像在攀登一座思想与人格的高峰。 致敬,李贽!

晚明官场一个异类:400多年前,他就把孔子请下神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8.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9.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落后,普通人接触到的通常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言论即便见到,也是经过筛选后的辅助读物。像《老子》这样尊道贵德而轻仁薄礼的经典,除非改造成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否则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有人认为,通行本《道德经》存在着很多被篡改和增删的嫌疑。

  10.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随机推荐

  1. 【蟒绣】的意思是什么?【蟒绣】是什么意思?

    【蟒绣】的意思是什么?【蟒绣】是什么意思? 【蟒绣】的意思是:蟒绣mǎng xiù指蟒袍。  ●明徐渭《赋得战袍红》:「自与鹑旗映,还宜蟒绣萦。」参见「蟒袍」。★「蟒绣」在《汉语大词典》第12097页 第8卷 941参见:蟒绣 蟒绣是什么意...

  2. 迷离扑朔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ílípūshuò【解释】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出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例子】【近义词】迷离恍惚【反义词】泾渭分明【相关】百度“迷离扑朔”

  3. 兵多将广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īngduōjiàngguǎng【解释】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之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例子】小人觑探梁山泊兵多将广,武艺高强,不可轻敌小觑。(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近义词】人多势众【相关】百度“兵多将广”

  4. 四款食疗方解决便秘

    食疗功效:口蘑具有防止便秘、促进排毒、预防糖尿病及大肠癌、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经常使用还能有效防止发胖。

  5. 梦见窒息 梦见窒息什么意思

    梦见窒息是什么意思?梦见窒息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窒息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窒息,喘不过气来,或者呼吸道疾病,一定要注意健康。梦见自己戴着面具而且呼吸困难,表示自己近期乌云笼罩,运气较差。WWW.7624.Net原版周公解梦梦无息,大吉,主元神旺,可长寿。

  6. 霍去病射 ... 李敢,行事还是太过鲁莽,稍作调整就会有不同结局

    事后汉武帝,编造谎言,将李敢死因归结于被鹿角刺穿而亡。如果让大臣得知霍去病射...李敢,那么霍去病必将被处以极刑,这也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宠爱。霍去病射...李敢更像是青年人之间私自泄愤,不过小编觉得霍去病如果能在这件事情上,稍作准备或者用点计谋,他是完全不会受到汉武帝责罚。霍去病于这件事情上也是太过鲁莽,换种处理...会有不同的结果。

  7. 梦见买橙子

    周公解梦梦见买橙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橙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谁更牛?

    保定军校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陆军军校,校长先后有冯国璋、段祺瑞、蒋百里等人。其实,早在黄埔军校创立时,保定生就注定了是黄埔生的上级,因为黄埔军校的大多数教官,都是从保定出来的。据统计,从1924年黄埔军校在广州创立,到1928年迁到南京,共有178位保定生在黄埔效力。

  9. 【楞楞】的意思是什么?【楞楞】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楞楞lènglèng1.凸起显露貌。孙景瑞《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二章一:「雷大鹏一见几年来的老首长,变成这么瘦骨楞楞的,不禁吃了一惊。」2.象声词。

  10. [专家点评] 清乾隆 和田玉钟表纹六方瓶

    [专家点评]清乾隆和田玉钟表纹六方瓶清朝的康熙皇帝开明好学,对西方科技抱有极大的热忱,对欧洲自鸣钟也十分喜爱。至乾隆时期,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富裕,西洋钟表逐渐由原来的先进仪器与天道正统的象征转变为宫廷消遣的高级玩具及奢侈的陈设品。这件和田玉钟表纹六方瓶便是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的珍贵玩物之一。乾隆时期的玉器仿古虽追形求意,却并不在意细节的创新。这件和田玉钟表纹六方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