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的梅贻琦的生平介绍_梅贻琦怎么读_梅贻琦名言 1955年,在台湾省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去世 梅贻琦,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1958年7月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兼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晚年居住在美国和台湾省,梅贻琦于1955年由美去台湾省,用清华基金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梅贻琦个性沉静,寡言、慎言,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形容他。“身教重於言教”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名言身为世人推崇。梅校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
梅贻琦:和蔡元培齐名,17年培养无数大师,清华「 ”永远的校长” 梅贻琦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11889年12月29日,梅贻琦生于天津的书香世家。父亲梅曾臣中过秀才,后沦为盐店职员。1904年进入南开学堂,因品学兼优,颇得张伯苓赏识,最后以全校第一成绩毕业,被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之后到美国,梅贻琦攻读电机系,并入选SigmaXi荣誉会员。于1915年,26岁的他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国担任清华学堂物理教师。曾有这样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留学归国后在清华教书。
执掌清华17年,亲闺女连附中进不了!他凭啥能与蔡元培胡适齐名? 一直以来,民国在我印象里,都是神秘华丽而又疯狂有趣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群星闪耀,风流人物辈出。在清华大学校史、西南联大校史乃至中国学术史上,民国风流人物中都记录着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梅贻琦。
民国大师们私下的爱好,一个比一个有趣,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民国大师在学术上造诣深厚,令人高山仰止,生活中的爱好,却令人忍俊不禁。大师也是人,有着各自的真性情,反而是这些嗜好,让他们备受尊敬的同时,多了一份可爱。
清华和北大,到底谁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贾樟柯不甘心,把片子拿到北大。他回忆,放映结束后,北大学生开始热议中国经济和农民工问题。多年后,他反复和记者描述:那是北大特有的认同。4000多名北大学生点起扫帚当火把,走上街头,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八十年代的北大,属于诗人和摇滚歌手。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歌迷组织,北大崔健后援会。从北大东门出来,向北500米,便是清华西门。相对于北大的自由不羁,这里的风格更冷静务实。
清华和北大,到底谁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贾樟柯不甘心,把片子拿到北大。他回忆,放映结束后,北大学生开始热议中国经济和农民工问题。多年后,他反复和记者描述:那是北大特有的认同。4000多名北大学生点起扫帚当火把,走上街头,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那是一个时代的抒情,也是北大特有的浪漫。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歌迷组织,北大崔健后援会。从北大东门出来,向北500米,便是清华西门。相对于北大的自由不羁,这里的风格更冷静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