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

【毛公鼎】的意思是什么?【毛公鼎】是什么意思?

【毛公鼎】的意思是什么?【毛公鼎】是什么意思? 【毛公鼎】的意思是:毛公鼎máo gōng dǐng西周晚期宣王时的青铜器。清道光末在陜西省岐山县出土。完好无损。铭文三十二行,连重文共四百九十七字。为传世青铜器最长的铭文。此器现藏我国台湾省。参阅郭沫若《「毛公鼎...

揭秘: *** 如何将五千多箱国宝运往台湾?

   1931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北后,为保护传世之宝, *** *** 制定了一个宏大的文物南迁计划。从1933年起,壮观的“文物大迁移”开始,主要以故宫所藏文物为主,直到抗战结束后,才陆续运回南京。不久内战爆发,这批南迁文物,其中...

周召共和与宣王中兴

周召共和与宣王中兴  西元前878 年,西周第十个国王周厉王即位。他在位期间,灾荒频繁,庄稼枯萎,民不聊生,贵族们却依然沉湎于酒色。前844 年,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以供挥霍,厉王实行“ 专利” :强行将山林川泽占为王有,不许平民入内采樵渔猎。因此触犯了社会各个阶层,怨言...

国宝毛公鼎的奇葩遭遇:曾专供军统特务们销毁文件

毛公鼎腹内铸有32行499个字的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陈介祺死后,这件宝鼎又被他的后代保管了20多年。他死后不久,毛公鼎的主人换成了民国交通总长叶恭绰。他对古董向来没有研究,也不打算研究,因而毛公鼎在他手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竟沦落为香炉,专供特务们销毁文件。至此,从出土以来就在民间四处流浪的毛公鼎,终于得到了它应有的待遇。

博学多才的叶恭绰(上)

博学多才的叶恭绰(上)提起毛公鼎,不能不提叶恭绰,叶恭绰不仅是一位政坛人物,而且是一位精于鉴藏的爱国收藏家,一生收藏、过眼的国宝级文物数不胜数。辛苦收藏和惨痛的散失抗战期间,叶恭绰避居香港,上海沦陷后,香港一片混乱,人们争相逃往内地。此二贴后为颜韵伯所得,叶恭绰得以观览。叶恭绰对此视若拱壁,避居香港时随身携带。

497字铭文令毛公鼎成国宝

497字铭文令毛公鼎成国宝1948年12月22日,南京下关码头,中鼎号军舰辟开凶险的海路,四天后,712箱文物到了基隆港。497字铭文奠定国宝地位1843年,道光23年,陕西岐山的庄白村出土了一件西周重器毛公鼎。毛公鼎出土时无破无损、极为完整,更可贵的是鼎内腹部的字数极多,有32行、共497个字的铭文。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稀世瑰宝。由于毛公鼎铭文解读容易,学界对毛公鼎的研究主要放在断代上。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青铜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青铜器台北故宫典藏的青铜器光芒四射。毛公鼎、散氏盘等都称得上是镇馆之宝。大名鼎鼎的毛公鼎是在清道光年间陕西省出土的,铭文中有阳文网格线,这是西周中晚期制铭的习惯。

中国十大著名青铜器,件件都是国宝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具有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

造假文物却赢得称赞?这位传奇人物到底做了啥?

叶恭绰在20世纪中国名人中,有一位叱吒风云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涉足领域极其广泛,如政界、教育界、佛教界、书画界、收藏界以及文章、诗词、考古、文字等等,他既是杂家,更是大家。他在收藏上最为世人称道的一件事,就是收藏和保护毛公鼎,没有让它流出国门。说到这里,或许有部分人猜出来了,他叫叶恭绰。

毛公鼎为什么是非常重要的青铜器?

「”毛公鼎”,台北故宫藏品中的重器,上有铭文五百字,记录了某代周王继位时请毛公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并予以赏赐。这个铭文里提到的「”王”,网上说是周宣王,我查了一下唐兰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说是周孝王。周孝王在位是西周中期,周宣王是共和执政之后的西周国君,已经到了西周的末期。唐兰觉得毛公鼎的作器者为师毛父,是毛国的国君。我查了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历史分册》,说毛国是西周初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