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周召共和与宣王中兴 西元前878 年,西周第十个国王周厉王即位。他在位期间,灾荒频繁,庄稼枯萎,民不聊生,贵族们却依然沉湎于酒色。前844 年,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以供挥霍,厉王实行“ 专利” :强行将山林川泽占为王有,不许平民入内采樵渔猎。因此触犯了社会各个阶层,怨言...
周召共和与宣王中兴
西元前878 年,西周第十个国王周厉王即位。他在位期间,灾荒频繁,庄稼枯萎,民不聊生,贵族们却依然沉湎于酒色。前844 年,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以供挥霍,厉王实行“ 专利” :强行将山林川泽占为王有,不许平民入内采樵渔猎。因此触犯了社会各个阶层,怨言四起。厉王从卫国找来巫师,让他用巫术监视发表“ 谤言” 的怨恨者,并告谕国中,有私议朝政者,杀无赦,不少人死于非命。于是,人们不敢再公开场合言语,路途相见也只能以目示意。厉王认为他已消除民人诽谤。召穆公认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一旦决口就无法收拾。他主张广开言路,让上至公卿大夫,下至百工庶人的各种人士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厉王充耳不闻。不到三年,国人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前841 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逃到彘(今山西霍州)。 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中,国人群起围攻,召穆公说:「我多次劝谏君王,君王不听,以至于遭到这样的灾难。如果现在太子被人杀了,君王会以为我在记仇怨恨君王吧?侍奉国君的人,即使遇到危险也不该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该发怒,更何况侍奉天子呢?」于是把自己的儿子代替了太子死,使太子免遭杀害。
厉王逃亡在彘,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共同执政处理国事,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十四年(前828),周厉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共和时代结束。
毛公鼎,故宫三宝之一
毛公鼎,腹内铸铭32行500字,是举世最长的铭文。
传于清道光23年(1843)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经多次转手秘藏,后移赠中央博物院,并随故宫文物迁转,渡海来台。
毛公鼎上面的铭文是一篇册命书,毛公鼎上的铭文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兴朝政,遂命毛公歆处理国家大小事务,又命毛公一族担任禁卫军,保卫王家,并赐酒食、舆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于是铸鼎纪事,由子孙永保永享。
西周厉王晚年政策失当,诸侯叛王,厉王被流放彘地,开始所谓的「共和时代」,此时新旧派诸侯斗争不断,故宣王即位之初,忧心忡忡。鼎铭说:「-----四方大纵不静」,或即指当时的动乱局势。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