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

史学大家陈垣当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组图

和这个时期的众多大家不同,陈垣是靠着《书目答问》和《四库全书总目》启蒙,自学成才,没有留学列国的背景。除了那些石破天惊的史学专著,陈垣还花费大量精力编撰出不少工具书,泽被后世。我们应当把汉学中心夺到中国,夺回北平。这次从广州移居北平,或许是陈垣一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此后,陈垣成为与王国维、陈寅恪齐名的史学大家。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陈垣仍然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陈智超和周少川谈史学大家陈垣先生组图

大匠示人以规矩不为乾嘉作殿军陈智超和周少川谈陈垣先生——>>1924年与北大国学门同仁。当时他与王国维齐名,王国维去世以后,他又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南方日报为此专访了陈垣长孙、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智超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垣研究室主任周少川先生。>陈智超:陈垣在史学上有3个方面的成就:元史、宗教史和历史文献学。

岑仲勉

岑仲勉岑仲勉,中国历史学家。名铭恕,字仲勉,广东顺德人。1934年岑仲勉写给陈垣的信中,说“校务琐碎,日尔鲜暇”。陈垣将其论著转示陈寅恪,陈曰:“岑君文读讫,极佩。”1961年10月7日病逝于广州,葬于银河公墓。1903年,岑仲勉考入两广大学堂,习经史、宋人理学、乾嘉朴学等。此后陈垣多次向学术界介绍,终于引起关注。1948年7月,任教中山大学历史系,直至去世。岑著《隋唐史》,反映了作者在隋唐史通论中的创见。

陈垣

陈垣,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在8年抗战期间,他连续写成《南宋河北新兴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典籍概论》等宗教史论文及《通鉴胡注表微》,都含有讽今喻世、抒志表微的用意。著作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南宋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

杏坛名师 书画大家——记启功先生(上)

杏坛名师书画大家——记启功先生(上)没落贵族的身世启功,姓爱新觉罗氏,字元白,满族,1912年生于北京。据启功讲,清廷的惯例是皇帝后妃生了儿子,都要互相交换抚养。真是命运多舛,家中的亲人连续故去,只有年幼的启功承重孝,做主丧人。并向启功祖父的门生发起捐钱。绘画启功从小酷爱绘画,15岁时拜贾羲民先生为师学画。后又把启功介绍给著名的传统画家吴镜汀。时隔几十年,启功还经常回忆跟随吴先生学画的情景。

杏坛名师 书画大家(下)

杏坛名师书画大家(下)进入20世纪80年代,启功的社会活动日益繁多,他以卓越不凡的才能、崇高的品德和对国家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敬重。书法家启功启功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为纪念陈垣校长100周年诞辰,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画家启功溥心畲在画界被称作“北溥”,与南方的张大千齐名,堪称“一代宗师”。

启功:别说我是书法家

可是启功首先声明他不是一个书法家,他说他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勉强算是一个画家,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的确,启功诗书画成就斐然,并曾荣获“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但书画却非主业。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的启功,是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

敢请中学毕业生当大学老师,民国高校就是这么任性,却培养出大师

大约是因为此地有辅仁大学旧址。辅仁大学前身为涛贝勒府,是建在王府里的一座大学,曾长期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驰名于中华民国高等教育界。最广为流传的,是陈垣和启功两代大师的辅仁故事。1933年,启功第一次走进辅仁大学,是一个20岁出头的中学毕业生,当时他不得不找工作以养家糊口,经祖父辈的老世交傅增湘介绍,他拿着自己的书画文章找到陈垣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