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婆羅尊者本緣(中) 已證阿羅漢果的尸婆羅尊者回到舍衛國,深受眾人恭敬,得衣被、飲食、臥具、醫藥等四事供養。大眾休息之後,諸天奉上飲食,尊者食畢,即起座離去。世尊向尸婆羅演說微妙之法,尊者聽聞如來開示後,起座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後離去。當天夜裡,虛空神天以偈告訴叔父:「善施極大施,乃與尸婆羅,無欲以解脫,愛斷以無疑。」又在半夜及拂曉時分同樣宣說此偈語,提醒著尊者的叔父。
五王論五欲 波斯匿王將剛才他們共論五欲之事,具向佛陀稟白。世尊便向五位國王開示:諸位國王都是隨著各自的喜好而作此論說。由於貪愛色境,這種人便會認為在五欲當中,色境最妙。五位國王聽完佛陀的開示,皆歡喜奉行。
成就三法得道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們開示:如果比丘成就三法,現世就能得到安穩快樂,如此精進用功,便能漏盡煩惱,證得道果。比丘也是如此,若能善護諸根、調心寂靜,飲食知節知量,不失經行,一心繫念道品,如此便能成就二果,持續精勤用功,現世中便得以漏盡煩惱,證得阿那含果。
供養三寶 獲福無量 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日,波斯匿王來見世尊,頂禮佛足後坐在一旁。進一步以具足正見的智慧廣行布施,經云:「在在所生處,常念行布施,以施三寶故,展轉報無盡。」「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種善因得善果,布施的對象不同,所獲福報自然有別。若以淨信心護持三寶,進一步了達三輪體空之理──無能施的人、無受施的對象與無所施之物,無相布施,修無修修,定能獲福無量,圓滿布施波羅蜜。
舍利弗尊者入金剛三昧 天人離開不久,尊者隨即入於金剛三昧。當這二名鬼從空中經過時,遠遠看見舍利弗尊者結跏趺坐,專心繫念,入於禪定。此時,惡鬼立即出手打舍利弗尊者的頭。這時,舍利弗尊者從三昧中出,整衣之後,從耆闍崛山上下來,前往竹園世尊所在處,頂禮佛足後,坐在一旁。
七種殊勝功德 最後,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道路附近建造房舍,使過往行人得以休憩住宿,這能夠成就第七種不可算計的福德。就如同大海之水不能以勺子去測量,無法說盡大海的水有多少,這七種功德也是如此,所成就的福德不可...。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勤求方便,成就興辦這七件功德。布施,則能將此不牢靠法,轉成殊勝的功德法財。
世尊示苦行非道 當時世尊向比丘們開示:往昔我尚未成佛時,住大畏山修行。往昔我修苦行到這種極限,仍然不能悟到四法之根本。我以苦行也不能在此四法上有所成就。佛的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再受生死輪迴。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觀無常 悟四諦理 並告訴他:「比丘!現在你應當審觀此身,從頭至足,此髮、毛、爪、齒,從何而來?形體、皮肉、骨髓、腸胃又從何而來?這些一旦脫離身體之後,又將歸於何處?比丘!從今以後,你不需再憂念世間種種苦惱之事,應當仔細觀察微細的生滅無常,由此方便而體悟苦集滅道四諦之理。」如何說比丘少於睡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