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栏174辛亥革命后,兰州街头,一场未遂的火并辛亥革命,甘肃是最后一个支持共和的省份。不惟响应共和最晚,甘肃士绅官方,在镇压陕西民军的行动中,则不遗余力,调派主力精锐部队,陆洪涛、马安良等部,一度进攻至长安附近的咸阳等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到12月29日,甘肃各军进攻到陕西乾州。3月11日晨,黄钺率军发动秦州起义。可是,兰州街头的一切照旧,没有什么新变化。

专栏174 辛亥革命后, 兰州街头,一场未遂的火并 辛亥革命,甘肃是最后一个支持共和的省份。不惟响应共和最晚,甘肃士绅官方,在镇压陕西民军的行动中,则不遗余力,调派主力精锐部队,陆洪涛、马安良等部,一度进攻至长安附近的咸阳等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人民纷纷响应。22日,陕西革命党起义,光复西安,建立秦陇复汉军 ... 。甘肃陇东、宁夏、武威、西宁等民众收到西安的鸡毛信后,纷纷响应起义。 时任陕甘总督的长庚,立即着手镇压。他任命彭英甲、赵惟熙、张炳华等为甘军营务 ... 。11月中旬,长庚组成援陕各军,有马安良、张行志、崔正午、黄钺等各部。而原陕甘总督升允,也从西安逃出,徒步走到平凉。随即被清廷任命为陕西巡抚,负责督办陕西军务。 到12月29日,甘肃各军进攻到陕西乾州。1912年2月中旬,清帝退位诏书宣布后,长庚升允等藏匿不公布,依旧指挥甘军攻击咸阳、凤翔等地。直到3月2日陕西民军将清帝退位诏书,送到甘军营地后,马安良等认为,清帝退位,再战无意义,拒绝作战。 3月11日晨,黄钺率军发动秦州起义。这是辛亥革命中,最后一次起义。黄钺等人随即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建立甘肃临时军 ... 。有一说,甘肃的赵惟熙等人在3月6日就发电承认共和。不过,甘肃军 ... 和甘肃临时军 ... 对峙到6月7日才结束。12日,黄钺离甘返家。 不管怎么说,总算在形势总算稳定了。可是,兰州街头的一切照旧,没有什么新变化。唯一不同的是,没了长庚、升允这些满洲大员。 当时的报道说,「 ”自承认共和以来,都督、司道以及文武员弁,仍旧翎顶补挂,出入乘舆,前呼后拥。都督(赵惟熙)出行,帅旗飘扬,卫队戈什之多,更甚于老长[庚]。” 可见,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前几天,还在镇压革命军的人,转眼就革命了,还掌握了实权。 在清末新政中,彭英甲是个非常积极改革派,引进洋务,开设工场学堂,不遗余力。可是,在骨子里,彭英甲是非常保守的,属于典型的保皇派。 当时,「 ”抵抗民军之彭藩台(彭英甲),四月二十九日接印,文武官弁照旧参堂站班,该藩亦照旧穿满清服行礼。当其始进者时,有一二开通者,见面时行打拱礼,大加申斥,倡言我做宣统官,穿大清服,仍宜请安。 从这一点看,当时甘肃虽然通电承认共和,但也仅仅是通电而已。不仅实权为保皇派掌握,而且彭英甲这样的人,依然以宣统的官自居,穿着大清官服,出入依旧是满清官员全部行头礼仪。 不仅如此,赵惟熙、彭英甲两人的卫队还在兰州街头拔枪对峙,差点发生火并。 原来,四月三十日晚,赵惟熙以都督的身份,请彭英甲吃酒,为其接风洗尘。同时,也把兰州城内的各司道官员,皋兰县知县等人,请来作陪。起初,大家吃喝很开心,越喝越多,话就渐渐不投机了。两人有个心病,原来他们对于甘肃都督都势在必得。谁知,却被赵惟熙抢先得到,彭英甲自然不满意,他去陕西镇压革命,也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凭啥你赵惟熙做都督,我就做不得。 两人越说越生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两人打了起来。两人的卫队自然要冲 ... 在前,保护大人。于是,双方卫队举枪对峙,形势一触即发。但两人还不甘心,四处寻找帮手,赵惟熙准备开城门,调陆洪涛部进城,彭英甲也不示弱,从南关调马安良军,形势如火上浇油,一个火星就是大爆炸。 幸好,马福祥、马安良两人冷静,好言相劝,局面才慢慢缓和下来。赵惟熙、彭英甲两人的酒也渐醒,最后,「 ”偃旗息鼓,抱羞而散。” 兰州居民,在睡梦中,并不知道他们躲过了一劫! 欢迎朋友们转发分享。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以免误伤, 盗用必究!
本文标签:兰州历史黄钺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