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第一站重庆...列支8万元巨额宴请费,陈嘉庚连登三天罢宴声明蒋介石特别重视这位侨领在华侨中的威信和地位,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保障工作。"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竟是战时大小官员的常态,这让陈嘉庚反感和痛苦。第二站延安...用1.5元拼凑一顿农家饭,陈嘉庚看到了中国的希望1940年6月1日晚,...设宴款待陈嘉庚。陈嘉庚被眼前的一幕幕,感动得差点落泪。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逝世,享年87岁。

1940年,对于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年份。侵华日军实施治安肃正计划,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全面受阻,抗日前线作战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国内严峻形势,众多爱国的海外华侨坐不住了,纷纷向祖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其中就包括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陈嘉庚,他带着南洋广大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 第一站 重庆 ... 列支8万元巨额宴请费,陈嘉庚连登三天罢宴声明 蒋介石特别重视这位侨领在华侨中的威信和地位,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保障工作。 在蒋介石的眼里,陈嘉庚最吸引人的身份是南洋华侨总会主席,该机构从1938年成立以来为国募捐钱款的数量就达到4亿多法币,大量抗战前线物资也源源不断运到中国。 为了钱,蒋介石也是拼了。 国民 ... 按照蒋介石指示要求,成立了十分有"排面"的欢迎 ... 会,由宣传部、财政部、侨委会等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在时下财政极其拮据的情况下,大手笔列支了充足的接待资金,其中光宴请费用就达8万元——根据中国历史资料推算,当时这笔钱能买800头牛! 接下来,陈嘉庚在重庆的60多天里,每天基本都被迫在各种宴会中疲于奔命。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竟是战时大小官员的常态,这让陈嘉庚反感和痛苦。 陈嘉庚愤然在 ... 《中央日报》上连登三天罢宴声明,并发出严正警告:"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 ... 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 重庆让他感到身心俱疲,陈嘉庚决定奔赴传说中的延安,却遇到了不同的境遇…… 第二站 延安 ... 用1.5元拼凑一顿农家饭,陈嘉庚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1940年6月1日晚, ... 设宴款待陈嘉庚。 与重庆的奢华相比,这次宴会显得有点不堪入目——宴席是露天的,就设在 ... 窑洞外;餐桌更特别,一张大桌面搭在破旧的小方桌上。桌面坑坑洼洼,铺了几张旧报纸遮丑;吃的是 ... 自家菜园子里种的大白菜、豆角,最讲究的是每人一碗鸡汤。 ... 恳请远道而来的客人谅解,说实在拿不出什么奢华高档的东西,不知道这位富人能否吃的习惯。至于鸡汤, ... 还解释道:这是邻居大娘家唯一的一只鸡,正下着蛋呢,她听说我贵客临门,悄悄宰了送来的。 陈嘉庚被眼前的一幕幕,感动得差点落泪。这个山沟里的政党质朴廉洁,军民鱼水情深,跟重庆腐朽堕落景象截然不同。一回到重庆,陈嘉庚马不停蹄召开记者会,向全国人民宣告:延安让我"如拨云雾见青天",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为我大中华民族庆幸!",从此与 ... 分道扬镳。 毛主席用这样的一则作风故事,彻底征服了陈嘉庚,值得今天我们的每一名同志去深思。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爱国侨胞为祖国奉献,捐献源源不绝地流向 ... 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为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嘉庚从辛亥革命捐款20多万,到认捐400万国币创办厦门大学,再到抗日战争捐款1000万支援祖国,一次次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爱国誓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亲自为他送上条幅,题有"华侨旗帜,民族光辉"8个字。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逝世,享年87岁。这位伟人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爱国精神,以及救国救民的情怀将会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代中国人,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文/兵者观察)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兵者观察!
本文标签:陈嘉庚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历史辛亥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