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276年间,朱元璋传下百万子孙,他们的结局如何?

1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明孝宗汇报了一个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在这一年生下了第94个孩子,与此同时,庆成王朱钟镒的孙子辈人数也已达到163人,曾孙辈更是达到了510人。 也就是说,仅仅这一年,光庆成王朱钟镒一个人所传下的嫡系子孙,就已经达到了767人之多。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当年整个庆成王府中,仅仅皇族成员就达到了1000多人。 由于皇族人数实在太多,彼此互不相识,以致庆成王府每次家族聚会,同胞兄弟相见,甚至要由人先介绍一番,「 ”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 而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甚至连庆成王府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有多少皇族子孙了,以致于当时的庆成王需要焦虑地向明武宗汇报说:「 ”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乞令各将军府查报。” ▲明朝276年间,朱元璋的23个儿子衍生下百万子孙 实际上,山西庆成王后裔的剧烈膨胀,仅仅是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的一个缩影而已。 以山西为例,在庆成王之外,在朱元璋洪武年间(1368-1398),山西境内仅有一位晋王,然而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仅仅这位晋王传下的有封爵的皇族后代,就达到了1851位,这还不包括更多没有封爵的晋王后裔; 另外在河南,在洪武年间由周王传下的子孙,到了万历年间(1573-1620),更是膨胀到了5000多人。 按照明史记载,朱元璋名下共有26个儿子,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分别封赏自己传有后代的儿子23人,加上其他旁系子孙,在明朝建国初期,「 ”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然而经过一百多年繁衍,到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仅仅明朝皇家档案玉牒上收录的皇族子孙,就达到了19611人。 到了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这个数字快速扩大到了8万多人,这还仅仅只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级皇族人数,如果加上海量的底层皇族,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近百万人之众。 而按照当代学者者推测,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当时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 2 明朝皇族人口大爆炸,与生孩子福利多多有很大关系。 与作为皇族后裔,穷得要靠卖草鞋谋生的汉朝皇族后裔刘备相比,以及后来登上帝位的赵匡胤七世孙、宋孝宗赵昚早期更是流落民间,然而在明代,待遇优渥的明朝皇族子孙,根本不用担心在本.朝会遇上这些问题。 与阴狠冷酷、大肆残 ... 功臣相比,从做和尚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子孙却是无比爱惜,明朝开国后,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分封为亲王,并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连公侯大臣见了朱明皇族子孙都要「 ”伏而拜谒”。 当时,朱元璋给明朝官员们定下了历代王朝最低的工资标准:正一品官员年俸900石……正七品140石。明朝时一石米折合现在约180斤,以现今每斤米5元计算的话,明朝时,当时一品宰相的年薪约为现今人民币81万元,七品县令年薪约为12.6万元,由于明朝行政官员年薪中,还需要自行承担各种公务费用,这就使得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甚至穷得吃不起肉,以致于当海瑞为老母亲祝寿,破天荒买了一斤肉时,甚至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明朝官场。 与此同时,朱元璋却规定皇族一旦封为亲王,其年俸禄至少在万石以上,是明朝最高级官员的十几倍以上,而这还不包括土地等大量赏赐。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最优越的生活,朱元璋还规定皇族子孙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全部由国家承担:10岁起还可以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后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 ▲朱元璋残 ... 功臣以厚子孙 朱元璋死后,由于燕王朱棣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因此对于各个藩王也实行了严密的监控。为了防止藩王们联合作乱,当时明朝 ... 规定,各位藩王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里,即使是想出城游玩,也必须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提出申请,如果没有当朝皇帝批准,藩王甚至连出城扫墓都不被允许。藩王们彼此更是严禁会面,这就是著名的「 ”二王不相见”政策。 在严厉禁锢的生活下,明朝皇族大多数自打出生后就无所事事,等同于高级囚徒,而困在王府里的日子,皇族们闲着没事就是生孩子,因为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多生一个皇族子孙,就可以多领到一份俸禄: 「 ”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如生一镇国将军,即得禄千石(比一品宰相还高一百石)。生十将军,即得禄万石矣……”。 生孩子有这么多好处,于是乎,在整个明朝276年历史中,朱元璋的子孙们几乎是铆足了劲使命「 ”造人”,因为「 ”利禄之厚如此,于是莫不广收妾媵,以图则百斯男。” 对于国家厚待皇族,明朝人则感慨说: 「 ”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晚明史学家王世贞(1529-1590)曾经做过统计,他所处时代的明朝皇族成员中,仅较大的藩王就有24个,其中郡王250多位,镇国、辅国、奉国将军7000多位,镇国、辅国、奉国中尉8900多位,郡主、县主、郡君、县君7000多位,而这些因为封爵等各种原因被明文记载的,还仅仅只是晚明时期海量皇族的冰山一角。 3 庞大的皇族子孙,也使得明朝 ... 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社会矛盾更是日益激化。 当时,明朝皇族不仅拥有超高的俸禄,而且往往还占据着海量土地。到了明朝中叶以后,在全国人均土地面积不断下降、贫者几无立锥之地的同时,全国土地也越发向皇族手中集中,以景王、潞王为例,他们在湖广等地庄田多达4万顷,另外福王庄田2万顷,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3万顷。 在湖南,吉王占有的土地更是高达七八十万亩,其中湖南长沙、善化两县40%的田地都是吉王所有。 而在河南,全省一半的土地都是各个王府所有。以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为例,朱常洵结婚时,万历皇帝赏赐婚费达30万两;朱常洵前往洛阳就藩,万历皇帝又为他花了28万两白银营建府邸;另外,万历皇帝为了这个宝贝心肝儿子,一次赏赐土地就达4万顷,由于官员力陈太过奢侈,最后才减为2万顷,由于当时河南土地已经被瓜分殆尽,为此还从山东、湖广等地分田,才勉强凑够了这2万顷王田给了福王朱常洵。 对此明朝人描述说:「 ”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 ▲明朝中后期几大主要藩王驻地 随着皇族人数的剧烈膨胀,明朝财政也逐渐不堪其重。 以山西晋王府为例,在明朝初年只需年俸1万石,但到了嘉靖年间,这个数字增长到87万石。 另外在河南周王府,年俸也从明朝初期的1万石增长到了嘉靖年间的69万石。 湖广楚王府,则从1万石增长到25万石。 在皇族不断剧烈膨胀的过程中,明朝的地方官们也惶恐地发现,光是为了奉养当地皇族,许多地方 ... 财政就已濒临崩溃。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头,山西巡抚杨澄筹惶恐地向明孝宗汇报皇族子孙大爆炸的消息。 以明朝中后期的山西地方财政为例,当时山西的年财收大概是152万石,但当时仅仅山西的朱明皇族,需要支付的年俸禄就达到了312万石。 另外在河南,明朝中后期河南的年财收大概是84万石,但当时仅河南皇族需要的俸禄就达到了192万石。 于是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明朝官员惶恐地指出,即使是竭尽举国之力,也已经难以供养皇族子孙了: 「 ”王府将军、中尉动以万计,假令复数十年,虽损内府之积贮,竭天下之全税,而奚足以赡乎?” 「 ”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4 到了明朝中后期,尽管竭尽天下财力,都已无力供养朱元璋的皇族子孙,但他们,仍不知足。 仍然以万历皇帝的第三子福王朱常洵为例,朱常洵不仅就藩洛阳了要了2万顷封地,而且还向万历皇帝乞求赏赐「 ”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又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不仅如此,福王朱常洵还与民争利、垄断了河南多地的盐业买卖,禁止别人售盐:「 ”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 福王朱常洵并非个案,在大量皇族与民争利、垄断盐业等各行各业买卖的同时,则是导致明朝 ... 的盐税等各路税收却收不上来,在民怨沸腾同时,明朝财政收入也因此日益窘迫,以致 ... 开支也受到影响,「 ”边饷由此绌”,由此导致只能加重对普通民众的盘剥来解决问题,由此又促进了王朝的衰亡。 到了明朝中后期,在皇族日益垄断土地同时,各地王爷还经常向皇帝哭穷、索求各种特权:在河南开封,周王拥有当地的税课权,潞王则占有河泊所26处; 在山西潞城县,清源王占有商税;山西屯留县商税,则被皇帝赐给了辽山王;另外平遥王甚至以家口太多、生活紧张为由,申请到了山西黎城县一年的商税。 而放眼当时海内,福王朱常洵「 ”珠玉货赂山积”,陕西的秦王则「 ”拥赀数百万”,在山西的代王,更是拥有房屋1060所。 为了供养剧烈膨胀的朱明皇族,到了晚明时期,明朝境内民众甚至已经到了「 ”废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国之禄”的地步。 但即使如此,朱元璋的子孙还是不满意,他们甚至公然成为各地恶势力的代表。 作为驻扎各地的藩王,当时,代王府的辅国将军,仅仅因为当地县令秉公执法处罚他的仆人,就对当地县令大打出手;在山西,河东王更是经常殴打地方官员,「 ”挟奏有司,擅入府县, ... 殴置,习以为常”。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福建宁化王府的管家,甚至因为「 ”求索禄粮不遂”,公然殴打当地的封疆大吏、从二品的左布政使刘望之。 由于作为皇族成员享有司法特权、有罪时「 ”罚而不刑”,因此朱元璋的子孙也在各地为非作歹:嘉靖五年(1526年),山西汾阳庆成王府的辅国将军,甚至与盗匪公然勾结;另外山西襄垣王府的辅国中尉、浙江昌化王府的辅国中尉,甚至「 ”私出禁城为盗”,公然 ... 人抢劫。 在湖南武冈,岷王朱企礼则「 ”前后夺民妻女无算”;在河南禹州,徽王朱载伦甚至「 ”有美女子过府,掠入与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与虎”。 至此,到了明朝中后期,朱元璋的皇族子孙,许多已沦落成为地方恶势力的代表,成为明朝各地的巨患大害。 5 在此情况下,明朝百姓也对朱明皇族恨之入骨。 到了明末,随着李自成、张献忠等各地农民军的崛起,朱明皇族也进入了历史的最后清算时刻。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在攻陷洛阳后,当众斥责为富不仁的福王朱常洵「 ”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在下令将朱常洵砍头枭首示众后,民间甚至盛传李自成农民军出于仇恨,将朱常洵的尸体剁碎杂以鹿肉,煮成了「 ”福禄宴”进行啃咬泄愤。 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山西后,据太原总兵姜瓖记述,农民军「 ”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 在山西平阳,李自成农民军先是斩 ... 当地的皇族西河王等三百多人; 在汾阳,则对皇族「 ”宗绅”大开 ... 戒,「 ”彼汾一方,几成罗刹鬼国”; 攻克太原后,出于对朱明皇族的极度仇恨,李自成农民军又「 ”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 ... 之”,而为了防止山西底层皇族作乱,李自成农民军「 ”恐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 ... 之海子堰,若歼羊豕”。 ▲为了报复朱明皇族的残酷掠夺,明末农民军对朱明皇族成员大开 ... 戒 时任太原总兵姜瓖回忆说:「 ”云(今山西大同)之宗姓,约计肆千余,闯贼盘踞六日,屠戮将尽……” ... 人魔王张献忠对于朱明皇族更是毫不客气,在攻陷湖南常德后,张献忠将当地的荣王宗室屠戮「 ”殆尽”;在攻克重庆后,又将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 ”尽 ... 之”。 对此当时史官描述说,明末农民军对于当时的朱明皇族: 「 ”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 ... 。” 在穷尽两百年无尽盘剥人民后,朱明皇族,也在明末清初,迎来了最为冷酷的政治清算。 而在父亲福王朱常洵被 ... 后,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1607-1646年)也逃到南京,并在崇祯皇帝死后,成为南明的第一任皇帝,1645年清兵攻克南京后,将弘光帝朱由崧等大量南明皇族成员掳掠到北京。第二年(1646年),多尔衮下令将弘光帝与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等十七位高级皇族统统斩首于北京菜市口。 在崇祯皇帝于1644年上吊 ... 后,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则被李自成农民军所控制,当年山海关大战后,三人全部在乱军之中失踪,其中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两人,更是从此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迷云之中。 就在崇祯皇帝死后六十多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山海关大战后失踪的崇祯的儿子、永王朱慈照,最终在76岁时,被人发现举报后被捕,康熙于是下诏将朱慈照凌迟处死,并下令将他的几个儿子全部「 ”斩立决”。 此后,二百多年间一度膨胀至百万人众的朱元璋子孙,在历史的寒流中,或者隐姓埋名,或者远走他乡,最终逐渐消隐于历史的烟云之中。 后来,作为原明朝靖江王朱亨嘉之子的朱若极,在太监营救下出走剃发为僧,后来,他以艺名石涛闻名于世,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对于这种在乱世之中隐名埋名、四处漂泊的日子,就在临死前一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65岁的石涛写诗哀叹说: 「 ”何当遍绕梅花树,头白依然未有家”。 作为另外一位清初四大名僧,朱耷则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对于坎坷的一生,一度精神失常的朱耷,则选择了用创作,来安放一颗乱世中的皇族孤魂,他在诗中写道: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在面目已然全非的旧山河之中,朱元璋的子孙,最终为自己两百多年的盛宴狂欢,付出了血染史书的残酷代价。 参考文献: 张廷玉等:《明史》 王天有:《明朝十六帝》 张宏杰:《苍天饶过谁?朱元璋18代100多万子孙,被 ... 了个精光》

明朝276年间,朱元璋传下百万子孙,他们的结局如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5.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6.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7.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8.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9.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10.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随机推荐

  1. 梦见鸡冠花

    周公解梦梦见鸡冠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鸡冠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以镒称铢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ǐyìchēngzhū【解释】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出处】《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例子】无【相关】百度“以镒称铢”

  3. 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2100多年来,关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热点,今天,最爱君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曾国藩放弃称帝、激流勇退的原因所在。其实,在太平天国陨落前,想劝曾国藩自立称帝的人,已是一拨接一拨。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垂帘听政的慈禧等人碍于帝国动荡,无奈下授予曾国藩“节制四省军政大权”,但为了抑制曾国藩、分化湘军,慈禧也在湘军内部,不断地扶持曾国藩的反对派和敌对势力。

  4. 定彦平:隋朝第一高手,一生只败给过自己!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他曾两次打败杨林是隋朝第一高手,一生只败给过自己!他的绿沉四尖枪是隋朝一绝,同杨林、邱瑞等并称兴隋九老,为隋朝开国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在前朝曾两次打败杨林,因他的双枪变幻莫测而被评为隋朝天下第一。杨林深知定彦平武功高强,又是自己的结义兄弟便去请他前来相助,为一字长蛇阵的阵胆。定彦平负伤而走,心灰意冷从此看透人间悲喜,出家为僧,法号自然,外号云龙僧。

  5. 《大学》中“三纲领”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三纲领八条目的治国平天下的准则。

  6. 貂蝉的真实身份:吕布的随军“慰安妇”?

       据《三国演义》记载,吕布共有两位妻子,即正妻严氏,次妻曹豹之女曹氏。而使其为之神魂颠倒的美女貂蝉却是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说明貂蝉是否就是吕布的妻子。但在史料中却有着这样的记载,吕布有一个不知名的随军妻子,不知道此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貂蝉呢?  中国&l...

  7. 读书是私事

    “读书无用论”盛行之际,我便养成了一大偏见:读书是私事。这却不是说,那样一种“私读”就好像是私下里自娱...的勾当。每读一本书,如交一个人,差不多就是一种遭遇。同理,“私读”也总是游离于“系统学习”之外。在我看来,大多数书籍写出来都不是为了给专家学者“研读”或给教主信徒“颂读”的,所以我所说的“私读”倒恐怕是阅读一词的本来含义吧?但那“读书人”已不是一种“身份”,长叹声也绝非出自“身份意识”。

  8. 生命生命读后感

    生命生命读后感参考读后感一;生命的触发——读《生命生命》有感“生命”是什么呢?现实的人或许会想:“生命,不就是要经过生老病死吗?”诚实的人更会想:“生命,不就是有血有肉吗?”

  9. 梦见自己的母亲去世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母亲去世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母亲去世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大德故事:七岁就想出家

    七岁的灵裕叹息说。灵裕六岁的时候,就向父母提过出家受戒的要求。父母那时瞪大了惊异的眼睛看着灵裕,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六岁的儿子会提出如此不同寻常的请求,父母早就把振兴门第的希望寄托在灵裕的身上,他们怎么会允许灵裕出家呢!灵裕出家的要求多次被拒绝后,他就想寻找时机,逃出家门。父亲的病稍一好转,灵裕就不辞而别,到应觉寺投明宝禅师出了家。大家一致推举灵裕为法主,首先登席讲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