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兰州曹家花园,从翰林花园到甘肃第一保育院!金城私家花园的消失

园林家苑缀金城, 兰州那些曾经雅致的私邸花园 私家花园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那些故事,或为才子佳人,或为壮士英雄,或为文人骚客,一处处私家花园留下了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以前,兰州私家花园不少,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故事。 1.凝熙园兰州历史最久的私家花园 私家花园,常常和名人相关联。那些依附于名人,发生在私家花园的故事,往往是最为精彩的。自古以来,兰州走出了无数名人。他们或为名将,或为名臣,或为理学大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名人可以说是一个地方文化最深的根,也是一个地方引以为豪的底蕴。能不能出名人,走出了多少名人,直接衡量着一个地方的文教,考量一个地方的民风,度量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准。兰州作为丝路重镇,在黄河穿城而过的独特地理生态的浇灌下,丝绸之路横贯境内,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融下,兰州走出了不少文化名人,为兰州本土特色文化增加了一个个非常抢眼的亮点。 兰州私家花园的历史,似乎要从明代说起。如今人们能看到的遗址,修建花园的记述,首数明肃王朱楧。朱楧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善于骑射,有勇有谋,深得明太祖赏识,呼之为秀才,并赐给宋本《淳化阁帖》、龙胆壶、风喙卮三宝。1399年,肃王朱楧迁到兰州。 此后,他利用掌握的财力物力,在兰州大兴土木,维修城池,兴建庙宇,整修园林,奠定了兰州城市发展的路径。特别是,在靠近黄河边的地方,修建了规模巨大的肃王府。肃王府大致范围是北到黄河,东到东城壕,西到通渭路,南至张掖路。主体建筑有承运殿、存心殿、东西王宫等。据记载,在王宫的东北面为花园,统称为凝熙园。 凝熙园占地很大,凝熙园俗名山子石,方广里许,园中蓄水成湖,垒石堆山,兰州方言中称假山为山子,因而这一带也成了山子石。这里不仅有石山,而且还修建了雷祖殿、玉皇阁、斗母宫、栖云桥等建筑。尤其在园中部,用破山石堆砌的假山,看上去玲珑剔透,民间俗称山子石,后讹为山字石。山下有地洞,幽邃曲折,传说可通金天观、莲荡池。 兰州一个古老的地名——山字石也因此而来。算起来,明肃王府花园,应该是兰州历史最久的私家花园了。 2.王氏园林,谭嗣同曾游览过 以前,民间达官贵人的私邸,大多都有花园。或者说,通过花园小径,将宅邸的不同院落连接在一起。可以说,私人花园,也往往和名人故居同为一体。兰州曾经有不少的名人故居,留下了不少名人传奇。 在省 ... 边的黄家园,这里因为明代探花黄谏曾经居住而闻名。在千年科举历史中,兰州科举名次最高的就是黄谏。此外,还有位于柏道路的任家花园,曹蓉江的若园,徐兆茎的鹤龄山庄等私家花园也很有名。 兰州南郊,有个王氏园林。清末时,维新志士谭嗣同曾经到这里游玩过,还写下了《兰州王氏园林》一诗,这个地方种有松树,引入渠水,架设两座木桥。谭嗣同游览后,写道:「 ”幽居远城市,秋色满南郊。野水双桥合,斜阳一塔高。天教松自额,人以隐为豪。为睹无怀象,若吟深悔劳。” 谭嗣同是为革新变法牺牲的志士,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廷 ... 害。他的父亲谭继洵曾任甘肃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是晚清重吏。因而,谭嗣同曾多次到甘肃,生活了6年时间。 城关区兰林路的魏园也很有意思。清代,这里即为私园,民国以来为魏正卿所有,故称魏园。人们回忆,这个私园内,收拾得比较好,园内种植果树蔬菜、牡丹花卉,灌溉溥惠渠水。渠边植十来株箭杆杨,掩映东北部园墙,园内花木繁盛,深不可测,园西部为一座青砖四合院。 清末至民国,兰州有私家花园20多处,大多分布在兰州城西、南、东郊外。在人们的记述中,东稍门一公里处有宁若庄园,红泥沟口有鸿泥园,上西园有半亩园,这些私园利用山泉、梨园造园,各具特色。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著名 ... 人宣侠父在兰州活动时,还曾到红泥沟游玩,留下了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 3.从曹家花园到秦园 大凡拥有私家花园的人士,身份都不低。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私家花园,也往往和读书人的功名相关联,这似乎印证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另一方面,兰州的私家花园,同东南沿海地区的私家花园还是有所不同的。同江浙地区的私家花园相比,兰州的私家花园不仅种植常见的牡丹、芍药、大丽花等花卉,还种植有梨树、桃树等果树,也种植各种蔬菜,有些人家的私家花园还有温室,配置花木,逢年过节时销售。 在城关区小稍门外,有一私家花园,规模颇大,占地万余平方米,种植着百余株梨树、苹果树,还栽植杨树、柳树,培育着牡丹、芍药、连翘、迎春花等花卉,自然也种植蔬菜,引五泉山泉水灌溉,颇有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 这就是曹家花园。清道光年间,兰州翰林曹炯,修建了一座花园,民间故称曹家花园。民国初年,为会宁进士秦望澜购置,改为顾园,俗称秦园。1950年甘肃省人民 ... 将其购买,改建为甘肃省第一保育院。 曹家花园留给人们的影响颇为深刻,至今还不时能听见关于曹家花园的话题。曹家花园内,不仅种植花木,还建有镜泉楼、瑞杏轩、养花莳、竹之斋等建筑物。花园南部,随意布置石头,五泉山溪水穿流其间,淙淙而响,别有情趣。溪边有花神庙十来间,塑二十四位花神,予以祭祀。秦望澜撰联曰:「 ”园环绿水足豁襟怀,试观烟树葱茏,最好是壹咏壹觞、半耕半读;地近兰山自饶风趣,几费心思补缀,才赢得种瓜种豆、看草看花。”这副对联生动地体现了这位进士经营顾园的心情。 兰州的梨园也不少。梨花是兰州春天的一道美丽风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兰州城区没有大规模扩张时,人们在今天城区的许多地方都能够看到美丽的梨花。据史料记载,从明代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兰州的龙尾山麓和西南郊外,有多处规模庞大的梨园。其中最大的一个梨园西起上下沟,东至颜家沟一带,是梨树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上下沟(新桥小学到上沟小学一带)、酒仙殿、文昌宫、三皇殿、张仙祠、老祖殿、北斗宫等地方的梨花最为漂亮。 各梨园也是人们赏花春游的好地方。每年4月中旬梨花盛开,形成兰州八景之一的「 ”梨苑花光”景观。早在明代,兰州人就有倾城出动观赏梨花的习俗。彭泽所填散曲《沉醉东风》对这一习俗作了生动写照,他这样写道:「 ”杨柳塘,淡淡风,梨花院,溶溶月。赏芳辰无酒还赊,绿柳青山四面遮。” 倚兰别墅,兰州中西合璧的私家花园 新中国成立前,每年春季人们站在城墙上,举目四望就能看见许多的梨花。一团团的白色梨花,满眼如云似雪的白。这里宛如世外花海。梨枝疏影横斜,水流清浅,花开烂漫时,微风拂过,落英缤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兰州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昔日城墙周围的梨园、私家花园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兰州观赏梨花的地方也逐渐迁移到了远郊区,绝大部分私园逐渐改建为楼群,拓为马路。 ​ 讲述人:杨楠 收藏家,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 欢迎朋友们转发分享。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盗用必究!

兰州曹家花园,从翰林花园到甘肃第一保育院!金城私家花园的消失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大刀王五被八国联军枪 ... 悬首,谁为他收的尸

    1877年,大刀王五(王正谊)用自己的积蓄,在京城开了顺源镖局。顺源镖局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客流不断,很快成为京城最出名的八大镖局之一。1898年,光绪任用维新派人士,主持维新变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谭嗣同被召入京城,任四品军机章京。大刀王五也很支持变法,并与谭嗣同结下深厚的情谊。为了谭嗣同的人身安全,大刀王五主动担护他的安保工作,还负责他的衣食住行。

  2. 1898年处决戊戌六君子,慈禧下令用钝刀行刑,谭嗣同剁30刀才咽气

    1898年9月28日,也就是121年前,北京菜市口...了六个人:谭嗣同34岁、康广仁32岁、林旭24岁、杨锐42岁、杨深秀50岁、刘光第40岁。行刑的时候,慈禧要求刽子手用钝刀行刑,行刑的时候百姓却纷纷叫好,并且给刽子手扔赏钱。

  3. 谭嗣同 行书节录《史记张丞相列传》横披

    简介:谭嗣同,清,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

  4. 兰州曹家花园,从翰林花园到甘肃第一保育院!金城私家花园的消失

    园林家苑缀金城,兰州那些曾经雅致的私邸花园私家花园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以前,兰州私家花园不少,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故事。兰州私家花园的历史,似乎要从明代说起。此后,他利用掌握的财力物力,在兰州大兴土木,维修城池,兴建庙宇,整修园林,奠定了兰州城市发展的路径。据记载,在王宫的东北面为花园,统称为凝熙园。兰州南郊,有个王氏园林。

  5. 民国时期最细腻的兰州游记,山水之城的魅力

    民国时期有不少有识之士西行游历,除了西安,兰州也是大家很想去了解的一个重要城市。机场北面,是兰州大营,营门筑着城堡,气象森严。所以到兰州来,名义上是繁华边界,实际上是到了中国的中央。所以兰州城里的摩登妇女,中山市场,是必须要到的。兰州商铺,民国这个边城,墨守古风,并无男女公共场合,也绝少男女同行的这件事。但是兰州官厅,怕腐蚀了原画,没有答应。

  6. 苏东坡生命里真正的红颜知己,相伴22年,犹如梅花般的女子

    东坡毕生有三段重要的爱情。但王朝云却直达东坡内心,互相在精神境界感知的爱情,才是东坡真正的红颜知己!即使在东坡失意寥落的晚年,流放岭南之时,仍然不离不弃。王弗、王闺之都不算有什么才学,东坡的文学境界,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有王朝云能够了解。东坡、朝云相遇西湖这种美景,其时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如天上仙女的美貌,加上动人心弦的舞姿。

  7. 这批被遗忘的兰州定西人,打响了清朝灭亡的第一枪

    武昌的一声枪响点燃了全国的起义之火,从此,中国结束了一个时代。这其中,有上百名武昌陆军中学堂的甘肃青年也积极投身于其中。其中,这些人里,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叫王之佐的人。同时,这也使得他们获得了参加武昌起义的机会。当天傍晚六点左右,驻守城池的十一营的一位士兵把粮草库给点燃了,从此,吹响了起义的号角。不久之后,城内各个营也回应了起义的号召。

  8. 兰州连城鲁土司家族经历多长时间?共有多少位土司?

    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处的鲁土司是西北地区众多土司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土司之一。在五百六十三年时间里,连城先后有十九代二十一位土司。1368年,朱元璋的队伍以排山倒海之势逼近北京。作为第一代土司,脱欢1376年死亡。第二代土司是巩卜世杰,1403年,明成祖朱棣率领人马在武威抵御叛乱的蒙古人。二世土司跟随皇帝征北时阵亡。到了第三世土司失伽时代,朝廷很是重视他们的稳边作用。

  9. 戊戌六君子被斩时,为何百姓无不拍手叫好,鲁迅对此用一句话评价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每每读到这句话,似乎都能想象出画面。这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英勇赴义时留下的一句话,那么他究竟经历了什么,致使他发出这样一句慨叹呢?镜头回顾到光绪帝时期,当时的许多爱国人士因不忍看国家继续败落下去,便开始了许多变法运动试图挽救,谭嗣同也是其中之一,由他所在的戊戌六君子试图开展一场爱国救亡的维新运动,也称戊戌变法,但天不遂人愿,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现

  10. 朱元璋第14子朱楧,生存环境复杂,靠智慧翻盘

    朱元璋的第14子,朱楧,因其母是宫女,所以他在诸位王子中的地位非常低。洪武28年,朱楧19岁,称肃王,受封藩地甘肃镇。根据当时的律例制度,本来由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太子继位,但朱标病死。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他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新帝朱允炆对肃王朱楧,此举,非常满意,立刻同意朱楧移藩到兰州。朱允炆已感到危机,皇权受到威胁,而痛苦不堪。

随机推荐

  1. 脂膏不润造句_脂膏不润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脂膏不润zhīgāobùrùn脂膏不润的意思和解释: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脂膏不润的出处《东观汉记·孔奋》:“直脂膏中,亦不能润。”脂膏不润的例子脂膏不润造句脂膏不润造句相关表达上具有言简意丰、错落活泼、音律优美等特点成语本来就具有言简意丰的特点,互文手法的运用更使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 梦见清洗大便

    周公解梦梦见清洗大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清洗大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朋友被害死

    周公解梦梦见朋友被害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朋友被害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通知书

    “你今天是怎么了?这么半天老摆弄它干什么?”父亲说着,从儿子手里夺过通知书,翻阅起来。上面有老师写的批语:“在课堂上射弹弓,往同学的衣袋里装虫子……请家长来谈一谈。”“你在学校里尽干这个,你长大会成个什么人啊?”>“爸爸,这不是我的通知书,是我从您的旧箱子里找到的。”

  5. 可怜的婴灵例证

    可怜的婴灵例证之一来自香港的郑国红,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无知而堕胎两次。可怜的婴灵例证之二婴灵报复父母母病惊见地狱农民家庭出身的周水珍,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不想被孩子拖累而堕胎。她的报应来得很快:尚未中年就身患重病,婴灵到家中报复父母。二0一0年十二月,被周女士堕胎的婴灵终于找到了父母,要父母给她道歉。

  6. 贫生童子的故事

    贫生童子的故事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父亲出海经商,遇难死于海上,他们家里,仅靠他的母亲做苦工并向邻里亲戚们借钱维持生活。这在贫生童子听来,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我们竹林精舍的出家人很多,通常为我们办一餐供养,要花费五百个金钱哩!」「好的,我就这样做吧!」五百个金钱,对贫生童子来说,几乎是一桩梦想不到的事,他家里穷得连一日三餐都不易维持,那里去找五百金钱呢?

  7. 大暑一年之中最炎热,养生更需要养心,讲讲不一样的夏日养生观

    今日迎来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大暑。

  8. 搞笑幽默情人节短信

    亲爱的,情人节快乐!情书是我写的,玫瑰是我送的,照片是我拿的,...是我打的,信息是我发的,祝情人节快乐!有情之人,天天是节。亲爱的老公记住了:如果结婚后老公在情人节不送花给老婆,老婆就在家里的花瓶里插上一把青菜。真水本应无香,所以真情才应无语。我的情人节里没有情人,只有我的老婆,她是我的最爱,今天是,明天是,直到我死去,我的心中也只有她!

  9. 披红戴花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成语大全

    表示喜庆或光荣。成语出处:二月河《雍正皇帝》第25回:“刹时间,鼓乐大作,乐声中,两个礼部来的笔帖式披红戴花,抬出了幡龙金榜。”

  10. 揭秘列宁卧病期间确实向斯大林要过毒药

    揭秘列宁卧病期间确实向斯大林要过毒药  1922年5月列宁中风,由于担心致残失语,无法继续工作,要求提供毒药,以备不时之需。列宁不止一次地向斯大林、克鲁普斯卡娅、乌里扬诺娃、秘书福季耶娃等人提出过索取毒药的要求,被直接要求执行这一任务的是斯大林。政治局委员们都反对这样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