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当基督宗教遇上儒学

基督宗教的传教士抵达中国后,是如何和在地的主流思想──儒学对话,展开中西文化交流呢?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吕妙芬所长,考察17 世纪到20 世纪上半叶的汉语基督宗教文献,从中发现“耶稣的形象”随着“时代思潮”变化的有趣现象。

传教士“远游”、“无后”怎算孝?

晚明时期,远赴中国的传教士首要面对的就是儒家五伦、孝道文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对当时的华人而言,这些传教士远离家乡父母、只身来华,又不结婚,常常被质疑为“不孝”。

吕妙芬说明,“孝”是儒家文化里非常核心的价值,家庭人伦、长幼秩序、丧葬祭祀礼仪,都与“孝”有关,可以说无所不在。

因此,传教士要传福音,必须要回应华人对其“不孝”的质疑。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 在《天主实义》中提出“三父说”:“凡人在宇内有三父,一谓天主,二谓国君,三谓家君也。”就是说上帝是人类天上的父亲,也是最大的父亲,信奉天主教是孝顺天上的父亲,是最重要的。

晚明传教士的论述是:儒家的五伦有“孝”,圣经的十戒也有“孝”,耶稣也是孝子。

利玛窦这些传教士强调,天主教的教导与儒家相符合,不过天主教的启示更多:“肉体是爸妈生的,但灵魂是天主给的、和你更亲近。”吕妙芬从史料看到:“那时天主教在'五伦'之上加了'天主'为首伦。也就是说,人要孝顺父母,但更重要的是要孝顺天父,因为他是天上的父亲。”

“万里寻亲”故事也能传教

到了清代,基督宗教的另一个派别──新教传进中国,一开始新教的传教士也强调基督教理念和儒家思想是一致的,信仰基督教不违背儒家思想。

尤其在处理“孝”的议题上,有些传教士会结合明清流行的孝行故事来传教。例如长老会的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 1827-1916) ,就透过“万里寻亲”的故事,来传讲基督教。

传教士丁韪良在《喻道传》中描述,一位名叫“脱耳不花”的年轻人,他母亲在怀孕时被元指挥官诱拐,从小并不知道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一直到母亲临终前才告诉他身世。于是脱耳不花踏上了寻找生父之旅,经历重重阻碍后终于找到生父,之后又竭力孝养,人称孝子。

其实从这个故事本身看不出来和基督教有什么关系,但丁韪良在传教手册里收录这则耳熟能详的故事,并在书上眉批:

妇女被诱以致父子不相见,与创世记夏娃事同慨。

这眉批意思是说,脱耳不花的母亲被诱拐,使他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就好比夏娃被诱而犯罪,使人类不认识天父。经过丁韪良这样的挪用与诠释,“万里寻亲”的故事,就和基督教产生了关联。

从这样的案例中,可以看见无论是晚明或清朝,传教士很重视儒家的孝道,因为他们若没有办法回应本土的核心价值,很难传福音。

所以晚明、清朝时期,传教士持续地强调:基督宗教首先应孝顺天父。

从“孝顺的耶稣”到“革命的耶稣”

到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面对西方列强进逼,以及西方科学知识的涌入。国势的强弱导致中西之间位阶的翻转,使得传统儒学背负“无用、落后”的罪名,同时耶稣的形象也随着时代而变化。

从20 世纪初开始,自主、进步才是美德,儒学的帝制、五伦等观念被视为“旧思维”。

例如,1907年黄光黄〈论耶稣教在中国百年之影响〉主张:基督教造就了英、美、德、法诸列强,儒教则使中国衰弱。受到时代氛围影响,传教士也不再强调“耶稣很孝顺”,而是强调耶稣禀上帝博爱之心、去专制之偏。

又如,1928 年的〈基督教与家庭问题〉,作者于振清引述了《路加福音》记载少年耶稣在圣殿的故事:耶稣12 岁随父母上耶路撒冷守节,守满节期后,他的父母已踏上归途,耶稣却仍留在耶路撒冷。约瑟和玛利亚走了一天的路程后,才发现耶稣未随他们回家,故又折回耶路撒冷,看到耶稣坐在圣殿中听道。

玛利亚问耶稣为什么这样做,耶稣回道:“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此处指天父)的事为念吗?”最后,耶稣还是随着父母回家了。

透过这个故事,于振清指出:“尊敬父母是当尽的义务,不过要有比尊敬父母更重要的事情,那们〔门徒〕就当作那较重要的义务。”

在这里,于振清希望展现耶稣“以真理为依归”、不屈服于父母“威权”的形象。

有趣的是,更早之前,明末清初时期的天主教徒张星曜,也曾以这段故事来传教,他强调最后耶稣随父母回去的情节,展现耶稣“孝顺”的形象。但到了20 世纪初,同样的故事却有截然不同的诠释方向。

墨子是东方的耶稣?

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末民初时期,作为“正统”的儒学被强烈批评,而过去被视为“异端”的诸子学开始受到重视。其中墨家具有兼爱、宗教性、重技艺等元素,更容易成为接引西学的媒介。

例如,曾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吴雷川(1870-1944)在《墨翟与耶稣》一书中指出,耶稣和墨子都充满了社会改革的理想,可作为中国人效法的典范。民初活跃的基督教作家王治心( 1881-1968)则主张,墨家崇尚俭朴的精神,和耶稣的“狐狸有洞,飞鸟有巢,人子无枕首之所”接近,因此认为墨子是“东方的耶稣”。

由此可见,耶稣的形象配合时代思潮而变化。

吕妙芬从文献的梳理看出,从晚明时期的天主教传教士,到晚清、民国初年的基督新教,一路以来与儒学思想的互动,反映了中西之间权力位置的转变。而这关键的转捩点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战败,让中国人对自身文化彻底没有信心。在那之前中国虽然也打过败仗,但以前认为可以“中体西用”,采纳西方的船坚炮利、科学工业,还没有打算放弃儒学。

吕妙芬说张灏先生等前辈学者早已指出,甲午战争后的25 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激变时期,中国人觉得不只是科学、技术上不如西方列强,连文化都远远不如。民初的 ... 运动,就是一波文化、思想的改革风潮,当时基督教的论述也反映时代思潮。

为什么做这个研究?

考察史料探讨〈耶稣是孝子吗?〉的吕妙芬,主要研究领域是儒学中的理学。理学很特别,承袭儒学,又兼容并蓄道家和佛学的思想。

儒学和基督宗教,看似是两门独立的学问、信仰,但在近代史发展上,因中西方交流而有了交集。

吕妙芬指出,就思想史来看,过去学界倾向认为晚明时期儒学没有受到西学影响,因为当时传教士很少,信徒也不多。但现在很多人开始问:“儒学真的没有受到西学影响吗?说不定基督宗教和儒学的交会,比我们想像的还多。”

从文献来看,晚明至民初许多中国士人接触过天主教或基督教,虽然受洗成为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的人不多,但有没有可能受到基督宗教的 ... 与启发,促使他们重新思考自身文化,创造新的思想呢?

为了找出这些答案,吕妙芬的研究以明清儒学思想为主,希望深入理解儒学思想在近现代的变化,并试着寻找儒学与基督宗教交流的痕迹。这篇文章以17 世纪到20 世纪上半叶的汉语基督宗教文献为主,探讨其中论述耶稣与孝道的关系,并从中看到“耶稣是否为孝子”的有趣流变。

明清传教士怎么说服中国人信耶稣?学者揭露他们“聪明话术”!儒家故事竟也能用来谈基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进退出处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ìntuìchūchǔ【解释】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出处】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例子】辞受取予不苟为有廉,进退出处不苟为有耻。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相关】百度“进退出处”

  2. 锦囊佳制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ǐnnángjiāzhì【解释】犹言锦囊佳句。指优美的诗句。【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锦囊佳制”

  3. 进退履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ìntuìlǚshéng【解释】前进后退均合规矩。同“进退中绳”。【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进退履绳”

  4. 锦心绣腹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ǐnxīnxiùfù【解释】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出处】元·汤式《一枝花·冬景题情》套曲:“他有那锦心绣腹,我有那冰肌玉骨。”【例子】无【相关】百度“锦心绣腹”

  5. 进荣退辱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ìnróngtuìrǔ【解释】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进荣退辱”

  6. 势钧力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ìjūnlìdí【解释】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势均力敌”。【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势钧力敌”

  7. 博闻强志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ówénqiángzhì【解释】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例子】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近义词】博闻强识【相关】百度“博闻强志”

  8. 锦绣心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ǐnxiùxīncháng【解释】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同“锦绣肝肠”。【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锦绣心肠”

  9. 进退双难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ìntuìshuāngnán【解释】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同“进退两难”。【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进退双难”

  10. 借客报仇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ièkèbàochóu【解释】帮助别人报仇。【出处】《汉书·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例子】无【相关】百度“借客报仇”

随机推荐

  1.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①:「 ”凡在校学员不准离校参战”,错失参战机会

    当年在南疆浴血奋战过的父辈们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闲暇之后,有越来越多的老兵拿起了笔,回忆当年金戈铁马、热血荣光的日子。家父当年的老战友杨子谦正是其中之一。他的战争亲历回忆录,有细节很真实,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觉得,有必要让更多人知道和记住这一代人的忠诚与奉献。

  2. 纸篓和墻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一个孩子的母亲给了他一捆笔,一叠纸和一面墻,对他说:“把你觉得满意的画贴在墻上,让每一个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三年后,第一个孩子成为著名画家。三十年后,另一个孩子的画横空出世,震惊世界。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自信只是车轮上的润滑剂。

  3. 谆谆告诫是什么意思?

    【拼音】zhūnzhūngàojiè【解释】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恳切耐心地劝告。【出处】《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例子】督促提督吴永安等,相机前进,并与广西抚臣徐延旭联络会商,和衷共济,仰副圣意谆谆告诫之至意。(高阳《清宫外史》下册)【近义词】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反义词】不教而诛【相关】百度“谆谆告诫”

  4. 胡充妃到底是什么人,让朱元璋这么迷恋一个寡妇?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何情恋胡寡妇?少年时他曾爱慕一位孀居胡姓女子,被其家人拒绝后,朱元璋依然对她念念不忘。十几年后,朱元璋迎娶了她。朱元璋立即下书请求赵君用,赵君用并未为难,成人之美,派人把胡氏连同其母送到南京。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曾一度想立胡氏为皇后,但因遭到群臣的反对而作罢,但胡氏已成为事实上的后宫主人。关于朱元璋的后宫一直是个谜,胡充妃的结局也是一样。

  5. 仙家附在人身上背因果吗?能往生吗?

    临终时能往生吗?所谓神仙,包括灵鬼,有修行的,都愿意借着附人身他来行善,他修善积德,有。可是你要晓得,冒充神仙,附身来看病的也很多,所以我们很难认识。所以佛法不叫人跟这些神仙往来,佛只是叫我们亲近佛菩萨。佛菩萨在经典,经典就是佛菩萨。尤其是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灭度之后,三宝当中法宝第一,佛在世是佛宝第一,佛不在世的时候是法宝第一。

  6. 佛教造像特征释图手印

    佛教造像特征释图手印.禅定印说法印触地印威慑印金刚吽伽罗印无畏印......转...印期克印与愿印礼敬印降部多印礼佛印弓...甘露寿瓶禅杖嘎布拉碗钵箭嘎布拉鼓海螺斧供养塔拂尘孔雀羽毛金刚钩喀章嘎金刚杵净瓶剑摩尼宝金刚索莲花金刚铃骷髅杖金刚橛(普巴)吐宝鼠(食蛇鼠)琵琶十字交杵柠檬果念珠经卷钺刀伞蓋药果三叉戟无忧花日轮蛇(或龙)月牙或月轮胜幢杖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

  7. 梦见女人在床上_周公解梦梦到女人在床上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女人在床上好不好

    梦见女人在床上是什么意思梦见女人在床上:因谨言慎行,会避免仇人设置的圈套。求学者梦见女人在床上预示考试好。梦见一女人在床上:学习方面的运势上升。梦见陌生女人在床上:会有好消息,家庭也会和睦。

  8. 朋友

    >耗子是霍炎的铁哥们儿,还是发小儿。不管是高兴也罢,生气也罢,只要跟耗子倾诉一番之后,霍炎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顿感释然。霍炎一边给耗子拨...一边想。在第二次尝试宣告失败以后霍炎只得...了一句脏话后,怏怏地挪回会议室。>下班以后,霍炎又试着联系耗子,结果还是无功而返。看看花,瞧瞧鱼,最后又在狗市转了大半天,霍炎这才觉得肚子一阵紧急呼叫,该回家吃饭了。想到这霍炎接听手机。

  9. 梦见白杨树光秃秃的 梦见白杨预示著什么 – 周公解梦

    梦见白杨树光秃秃的有什么寓意?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年轻女子如果梦见和爱人一起站在一棵白杨树下,预示她最奢侈的愿望将得以实现她将不仅拥有英俊优雅的爱人,也将拥有财富和朋友。如果白杨树光秃秃的,只有枯枝,预示她将遇到让人失望的事情。梦见野猫很肮脏会不会不好梦见野猫的含义–周公解梦

  10. 梦见突然下雨

    周公解梦梦见突然下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突然下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