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朝郑余庆人物生平简介,葫芦宴客、好用古语

郑余庆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做文章,在大历年间考中进士。建中四年(783年),郑余庆被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辟为幕僚,授为节度从事,累迁至殿中侍御史,后因父丧辞职。>累官拜相>贞元元年(785年),郑余庆被征召入朝,历任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后被选为翰林学士。>贞元十三年(797年),郑余庆改任工部侍郎,并主持吏部选官事务。当时,朝廷命御史中丞宇文邈、刑部侍郎张彧、大理寺卿郑云逵组成三司会审,与功德使判官诸葛述一同审理已被判令还俗的僧人出家案。朝臣都认为诸葛述只是一介小吏,不应与大臣一同审案。郑余庆上疏辩说,得到一致称赞。>贞元十四年(798年),郑余庆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他与度支使于䪹交好,对于䪹所奏之事皆表赞同,但于䪹不久却因罪被贬。唐德宗又打算将赈灾的物资发给禁军,却被中书省的官吏将消息泄露。郑余庆因此遭到追究,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继位,征拜郑余庆为尚书左丞。同年八月,唐宪宗继位,又擢升郑余庆为同平章事。当时,中书主书滑涣与内官典枢密刘光琦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宰相杜佑、郑絪都对他们加以姑息,但郑余庆却在议事时当众斥责滑涣。>元和元年(806年),郑余庆被免去宰相之职,贬为太子宾客。八月,滑涣贪赃事发,被赐死。唐宪宗听闻郑余庆斥责滑涣之事,对他非常敬重,改任他为国子祭酒,后拜河南尹。>>历居要职>郑余庆两次拜相,罢免均非大过,其清廉节俭深为时人所称道。他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更是德高望重,评议朝政得失,所言必定成为准则。元和三年(808年),郑余庆代理兵部尚书之职,并兼任东都留守。>元和六年(811年),郑余庆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并为病逝的太子李宁撰写《惠昭太子哀册》。后来,医工崔环由淮南小将被擢升为黄州司马。郑余庆认为诸道散将不能无故便被授为五品正员官,而且当时并无缺职,遂将敕令封还,因此被改任为太子少傅(虚职),并兼任太常寺卿。>元和九年(814年),郑余庆被拜为检校右仆射,兼任兴元尹,并充任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宪宗加授郑余庆为太子少师。此时,郑余庆已年过七旬。他认为自己已到致仕年纪,便上表朝廷,请求退休,却被唐宪宗驳回。>元和十三年(818年),郑余庆改任尚书左仆射,并因谙熟典章,被任命为详定使。他引韩愈、李程为副使,崔郾、陈佩、杨嗣复、庾敬休为判官,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定。不久,郑余庆改任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晚年生活>元和十四年(819年),郑余庆兼任太子少师、检校司空,赐爵荥阳郡公,并充任国子祭酒。他见太学荒废日久、生员欠缺,便上奏朝廷,请求以文官俸禄修缮两京国子监。>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死,唐穆宗继位。郑余庆因曾任穆宗的东宫属官,得以进位检校司徒,深受荣宠。同年十一月,郑余庆病逝,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为贞。>好用古语>郑余庆通晓《六经》,奏对之时多引用古语。夏绥留后杨惠琳不听朝廷诏令,宰臣多主张用兵。郑余庆也上表皇帝,并引用“仰给县官”、“介马万蹄”等词汇,百官都不晓其意。时论认为他虽博雅好古,但却不合时宜。>南北郑相>郑余庆与堂叔郑絪曾同朝为相,都居住在昭国坊。郑絪府邸在坊南,郑余庆府邸在坊北。时人都称郑絪为“南郑相”,而称郑余庆为“北郑相”。>葫芦宴客>郑余庆为人清廉俭朴,品德高尚。一日,他忽然宴请亲近的官员。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早早的就赶来了。一直等到红日高照,郑余庆才出来见客,并对仆人道:“去告诉厨师,要蒸烂去毛,别把脖子折断了。”客人们都认为一定是清蒸鹅鸭一类,但到吃饭时才发现,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一枚蒸熟的葫芦,并配以鲜美的酱醋。但郑余庆吃的香甜,客人只得勉强下咽。后人便用“烂蒸葫芦”表示饭食粗劣,也比喻生活俭朴。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郑余庆人物生平简介,葫芦宴客、好用古语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莲池大师戒 ... 放生文图说:写经冤释

    写经冤释唐朝时,京师潘果,年纪满二十,在唐高祖年间,任一名小吏。潘果取纸书守,照实回答,县令一时为使他觉悟,警惕潘果,教他虔诚书法华经作功德,为羊超荐,潘果遵照县令所劝,发心敬信,每日斋戒虔诚写经、诵经、从不间断。经过一年后,潘某舌头渐渐平复原状。县令郑余庆,到了唐贞观十八年,提升为监察御史,亲口向人述说这段事迹。

  2. 郑余庆的故事 如何评价郑余庆

    郑余庆著有《郑余庆集》,《全唐诗》和《全唐文》都收录有他的作品。公元820年,郑余庆逝世,追赠太保,谥号为贞。郑余庆的故事好用古语>郑余庆通晓《六经》,奏对之时多引用古语。>南北郑相>郑余庆与堂叔郑絪曾同朝为相,都居住在昭国坊。郑絪府邸在坊南,郑余庆府邸在坊北。时人都称郑絪为“南郑相”,而称郑余庆为“北郑相”。>如何评价郑余庆>刘昫:⑴余庆再为相,罢免皆非大过,尤以清俭为时所称。

  3. 郑余庆生平介绍 郑余庆子孙后代

    郑余庆郑余庆出身名门荥阳郑氏,曾经两次担任宰相,历任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要职。那么,郑余庆的子孙后代都有哪些人?郑余庆生平介绍>郑余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唐朝宰相。永贞元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郑余庆子孙后代>儿子郑澣,官至兴元节度使。黄巢之乱时,进拜侍中,并派部将参与平叛。

  4. 唐朝郑余庆人物生平简介,葫芦宴客、好用古语

    郑余庆上疏辩说,得到一致称赞。郑余庆因此遭到追究,被贬为郴州司马。同年八月,唐宪宗继位,又擢升郑余庆为同平章事。唐宪宗听闻郑余庆斥责滑涣之事,对他非常敬重,改任他为国子祭酒,后拜河南尹。此时,郑余庆已年过七旬。郑余庆因曾任穆宗的东宫属官,得以进位检校司徒,深受荣宠。同年十一月,郑余庆病逝,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为贞。但郑余庆吃的香甜,客人只得勉强下咽。

  5. 马祖故事之天然释道

    一弃选官访马祖拜石头悟禅机天然禅师的姓名,籍贯和家世,都没有流传下来,是禅师自己隐去了,还是后来失传了,无法说明。>二谒马祖赐法号卧天津成丹霞>天然一口气跑到了江西钟陵开元寺,去拜见马祖。马祖来一看,天然仍昂首前视,旁若无人。马祖面对天然,沉默了好久,才说:“呵,我子天然?”“天然”就此传叫开了。天然了知自己的道行与地位,获得了马祖的印可。

  6. 郑余庆简介_郑余庆字居业_郑余庆传_新唐书郑余庆

    郑余庆上疏辩说,得到一致称赞。郑余庆因此遭到追究,被贬为郴州司马。同年八月,唐宪宗继位,又擢升郑余庆为同平章事。唐宪宗听闻郑余庆斥责滑涣之事,对他非常敬重,改任他为国子祭酒,后拜河南尹。郑余庆两次拜相,罢免均非大过,其清廉节俭深为时人所称道。元和六年,郑余庆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并为病逝的太子李宁撰写《惠昭太子哀册》。此时,郑余庆已年过七旬。郑余庆因曾任穆宗的东宫属官,得以进位检校司徒,深受荣宠。

随机推荐

  1. 望空捉影是什么意思?

    【拼音】wàngkōngzhuōyǐng【解释】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望空捉影”

  2. 压肩叠背是什么意思?

    【拼音】yājiāndiébèi【解释】指人众多密集。【出处】《水浒传》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叠背,何止一二千人。”【例子】无【相关】百度“压肩叠背”

  3. 梦见自己怀孕流血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怀孕流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怀孕流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灯烛在家居风水中的作用

    在家居风水学中,合理使用好灯烛布局,可以有效的调整主人的各方面运势。尤其是从事贸易、服务业这类的行业,灯火有着非常重要的风水作用。摆放的位置在店铺的财位,以及家中的大门、窗台四周。摆放的位置在家中的桃花位,以及餐桌、厅堂、卧室等处。

  5. 晚点,鳄鱼!巨鳄“驼背”视频走红

    一段关于一条巨大的,可怕的鳄鱼的病毒视频,被非正式地称为“驼背鳄”,刚刚被发布在佛罗里达州一个自然保护区的Facebook页面上。这条巨大的鳄鱼被发现在湖岸附近的CircleB酒吧保护区的一条小径上缓慢跋涉,佛罗里达州。虽然与“驼背”面对面会很可怕,但对同类来说,它并不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大型生物。考虑到驼背的体型,它很可能是雄性。

  6. 御史房丨名人传——北齐太祖神武帝高欢的风云一生

    大家好,欢迎来到御史房。我们知道,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来,东魏很快被北齐所取代,西魏也变成北周。偌大的一个北魏,怎么会在不到二十年的光景里,迅速分裂,又各自被篡位呢?我们不妨从这段大分裂的见证者、参与者、缔造者身上,寻找缘由。图片截取自御史房视频高欢,字贺六浑,生于怀朔镇。据史籍追溯,其六世祖曾于西晋时任太守,五世祖至曾祖,则跟随慕容氏。

  7. 梦见丢表

    周公解梦梦见丢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丢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中国评价最高的皇帝,在位仅6年,却被传颂千年

    可在古代的所有皇帝,有一位皇帝在位仅六年时间,却被后人广为称赞,无一人指责,这位皇帝就是有着五代十国第一明君之称的后周世宗柴荣。>柴荣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他深知民间疾苦,成为皇帝后希望上天能给他三十年的时间,“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郭威病死后,由于两个儿子早已去世,柴荣奉遗命灵前即位。当然,柴荣仅靠军事上的胜利,还不足以被后世广为称赞。

  9. 为何说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比范增高明

      项羽杀了一辈子人,只鸿门宴一次正确地选择了忍住不杀,还被后人讥笑为“妇人之仁”,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太失败了——当然,也有范增这样“智者”的误导因素在其中.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

  10. 经验之谈

    “妈妈,我发现他真的很爱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每当他拥抱我时,我都听到他的心在怦怦急跳。”“傻女儿,要当心啊,当年你爹就是身藏一只怀表使我受骗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