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唐皇帝不信其言,最后国破家亡;>赵匡胤受其点拨,终于黄袍加身。>金庸小说里,王重阳以“先天功”在华山论剑拿了头筹,得到九阴真经,又在垂死之际以“先天功”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他长寿的秘诀,便是这门“先天功”——睡觉。>赵匡胤登基后,感念陈抟昔日两筐桃子的指点之恩,回到华山寻访。>两人在华山上下了三盘棋,赵匡胤盘盘皆输,于是写下契约,将华山输给了陈抟。>此后有宋一代,华山百姓免除所有赋税。

文章配图/道教三清画像01 千年之前,世上有一神人,号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他在世时,帝王奉为至圣先师; >他仙去后,百姓对其顶礼膜拜。 >唐皇帝不信其言,最后国破家亡; >赵匡胤受其点拨,终于黄袍加身。 >唐僖宗尊称他一句“清虚处士”,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恭敬叫他“希夷先生”。 >老百姓却搞不明白这些文绉绉的称呼,只觉得这白发白须的老人飘飘然欲仙,是那灶台上供着的祖宗模样,便称其为——陈抟(tuán)老祖。 >千百年来,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 > 儒家统治中国思想文化几千年,数来数去不过孔孟二圣,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却不得称圣,而将开创理学的功劳归于陈抟。 >人人都知,道家奉老子李耳为祖,过了千八百年,却把这陈抟也端上了祖宗牌位,地位直逼三清。 >他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神,西游记里,那位教会孙悟空通天本领的菩提祖师便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 >金庸小说里,王重阳以“先天功”在华山论剑拿了头筹,得到九阴真经,又在垂死之际以“先天功”破了欧阳锋的蛤蟆功。 >而这门外挂级别的功夫,正是陈抟老祖所创。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唐懿宗年间生人,历经唐末四帝,又过后梁唐晋汉周五代,一直活过北宋端拱年,寿数有118岁,一辈子见过的皇帝比一个排还多。 >他长寿的秘诀,便是这门“先天功”——睡觉。 >王重阳如何能假死骗过全真七子和欧阳锋?不过是睡了一觉! >但这睡觉也是学问,不是人人做得。
02 >春困秋乏冬无力,夏日炎炎正好眠; >陈抟老祖爱睡觉,一觉醒来已变天。 >据《宋史·陈抟传》记载,竟然“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意思是他一觉能睡一百多天,真真是失眠症患者最羡慕的人。 >陈抟老祖曾蒙历代各位皇帝接见,后周世宗柴荣听说他有一门先天睡功,便把他请到宫中,他说躺下就不起来,睡了足足一个月。 >宋太祖赵光义要见他,圣旨传下去,他却还睡着,睡了四十多天,才打着哈欠摇着蒲扇慢吞吞进宫去。 >因为见他就是想看看这位一睡不醒的奇人是个什么模样,所以如此慢待了君王,竟也不能责罚他。 >陈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放荡不羁、嗜睡如命的。 >年轻时,他也是一有志青年,读圣贤书行万里路,想考个功名,做百姓的青天大老爷。 >他熟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一点都不会忘记,以诗著名。 >但有唐一代,著名的诗人实在太多啦,他去考科举,考一次落榜一次,啥功名也没捞到。 >那时正值唐末,藩镇割据,中央垂危,到处都在反叛、起义,战火四起,民不聊生。 >倏忽大厦倾,享国二百八十多年的大唐帝国在朱温 ... 进宦官以后,竟然土崩瓦解,迎来了五代乱世。 >乱世之中,陈抟亦只能随波逐流,在后唐长兴三年的又一次名落孙山后,陈抟纵马西去,眼看着河边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突然大彻大悟。 >时局如此,天下大乱,求一人的功名还有何用?何况这功名还没考上。 >他抛下孔孟圣贤书,一头钻进武当山,开始辟谷修道,终日呼呼大睡,醒来只饮两杯清酒而已。 >读书救不了中国人,睡觉也救不了。 >可比起读书,总是睡觉轻松一点。 >于是陈抟找了个僻静地方,一睡就是二十年。 >(此处暗指隐居) >一直睡到须发皆白。 >山中清净方一日,世上离乱已数年,待得陈抟再出山,中原早已换了好几个朝代。
03 >当然了,成天只会睡大觉,是不可能让这位老先生拥有这么大的名声的。 >在他一天中仅有的醒着的时间里,总得干点正事儿。 >陈抟老祖一辈子干过最大的一桩正事,就是拿着扁担挑了两筐桃子去山下卖。 >这天陈抟扮成个农夫,在华山脚下叫卖,迎面走来一个魁梧青年汉,他不由得心惊:这位英雄,我曾见过的。 >还是在20年前,陈抟初窥《周易》法门,正在道上苦苦思索,忽见一妇人,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竹筐,筐内各坐一个男娃,陈抟上前去,哈哈大笑,连道:“夫人好福气!” >并向路人吟道:“谁说当今无 ... ?两个皇帝一担挑!” >那妇人又惊又疑,陈抟却抛下银两,大笑而去。 >20年后,陈抟已隐居华山久矣,却还是一眼便认出了当年竹筐里的那个男娃娃,正是面前走来这位英气青年。 >青年行道路渴,听得陈抟叫卖桃子,不由得停下脚步。 >陈抟伸出手指,道:“我这两筐桃子,只要一文钱。” >青年摸遍身上,却连一文钱也没有,正待要走,陈抟却双手一推,说:“正是一文钱难道英雄汉啊!罢了罢了,送你罢!” >青年大喜,狼吞虎咽,但也很不好意思,连连道谢。 >陈抟说:“你吃了我的桃子,却需听我一言。” >青年作揖:“老先生请讲。” >陈抟说:“观你五官气色,好比龙困沙滩,虎落平原,走投无路。当今天下大乱,自古乱世出英雄。眼下,郭威正在潼关招兵买马,你可前去投军,日后必能大贵。” >青年依言投军,屡立战功,节节高升,助郭威建立后周,又受其义子柴荣器重,最终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陈抟隐居深山,于天下大事却十分关心,眼见四方兵祸,民不聊生,无可奈何,只得避世。 >他慧眼识英主,终于等来一代明君。 >赵匡胤登基后,感念陈抟昔日两筐桃子的指点之恩,回到华山寻访。 >两人在华山上下了三盘棋,赵匡胤盘盘皆输,于是写下契约,将华山输给了陈抟。 >此后有宋一代,华山百姓免除所有赋税。
04 >陈抟是位精通黄老之道、兼修玄儒的学问大家,一生著述颇多,尤其在玄学八卦、阴阳养生方面很有研究,只因行事怪诞,命又够长,传出了老神仙的名号。 >既然是神仙,那必有常人所不能及的法术,这也是历代君王如此重视他的原因。 >唐僖宗接见他时,向他询问长生炼丹之道。 >长生不老,这是从秦皇汉武以来所有帝王做梦都想的美事儿,雄才大略如唐太宗,竟也沉溺于此,晚年吃多了丹药重金属中毒而死。 >陈抟是精于此道的,但他从不信炼丹长生之说,见僖宗昏庸至此,还要走祖爷爷的歧途,写下几张鬼画符后飘然而去。 >周世宗接见他时,陈抟已经80多岁,人称陆地神仙,但世宗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没问他怎么长生不老,反而问了他“黄白之术”。 >黄是黄金,白是白石,问的是点石成金的法术。 >想来是周世宗南征北战,军饷短缺国库空虚,想求老神仙来帮帮忙。 >陈抟哈哈大笑:“陛下是四海之主,当以治国太平为念,应当求黎民苍生福祉,怎么关心这种挣脏钱的旁门左道?” >周世宗自讨了个没趣,觉得这老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当下封他为谏议大夫。 >怎耐陈抟瞧不上这区区小官,扬长而去。 >周世宗大叫可惜,一直念念不忘,好几年后,还托陈抟老家的地方官给他带些布帛茶叶,以示礼贤下士,却再不求仙访道。 >面对皇帝的好意,陈抟自然收下,毕竟神仙也得吃喝拉撒,更要柴米油盐,光睡觉可不会睡出银子来,老神仙的外号是虚,他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 >后来北宋建立,天下归一,宋太祖赵光义还念着这位老先生,一打听,人都100多岁了,都说70古来稀,100多岁可不是个老神仙? >于是又召他进京觐见,寻求长生法门。 >陈抟睡了几十天后才进宫,开口就说:“我是个山野隐士,于当今世道有何益处?我既不懂点石成金,也不知如何炼丹长生,你们找 ... 啥?” >宋太祖道:“老神仙自有过人之处,只不肯赐教一二。” >陈抟嘿嘿一笑:“你要问我怎么睡大觉,我还能教你,其他的本事,就算能使白日冲天,于天下又有何益处?乱世已过,您要做的是太平天子,应当君臣同心,关心百姓。” >宋太祖极为动容,赐号“希夷先生”。 >《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所谓希夷,便是虚无缥缈之道。 >可这位世外高人却告诉皇帝:天下万事,哪有比黎民苍生更重要的? >陈抟老祖受多位帝王尊崇,但无论见谁,要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世上本没有神仙,体恤苍生,自然成圣。 >若能创一世基业,给黎民福祉,开万世太平,则帝王虽不得长生,却可流芳百世,人人敬仰,岂非长生者乎? >他有经世救世之心,世人却只将他传有神仙方术之异,说他求的是虚无缥缈的逍遥道,岂不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悲夫!无怪乎他要长睡不起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赵匡胤先天功王重阳宋朝陈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