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但传子制的弊病在于所传的子孙并不都是贤者,他们往往无视天子这个位置的相应社会责任和义务,这就势必要失掉人心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孔子把夏以后的时代称为小康之世,并且认为汤武革命即天命的转移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夏王朝的历史,仅传一世,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其所以未亡,是因为出了少康这么一位贤君,使夏家的天下得以恢复,才使夏朝能有471年的纪年。

本文由作者覆蜡送暖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中国的历史,自夏后启通过暴力抢占了天子之位以后,便进入了传子制的家天下时期。但传子制的弊病在于所传的子孙并不都是贤者,他们往往无视天子这个位置的相应社会责任和义务,这就势必要失掉人心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孔子把夏以后的时代称为小康之世,并且认为汤武革命即天命的转移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夏王朝的历史,仅传一世,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其所以未亡,是因为出了少康这么一位贤君,使夏家的天下得以恢复,才使夏朝能有471年的纪年。据《史记·夏本纪》所说:「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耿》。” 孔子 即启死后,其子太康即失掉了天子之位。对太康失国这件事据《楚辞·离骚》说是:「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即由于启成为天子后便纵情自娱不考虑后果,结果使他的儿子们失掉了国家。而《逸周书·尝麦解》则说:「 ”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这是说失国的原因是启的儿子们忘掉了「 ”伯禹之命”所致。总之,登上了天子之位,不知承担天子的责任和义务,就不能保有天命。 关于太康失国这一段夏史,据《左传》襄公四年和哀公元年的记载,使太康失国的人当是「 ”有穷后羿”。有穷是族名,后是君称,羿是人名。「 ”有穷后羿”,就是有穷族的君主,其名叫羿。后羿见太康已不受人的拥护,便从鉏迁于穷石,把太康阻隔于洛而取代了夏政。太康失国居于斟寻而死,其弟仲康立。仲康时,曾因羲和沉湎于酒,废时乱日,作《胤征》,命胤君前往征讨羲和氏。仲康死,子相立。由于夏政被后羿所夺,自太康、仲康至相所能依靠的只有斟灌、斟寻两个同姓之国。 《左传》 后羿是有名的善射武士,他自持勇武,夺取夏政以后,不修民事只以田猎为乐,他又疏远左右而宠信寒浞。寒浞是伯明氏人,被伯明后寒驱逐。他投奔后羿后,又施展手段,愚弄后羿,并收买了后羿的家人,趁后羿打猎回归之时,把后羿 ... 害而夺取了后羿的国家。后羿死,夏的遗臣靡逃奔到有鬲氏。寒浞则占有了后羿的家室而生了浇和豷。后来他闻知夏后相在斟灌、斟寻,便派浇用师伐灭夏后相,而树浇于有过,树豷于戈。夏后相死时,其妻后缗有遗腹子,从墙洞中逃出,回归娘家有仍氏而生少康。少康长在有仍氏,做有仍氏牧正,被浇闻知,浇又派人欲 ... 掉少康。少康逃往有虞氏避害,做有虞氏庖正。 后羿 有虞氏君主虞思是舜的后人,庇护少康,妻以二女并让少康居于纶邑。少康在纶邑有田一成(方10里),有众一旅(500人),势力虽小,但他能布德以收夏众而抚其官职。于是,夏遗臣靡在有鬲氏聚集斟灌、湛寻二国余烬,消灭了寒浞而立少康。少康使女艾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而恢复了夏家天下。夏史这一次祸乱自太康至少康经四君历数十年,几度亡国,只是由于少康少历艰难,知道布德收众,而其子季杼又英武,才使夏家恢复了天子之位。所以《左传》说少康「 ”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国语》说杼「 ”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因此,史家誉之为「 ”少康中兴”。商史也是这样,子孙继位贤明者少。 国语人物 汤死时,其长子太丁先死,而立太丁之子太甲。据《史记·殷本纪》所说是:「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这是因为汤死时,其贤臣还在,且有左右朝廷的能力才避免了出现夏史的失国之祸。后来太甲悔过自新,伊尹才将他迎归而把政权交还给他。太甲复位后,传子及孙,《史记·殷本纪》就说:「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而且自太甲重孙仲丁至阳甲,《史记》又载:「 ”自仲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记录商朝 《史记·殷本纪》说盘庚迁殷后,「 ”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竹书纪年》说:「 ”自盘庚迁殷…更不徙都。”即自盘庚迁殷后,殷商才免却以前争位国乱,不常厥邑,诸侯莫朝的状况。而且到其侄武丁为王时,举傅说为相,使殷国大治,以至于出现天下「 ”莫敢不来王,莫敢不来享”的极盛时期。所以商人对盘庚迁殷之举和所行之政,念念不忘。当周武王伐纣克商之时,问殷人之所欲,殷商的遗老说的则是「 ”欲复盘庚之政”,可见盘庚迁殷之举在殷人心目中的地位了。因此在中国的王朝兴亡史上,往往把「 ”少康中兴”和「 ”盘庚迁殷”并举。而商之所以又称为殷或殷商并举,自然是与盘庚迁殷有关的了。 参考资料 ·《史记·殷本纪》 ·《竹书纪年》
本文标签:少康中兴盘庚迁殷后羿少康历史中国历史夏史夏后历史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