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简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著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