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毛主席、蓬皮杜总统见面时,双方长时间地握手。毛主席对蓬皮杜总统前来我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这样的外事安排,最清楚不过地向全世界表明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在座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在1973年,王洪文参加了这样六次高级首脑会见。用外国记者的话来说,“王洪文失宠了”。继会见丹麦首相之后,那五次会见,也始终没有王洪文的份。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3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整整两周年的日子,王洪文与 ... 的合影,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新华社9月12日所发出的电讯《 ... 主席会见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电讯提到了当选才十几天的 ... 中央 ... 王洪文。
这是王洪文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重大的外交活动。
电讯全文如下:
新华社1973年9月12日讯
... 主席9月12日下午五时会见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双方在无拘束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法国外交国务秘书让·德利普科夫斯基参加了这次会见。
贵宾们由周恩来 ... 陪同来到毛主席住处,首先在门口受到王洪文 ... 的接待。
毛主席、蓬皮杜总统见面时,双方长时间地握手。毛主席对蓬皮杜总统前来我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蓬皮杜总统说:我为有机会同你见面,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你使世界改变了面貌。他还转达了戴高乐将军生前怀有的同毛主席会见的愿望。毛主席在随后的谈话中回顾说,十年前在戴高乐将军的推动下,法国在西欧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了完全的外交关系。他请蓬皮杜总统回国以后向所有他见过的法国朋友问候。
会见时在座的有王海容、唐闻生、齐宗华、罗旭。
《人民日报》刊登了中法首脑会晤时的照片。在中 ... , ... 那间堆满古书的书房里, ... 、蓬皮杜居中,两侧为周恩来、王洪文。这样的外事安排,最清楚不过地向全世界表明了王洪文的接班人地位。
这一时期, ... 总是在中 ... 他的书房里会见外宾。美国作家斯诺与 ... 的长谈,也是在这间书房里进行。斯诺1971年在第四期美国《生活》杂志上曾这样描述过:
“毛宽敞的书房里四面都是书架,书架上摆满了数以百计的中文书籍,其中也有少量的外文书籍。许多书中插着注有解释的、作书签用的纸条。大写字桌上高高地堆着报刊和手稿。这是正在从事写作的作家的工作室。通过宽敞的窗户,可以瞥见园景,据说主席亲自在园子里种植蔬菜和试种庄稼。……”
当上 ... 中央 ... 之初,王洪文进进出出于 ... 的书房,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 ... 确实把这个年轻人当作助手培养,寄予了厚望。 ... 让王洪文与外国首脑见面,让他出现在照相机、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镜头前,树立他的威信,便于他接班,每一次参加会见外国首脑,都是对王洪文的一次大宣传:他的名字出现在众多的电讯上,他和 ... 、周恩来、外国首脑的合影,印在中国的大报小报上,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
“WangHongwen”,随着新闻媒介的传播,原本不名一文,如今在全世界享有颇高知名度。
1973年9月23日下午, ... 会见 ... 埃及共和国副总统侯赛因·沙菲,进行两小时的交谈。在座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1973年10月13日下午, ... 会见加拿大 ... 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 ... 。参加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在中 ... 的书房里,特鲁多 ... 坐在 ... 和王洪文之间,周恩来反而被安排在一个角落里,他和 ... 之间坐着外交部 ... 助理、 ... 的侄孙女王海容。
1973年11月2日, ... 在中 ... 书房会见澳大利亚 ... 爱德华·高夫·惠特拉姆。陪同会见的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data-filtered="filtered" 1973年11月7日, ... 在中 ... 会见塞拉利昂共和国总统西亚卡·史蒂文斯
五天之后——1973年11月7日, ... 会见塞拉勒窝内共和国总统史蒂文斯。坐在 ... 两旁的还是周恩来和王洪文。
1973年12月9日,当 ... 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陛下和皇后时,王洪文和周恩来在座。这时的王洪文,坐在那格子布沙发上,已不像最初几次那般拘谨,正襟危坐,毕恭毕敬,而是翘着二郎腿,斜倚在那里。
在1973年,王洪文参加了这样六次高级首脑会见。在外国记者的眼里,王洪文也就成了中国的首脑人物。一位英国记者写道:“三十八岁的上海造反领袖王洪文,已明白无疑地成为毛的继承人。毛在 ... 十大之后每一次会见外国首脑,坐在他的两侧总是周和王。周已七十五岁,是毛的同辈战友。因此,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王是他的接班人。未来的中国,是王洪文的中国。毛显然已经吸取林彪事件的教训,不再把接班人的名字写入 ... ... 。但是,毛仍明确地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因为毛毕竟已是八十老翁,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毛在生前指定接班人,为的是在他突然亡故时,可以使人口众多、派系纷争激烈的中国,有一个众所公认的领袖,避免中国的内战和混乱。……”
这位英国记者是有眼力的,说出了 ... 没有说出的潜台词。
1974年上半年, ... 依然采用“毛、周、王”的阵营,十次会见外国首脑:
1月5日上午,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
2月22日下午,会见赞比亚共和国总统肯尼思·戴维·卡翁达博士;
2月25日,会见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革命 ... 会主席、 ... ... 胡阿里·布迈丁;
3月25日下午,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朱利叶斯·克·尼雷尔;
4月2日,会见柬埔寨国 ... 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副首相兼国防大臣、人民武装力量总司令乔森潘;
5月7日上午,会见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5月11日晚,会见巴基斯坦 ... 共和国总统布托;
5月18日,会见塞浦路斯共和国总统马卡里奥斯大主教;
5月25日,会见英国首相希思;
5月29日下午,会见马来西亚 ... 侯赛因。
这样的“毛、周、王”模式,在会见外国首脑人物时,总共进行了十六次。
1974年6月1日,就在会见马来西亚 ... 侯赛因之后,周恩来病重,不得不住入北京医院。他在5月19日、23日、25日曾三次发生缺氧病状,大夫劝他必须入院动手术。从此,周恩来总是在北京医院会见外宾。
1974年7月5日,报上刊登周恩来会见美国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和夫人时,首次披露了会见地点是北京医院。周恩来病重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
... 也许久没有露面。1974年9月4日, ... 在书房会见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时,坐在 ... 之侧的,不再是王洪文,而是 ... 副 ... ... !
从此之后, ... 会见外国首脑,再也没有要“王 ... ”参加!
是王洪文外出了吗?不,王洪文在北京。
... 有意疏远了王洪文,使王洪文的接班人的形象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用外国记者的话来说,“王洪文失宠了”。
9月10日, ... 会见尼日利亚联邦军 ... 首脑戈翁将军,在座的是 ... 副 ... ... 。
9月19日上午, ... 会见毛里塔尼亚 ... 共和国总统达达赫,陪同会见的是 ... 。
10月5日, ... 会见加蓬共和国总统邦戈,在座的还是 ... 。
10月20日, ... 在湖南长沙会见丹麦王国首相哈特林,在座的居然仍是 ... 。
... 从1974年10月13日凌晨,由 ... 陪同,乘火车抵达长沙,在那里竟住了一百一十四天,直至1975年2月3日才返回北京。
在长沙期间, ... 六次会晤外国首脑。继会见丹麦首相之后,那五次会见,也始终没有王洪文的份。
11月6日晚, ... 在长沙会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兼外长威廉斯博士, ... 陪同。
11月12日下午, ... 会晤也门民主共和国主席鲁巴伊, ... 陪同。
12月17日, ... 会见扎伊尔共和国总统蒙博托,由 ... 陪同。
1975年1月, ... 在长沙会晤马耳他和联邦德国贵宾,陪同者仍为 ... 或 ... 。
王洪文“失宠”,连外国记者都已看出来了。作为“接班人”,王洪文怎么会那样快失去了 ... 的信任?
林彪从1969年4月 ... 九大被确定为“接班人”,到1970年8月庐山会议( ... 九届二中全会)上“翻车”,不过一年零四个月。
王洪文从1973年8月 ... 十大成为“第三号人物”,到1974年7月17日受到 ... 尖锐批评,连一年都不到!
是 ... 亲自选定了王洪文为接班人,他是王洪文坐着“火箭”上升的推力;又是 ... 发觉王洪文不适宜于作为接班人,特别是几经教育之后王洪文仍不悔改, ... 对他投了不信任票。(作者:叶永烈)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